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的晴夜,一彎蛾眉月緩緩西下,螢火飛舞,蟬鳴蛙叫,節日的氛圍逐漸濃厚......
象征愛情的花形形色色,百媚千嬌,而仿佛隻有為心愛之人送上一束熱情的“紅玫瑰”,才能将節日的儀式感拉滿。但是,你知道你送的“紅玫瑰”其實不是真正的“玫瑰”嗎?
要想七夕送花浪漫而不失嚴謹,請準備撒狗糧的朋友們拿出小本本。
文 | 王新 中國科學院植物研究所
本文轉載自微信公衆号“科學大院”(ID:kexuedayuan),原文首發于2022年8月3日,原标題為《買玫瑰還是買“玫瑰”?七夕選花指南》,不代表瞭望智庫觀點。
1 漫長又複雜的Rosa栽培史
七夕大家都愛送的紅玫瑰花束其實叫做“現代月季”,而“玫瑰”另有其花,兩者同屬于薔薇科(Rosaceae)薔薇屬(Rosa)這個大家族。薔薇屬中最為人熟知的是月季,它被譽為“花中皇後”、“和平使者”。“月季”并不單指某一個物種,而是一個泛稱,包括了薔薇屬的所有栽培品種。
既然存在“現代月季”,自然也會有“古老月季”,那如何理解和區分這兩個概念呢?我們先從剪不斷理還亂,三言兩語道不清的月季栽培史說起。
最早進行人工月季栽培的國家是中國,其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2737-公元前2697年的炎黃時代;自唐代起,人們開始栽種月季花(R. chinensis);明清時期,月季的栽培逐漸普遍,這個時期産出的大量花卉專著,有不少都包含了關于月季的記載,例如李時珍的《本草綱目》、王象晉的《群芳譜》、高濂的《草花譜》、陳淏子的《花鏡》、吳其浚的《植物名實圖考》等,清末評花館主的《月季花譜》更是記載了堪稱極品的10種中國古老月季。
需要注意的是,上文提到的是月季花,它與“月季”所指并不同。在植物分類學上,它是一個特定的物種,其種下包括由變種——野生的單瓣月季花(R. chinensis var. spontanea)選育的各個“月月粉”(Old Blush)、“月月紅”(Yue Yue Hong)品種。正是這個物種,在世界月季栽培育種史中起到了奠基作用。
相比于中國,西方對月季的人工培育起步較晚。歐洲在公元前600多年才有關于薔薇的記載,到公元1800年左右,歐洲用于栽培和育種的薔薇屬植物仍主要是法國薔薇(R. gallica)和突厥薔薇(R. damascena,即我們熟知的“大馬士革玫瑰”)兩種,育種工作始終沒有重大突破。
當然,西方園藝家們也沒有偷懶,也是在這個時間段,英國開始培育薔薇品種,并打了雞血似的從世界各地,尤其是從中國收集育種資源。美國和法國在這段時期也在瘋狂進行薔薇屬各變種(原生)、品種(栽培)的雜交,一時間月季品種數量有了飛躍式增長。
可惜的是,國外培育的各類月季雖然嬌豔美麗,卻一直沒能克服一個缺點——每年隻開一季花,其它時間都在“裝樹”。值得一提的是,中國的古老月季恰好有一個難能可貴的特征就是可以連續開花。18-19世紀,4個中國月季品種“月月粉”、“月月紅”、“中國彩暈”、“中國淡香”陸續傳入西方。
1867年,法國的Guillot家族使用中國的“月月粉”月季和法國薔薇雜交,培育出了第一個雜交茶香月季品種“法蘭西”(La France)。這種月季花枝挺拔,四季開花,花朵碩大,花形優美,芳香撲鼻。
此後,科學家通過将來自中國的月季花(多為二倍體)和來自歐洲/地中海/中東的薔薇屬植物(多為四倍體)反複雜交、回交,結合花色、花型等方面的選育,終于獲得了一系列生長旺盛、花色豐富、花型較大或者多花、株型直立或者攀援的月季品系。
中國月季的引入成就了如今種類繁多的月季品種,具有劃時代的意義。因此,根據1966年美國月季協會的劃分标準,凡是在1867年前出現的月季品種均被稱為“古老月季”,而之後出現的品種被稱為“現代月季”。
2 薔薇屬三姐妹:你臉盲了嗎?
薔薇屬是一個大家族,除了玫瑰和月季,不得不提薔薇,這三姐妹也是被大家談論和對比得最多的類群。在諸多音樂、文學、影視作品中,這三個詞彙出現頻率最高的總是“玫瑰”。
事實上這三姐妹在英文裡都被稱為Rose,拉丁名也都叫Rosa,不過早期語言學家在翻譯國外作品時,習慣性地将其譯為“玫瑰”。
我國老一輩植物學家在編寫《中國植物志》時,将“玫瑰”這個美好的詞彙冠名給了R. rugosa這個物種作為其中文正式名。所以說從嚴格的植物分類學角度來講,下圖中的這個物種才是真正的玫瑰。
玫瑰(R. rugosa)。圖|圖蟲創意
相比月季,玫瑰也有許多品種,它們不僅好看,還能吃、能用,例如提取玫瑰精油、作為化妝品添加劑、制作鮮花餅、花茶等。根據國家輕工部規定,可以食用的玫瑰品種有平陰玫瑰、苦水玫瑰、紫枝玫瑰、豐花玫瑰、定陶玫瑰、商水玫瑰等。
但其實幾乎所有的玫瑰、月季、薔薇都可食用,隻是口感和味道會有差别,而平陰玫瑰就因香氣濃郁而聞名。寫到這裡,突然就有些餓了......
