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寫《我的前半生》時,寫過子君的公婆為了争奪孫子平兒、讓子君為了房子差價讓步等事情,唱了了幾場大戲,讓人知道了婆媳關系的殘忍真相。
本以為劇中的婆婆已經讓人非常厭惡了,可看了原著之後,發現亦舒小說筆下的婆婆才是真的惡。
兒媳永遠是外人在《我的前半生》劇中陳俊生父母得知兒子離婚後,隻是形式化地罵了幾句,看到他鐵了心要離婚後,繼而迅速轉頭開始和子君争奪平兒的撫養權。
而在原著中也是差不多情形,前公婆知道兒子涓生離婚後,風塵仆仆地趕來罵了一頓。
在他們看來涓生就是胡鬧,罵一頓就好了,肯定不會真的離婚。
這裡隻能說公婆都一副模樣,要不和劇中一樣默認兒子的抉擇,要不和原著一樣,壓根不認為自己兒子有錯,隻是逢場作戲而已。
總而言之兒媳的處境,對于他們來說根本無所謂,畢竟兒媳永遠是外人,換誰都一樣。
不出所料在子君離婚後,涓生的小三辜玲玲很快登堂入室,那個曾罵兒子胡鬧的老太太,沒多久就被新兒媳的不斷進貢的炖品禮物所收買。
就這樣子君在前夫家十多年的兒媳地位完全被取代,而前夫家的生活并無任何改變,隻是換了個兒媳而已。
隻有子君從一個兒女雙全的全職太太,變成孤身一人在外打拼的離婚婦人,何其悲涼,又何其諷刺。
道德綁架子君,讓她不要再嫁
子君離婚後,唐晶為她在寫字樓找了一份低級職員的工作。
雖然薪水不高,但也算開啟自己的新生,在工作中自然會和一些男性有業務往來。
結果傳到前婆婆耳朵裡就變成子君交了男朋友,老太太心裡很不舒服地試探子君說:你沒有對象吧?
子君對老太太問話背後的目的了如指掌,知道她這麼問不是關心自己而是害怕她再婚。
得知子君沒有對象時,老太太松口氣,恬不知恥地勸說子君說:是呢,結過一次就算了,男人都是一樣的,為了孩子,再嫁也沒什麼味道。
多麼諷刺和自私的老太太,自己兒子抛棄子君找小三再婚,她沒有覺得不妥,卻在這裡腆着臉讓前兒媳不要結婚。
除此之外更是不知廉恥地說出如果嫁得不好,連累孩子這樣的話來。
子君無話可說,對于前婆婆的嘴臉,早已習慣。
這位前婆婆勸完子君還不盡興,繼續承諾子君不會虧待了她,自己手頭上還有幾件首飾,待她去世後,自然不會少了子君那份。
當真用心險惡,電視劇中前婆婆想用首飾讓子君心軟不要那50萬,小說中的婆婆更荒唐,想用首飾讓前兒媳不再嫁人,我認為已經不能用自私來形容這種行為了。
理所當然地使喚子君電視劇中的子君離婚後通過打官司,拿到了平兒的撫養權。
這點和原著不同,原著中子君有一兒一女,大女兒安兒已經十多歲,在子君離婚後選擇了出國留學。
小兒子平兒一直由祖父母來照顧。
其實這在原作者亦舒創作時的大背景下也很好理解。
在子君多年未工作,又突然被丈夫抛棄,娘家母親翻臉不認人的情況下,自身都難保,根本無力撫養孩子。
等于說兒子女兒的撫養權都交給了前夫涓生。
但子君還是盡力做到做母親的責任,時常在工作之餘去前夫家看平兒,出國看女兒,也會把孩子接出來玩耍。
可即便如此前夫家還是覺得子君不盡責。
某次平兒英語測試得了零分,被責備了幾句,就哭鬧起來,見孫子哭鬧,奶奶也在一旁陪着哭。
涓生沒有辦法,隻能喊子君過來幫忙安慰,還要求子君每天來給平兒補習英文。
遭到子君拒絕後,涓生指責她不盡責,老太太更是在一旁附和,仿佛使喚子君是理所當然的事情。
可其實子君不想來也情有可原,自己本就是被抛棄的一方。
如今之前的傭人都已經被換了,每天像客人一樣來前婆婆家兩個小時,換做誰都會不太舒服。
何況前夫涓生作為平兒的監護人,又是開診所的醫生,每天抽出一段時間為孩子補習英文也不是不可以。
再不行花錢請英文補習老師,有的是解決的辦法。
他們之所以不實施,隻是理所當然地使喚子君而已。
可笑的是,子君之前在家做全職太太,一心照顧孩子和家庭時,也不見得前夫一家有多珍惜。
現在卻倒打一耙說子君不盡責,當真可笑。
我想子君前婆婆不想她再婚,還有一層原因就是一旦子君再婚,就不會像現在這樣随傳随到了吧,當真自私透頂。
每每看到子君看似幸福美滿的前半生,在瞬間就轟然倒塌時,我就會思考婚姻到底帶給女人什麼。
就如子君所說當初涓生把她娶回家,讓她做全職太太,她多年來打理家事,為其生兒育女,陪伴應酬,又做錯了什麼?
隻是丈夫涓生一句厭倦了,要離婚,子君就不得讓位離開,一人獨自生活。
而子君的經曆也給了我們女性更多的警醒,不要認為婚姻就是萬無一失的避風港,不管何時都該保持應有的生存能力。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