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有關天氣氣候的農諺

有關天氣氣候的農諺

生活 更新时间:2024-07-05 20:35:07

#三農高熱選題創作營#

導語:夏至節氣到了,根據老祖宗留下的農諺,可以預測三伏天天氣變化及農業豐收與否。

6月21日,是夏至節氣,這一天是晝最長夜最短,而且天氣越來越熱,很快進入三伏天氣。過去,勞動人民靠天吃飯,通過勞動實踐,總結積累了大量的經驗,形成了大量的諺語。我是暢談生活點滴,今天就來看看夏至節氣這天,有哪些農諺俗語,都是怎麼說的。

有關天氣氣候的農諺(參考過去的農諺俗語)1

一、夏至這天下雨的諺語,怎麼說

先看看夏至這天下雨的情況,農諺是怎麼預測天氣的。

諺語:夏至落雨十八落,一天要落七八砣。  

這是預測夏季三伏天雨水多少的諺語,通過諺語可以看出,如果夏至節氣這天有雨,那後面的降雨比較頻繁,幾乎十天就要有八天下雨,而且下雨天,每天也要落個七八次。可見夏至這天有雨,後期雨水充足。

到了夏至節氣以後,通常進入雨季,雨水增多的時候。因為“芒種夏至天,走路要人牽”,這是說,到了芒種夏至時節,實際上是雨水增多的時候,連走路都需要相互攙扶,可見雨水積水現象出現,不利于人們行走。

當然,在夏至節氣下點雨,對于農民朋友來說,還是非常好的,從俗語“夏至一場雨,一滴值千金。”就可以看出來,夏至有雨,雨水非常珍貴。因為夏季作物在炎熱高溫的夏季要喝水,離不開雨水的滋潤。而且,古人說:“夏至有雨,倉裡有米”。

有關天氣氣候的農諺(參考過去的農諺俗語)2

二、夏至這天晴天的諺語,怎麼說

剛才分析探讨了夏至有雨時,農諺俗語怎麼說。下面看看夏至晴天時的農諺說,有哪些預兆。

一是預兆天旱。

諺語說:夏至不雨天要旱。

這也是通過夏至節氣天氣晴朗情況,預測三伏天天氣的變化。意思很明确,如果夏至這天不下雨,下一階段将是幹旱少雨天氣。正如農諺所說:芒種夏至是水節,如若無雨是旱天。到了夏至節氣,已經是雨水充沛的夏季,應該是源源不斷的時候。但是,如果這時候沒有雨水,那将預示着夏季出現幹旱。

二是預示天氣炎熱。

諺語說得好!說:“夏至無雨三伏熱”

這是個大家非常熟悉的諺語,夏至這天不下雨,不僅預示天氣幹旱,而且還是炎熱高溫的季節。因為天氣幹旱少雨,說明天氣晴朗,太陽高挂,所以天氣比較熱。而且,諺語預兆天氣炎熱高溫的時間還比較長。看看農諺怎麼說?說:“夏至大晴天,無雨到秋邊”。

有關天氣氣候的農諺(參考過去的農諺俗語)3

三、夏至這天刮風的諺語,怎麼說

天有不測風雲,夏至這一天,随時可能會有風刮起。

諺語:夏至東南風,平地把船撐。

這是通過夏至節氣當天的風向,預測後面雨水情況。如果這天是刮東南風,那後期的雨水就很大,因為在平地裡把船撐。沒有水怎麼撐船,寓意着雨水非常多。也是提醒人們注意洪澇災害,提前做好防洪準備,減少相應的損失。正像有的諺語說:夏至東南風,十八天後大雨淋。但是,如果是“夏至風從西邊起,瓜菜園中受熬煎”。

諺語:“夏至不起塵,起了塵,四十五天大黃風”。 到了夏至,已經是多雨的季節,而且是草木蔥郁,大地一片生機勃勃,通常不會出現沙塵風暴。但是在北方一些幹旱或者沙漠地帶,如果夏至這天起來了沙塵風暴,那麼這個夏季黃風會比較多,比較大。四十五天大黃風,實際上正好是從夏至開始,到小暑大暑結束,時間跨度長。 

當然,夏至一般不會出現沙塵風暴天氣了,現在綠化情況越來越好。但是,如果夏至這天沒有風,會是什麼結果呢?諺語還說:“夏至無風三伏熱”,原來預兆三伏天裡炎熱高溫,酷熱難當

有關天氣氣候的農諺(參考過去的農諺俗語)4

四、看看夏至這天打雷或者悶熱情況的諺語,怎麼說

 我們分析了夏至有雨、晴天和刮風不刮風情況,繼續看看其他天氣情況的諺語,怎麼說。

諺語:夏至有雷三伏熱。原來是這樣子的啊!夏至有雷電情況,預示着三伏熱,與夏至晴天的預兆基本相同。在這裡,有雷是指光打雷,不下雨的情況,預示雨水稀少,天氣炎熱。但是還有一種情況是雷雨天氣,這個需要按照夏至有雨的諺語分析相對比較合理。

諺語:“夏至響雷三伏冷,夏至無雨曬死人”。這裡容易發現,是相互對應的一句農諺,上半句寓意是雷雨天氣,下半句寓意是晴朗無雨的現象,其結果也就不會出現相同了,一個是三伏冷,雨水雨水天氣多,相對比較涼爽;夏至無雨則是預示三伏天裡炎熱高溫的天氣。

如果夏至時節,天氣悶熱,會有什麼預兆呢?諺語:“夏至悶熱汛來早”。這是說明天氣悶熱的情況,我們都有個常識,如果天氣悶熱,這幾天還有雨水到來。正如農諺所說,如果夏至天氣悶熱預示着雨水即将到來。

有關天氣氣候的農諺(參考過去的農諺俗語)5

小結

夏至到了,天氣越來越熱雨水越來越多,但是,白天開始變短,黑夜慢慢變長。老話說:日長長到夏至、日短短到冬至。還有的說:“吃了夏至面,一天短一線”。

夏至,是個重要的節氣,過去,勞動人民留下來許多農諺俗語,脍炙人口,尤其是在過去農耕時代,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到了現在,我們可以把它當作文化來學習了解。當然,諺語也有一定的地域性和時效性,大家客觀分析,辯證看待。

歡迎朋友們探讨交流,更希望分析你們哪裡的諺語習俗等等。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