不過需要注意,有的品種雖然叫“玫瑰”,但可不是真的玫瑰。例如常用于化妝品和食品行業的大馬士革玫瑰(突厥薔薇)。此外,還有一些名為“××玫瑰”的花,例如“墨紅玫瑰”、“金邊玫瑰”,其實也都是月季的品種。
講完玫瑰,再來講講薔薇。“薔薇”一詞同樣具有多重含義,從物種層面講,薔薇特指的是野薔薇(R. multiflora)這個物種及其變種,廣義來講,還包括它們互相雜交,培育出來的一類枝條呈蔓性的品種,是一個非常大的類群。
如王國良老師在《中國古老月季》一書中所述,玫瑰、月季、薔薇三姐妹,要說它們一樣,可是很多地方又明擺着不同,要說它們不一樣,可是相似之處實在太多,又不好區分。它們之間有着千絲萬縷的聯系,簡單概括就是:現代月季的親本包括突厥薔薇等西方世系和以月季花為代表的東方世系,而突厥薔薇的親本又包括了玫瑰和薔薇,月季花的親本則包括了原生的單瓣月季花和薔薇。确實錯綜複雜呀。
相比于栽培史,從形态上區分三者似乎要更輕松一些,不妨先來看一張對比圖。
玫瑰、現代月季、薔薇的花、果、葉、枝對比圖。圖源:作者
株型:玫瑰多為株型較為開散的直立灌木;薔薇則是軟綿綿的藤本;現代月季為了迎合大衆多元的審美,既有株型高大的樹月,也有适合陽台盆栽的微月,還有如薔薇一般可攀爬的藤月,甚至還有整個植株比手掌還小的姬月季。
花期:玫瑰和薔薇一年隻開一季,月季大多可以多季開花,但也不排除某些月季品種例如“龍沙寶石”,一年隻開一次。
花:三者均有單瓣和重瓣品種。玫瑰的花瓣呈紙質,顔色為紫紅色,玫瑰香獨特而濃郁;薔薇的花小而密,為聚傘花序,花色和香味都較淡;月季品種繁多,花徑變化範圍很大,既有單花品種,又有多頭品種,花色也最為豐富,除了純黑色和人工染色的“藍色妖姬”,月季的花色湊起來比彩虹還絢麗,香味更是各有千秋,甚至被分為了各種香型(當然也有無香型)。
在萼片中,也有一個有趣的現象值得去驗證其普遍性:薔薇與玫瑰的5枚萼片均為全緣,而月季的5枚萼片中,兩枚是全緣,兩枚邊緣具絲狀裂片,剩下一枚一半全緣一半有裂片。
果實:玫瑰的果實呈扁球狀;薔薇的果實較小,呈聚傘狀排列;月季的果實形态較多,有球狀、杯狀、紡錘狀等種形态。
葉片:玫瑰的葉片皺褶,葉脈下陷,這也是其種加詞為“rugosa”(皺褶的)的原因,其托葉大,貼生于葉柄;薔薇的葉片較小且狹長;月季葉面光滑平整,小葉形狀由橢圓至菱形不一。此外,被許多地方當做鑒别性狀的小葉數目是一個數量性狀,在物種内部已有較大分化,在此不進行探讨。
枝條:玫瑰枝條上的刺多且細,大部分垂直于枝條或略微向上。收到玫瑰的朋友就偷着樂吧,畢竟“贈人玫瑰,手有餘傷”,送花之人真心可鑒啊;薔薇的枝條細且柔韌,皮刺較少,但一年生開花小枝上小刺較密集;月季的皮刺較大且稀疏,刺尖多向下彎或垂直于枝條,在扡插時,若分不清枝條上下端,刺尖方向也可作為一個輔助判定性狀,整體來說月季育種還是朝着刺少或無刺的方向努力,但不同的品種也會表現出差異。
雖然這三姐妹各有各的氣質,但因為薔薇屬的許多觀賞品種是由三者相互雜交而來,在形态上比較多樣,因此結合多種性狀來綜合判斷才會更加準确。
不管是月季還是玫瑰,不管是從花店買的還是自己親手種的,不管是在七夕還是在生活中的任何一天,花卉都會給予送花之人和收花之人花的喜悅!管它叫啥花,戳到我心巴我就愛它!
庫叔福利
庫叔的贈書活動一直都在!博集天卷為庫叔提供25本《曾醫生讓你早知道2》贈予熱心讀者。協和醫學博士、朝陽醫院曾醫生用活潑有趣、通俗易懂的文字,講述硬核科普,從正确飲食、健康生活方式、急救常識、預防常見病、基礎醫學知識、遠離癌症等6大核心内容,講述84個健康真相,結合40多幅生動的插圖,讓讀者掌握實用的健康常識。請大家在文章下評論,點贊最高的前3名(數量超過30)将得到贈書。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