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蘭州市城關區垃圾分類整治

蘭州市城關區垃圾分類整治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2-01 15:55:11

蘭州市城關區垃圾分類整治(亂扔垃圾等不文明行為逐步減少)1

協商議事現場

蘭州市城關區垃圾分類整治(亂扔垃圾等不文明行為逐步減少)2

居民領到不動産權證

蘭州市城關區垃圾分類整治(亂扔垃圾等不文明行為逐步減少)3

駐守幹部參與社區基層治理

“小區的變化有目共睹,環境越來越好!不僅是我們小區,整個蘭州的環境也有質的飛躍!”家住雁南路安居小區的劉霞對這個居住了12年的小區越來越喜歡了。過去,噪聲擾民、亂扔垃圾等不文明行為時有發生。如今,這些行為已逐步減少,小區整潔美觀、井然有序。

變化緣何而來?歸根結底還是蘭州的文明之路越走越遠、越走越好。近年來,我市以提升基層組織、基礎工作、基本能力的“三基”建設為抓手,夯實文明堡壘,使得鄰裡更和睦、幸福感更強!

1 健全優化基層黨組織 推動基層治理創新

指出:“基層強則國家強,基層安則天下安,必須抓好基層治理現代化這項基礎性工作。”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市緊緊圍繞黨建引領城市基層治理的時代課題,聚合社會各類組織、各界人士力量,着力破解制約基層治理效能提升的突出問題,把抓基層打基礎作為長遠之計和固本之舉,推動基層黨組織全面進步、全面過硬。

“共建共治,隻是簡簡單單的4個字,卻包含着城市基層黨組織建設各方面的工作。”黨的二十大代表、白銀路街道黨工委書記劉蘭伊即将赴京參會。這些年來,在劉蘭伊的帶領下,白銀路街道以“黨建共享家”為平台、“三社聯動”為抓手,以“街長制”為依托,打造“三進網格”工作模式,推動基層治理創新,打造出了“區域統籌、條塊協同、上下聯動、共建共享”的城市基層黨建工作新格局,真正實現了為民服務提質增效、提檔升級。

尤其是白銀路街道甘家巷社區“小蜜蜂驿站”的建成,促進了居民自治體系,提升了居民參與社區治理意識,充分調動居民自治組織、社區社會組織、新業态群體、社區居民及其他社會力量參與社區建設的主動性、積極性和創造性,形成多元主體共同參與的社會治理格局,并培育出了一批熱心公益、有服務能力、可持續提供優質社會服務的社區社會組織、新業态群體,為居民提供專業化服務,滿足社區日益多樣化、個性化的需求,讓居民有獲得感、幸福感。

“我們快遞員總愛說我們送的不是快遞,而是快樂。過去是我們給别人帶去快樂,如今社區也為我們提供幫助和快樂。天氣慢慢冷起來,我們的心卻是熱乎的!”說話的這位是快遞員劉勇,從事快遞配送工作4年的他今年剛在蘭州安了家,性格開朗健談的他告訴記者,他的快樂來源正是甘家巷社區的“小蜜蜂驿站”。

為了精準服務快遞、外賣、網約車等新就業從業人員,甘家巷社區深挖整合社區黨群服務中心、銀行網點、小區物業、快遞外賣營業網點等資源,分别在社區黨群服務中心、轄區沿街銀行網點、街道政務大廳等建立多個新業态新就業群體服務站點,為他們免費提供避暑取暖、歇腳飲水、手機充電、學習交流、無線上網、閱讀等服務。“小蜜蜂驿站”不但提供了“固定的服務”,還在不同的時間點為新業态人群送去“定制版”的特别關愛。例如,在今年夏天特别熱的時節,為快遞小哥等新業态人群送去脖頸小風扇等。

2 解決居民最關切的問題 構建和諧溫馨家園

在創建全國文明典範城市的路上,我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原則,像繡花一樣精細精緻精美地完善城市社區治理體系,在更高層次、更高質量、更具示範性上推動城市綜合素質和整體治理水平全面提升,不斷促進政府決策科學化、社會治理精準化和公共服務高效化。

“等了這麼多年,我的紅本本終于拿到手了!”近日,八冶家園的居民王先生緊握着嶄新的産權證書,滿心歡喜地向記者展示:“小證件,大心事,感謝政府的好政策,拿着這本證,心裡踏實多了。”

“民有所呼、我有所應”,一本小小的産權證,卻是困擾不少居民的心病。近年來,我市對準症結,分類施策,有序推進國有土地上已售城鎮住宅曆史遺留“登記難”問題化解工作。截至今年4月,蘭州市共開展了三輪全覆蓋摸排工作,累計摸排曆史遺留“登記難”項目774個、住宅總套數32.6萬套,完成首次登記22.94萬套,首次登記率70.2%;首次登記化解率60.1%,帶動化解19.62萬套;轉移登記化解率50.74%,帶動化解16.58萬套;轉移登記9.41萬套。全市相關單位、街道社區正全面聚焦消除居民不動産登記難所存在的難點、疑點問題,從而最大限度地維護了居民的合法權益,解決了群衆“急、難、愁、盼”問題,進一步提升群衆的獲得感和幸福感。

對于基層組織的基礎工作而言,解決鄰裡糾紛、暖氣漏水、下水道堵塞、小區環境髒亂、停車難等方面的難心事都是基層社區面對的再平常不過的事,但讓群衆為社區治理的結果“點贊”并非易事。

酒泉路街道暢家巷社區圍繞“培育居民協商共識,搭建協商平台,構建共建共治共享新格局”的要求,搭建“暢談客廳”平台,優化“暢工作法”,充分發揮居民自治的作用,引導志願者轉化參與基層社會治理,促進轄區矛盾糾紛化解,凝聚一切可以凝聚的力量,共同解決社區居民“急難愁盼”問題。這不,最近就幫着轄區的居民解決了一個大問題。

暢家巷126号-138号建于1980年,小區共有7個單元126戶,因該小區為老舊樓院,常年上下水管道不通,下水管道經常堵塞,嚴重影響了居民的正常生活。今年9月,暢家巷社區組織轄區居民代表、老舊樓院改造項目部甘肅六建工作人員到小區院内現場進行協商,施工方現場介紹了目前下水管道施工無法深入地溝作業,如果強行施工将會直接影響樓體安全。

為了更好地解決此問題,暢家巷社區還積極聯系甘肅六建項目負責人,商議請評估公司進行安全評估,同時對樓體下主管道盡可能更換,再免費為1樓至3樓的管道進行疏通,這樣就能改善下水堵塞的問題。每半年組織居民集資進行一次清掏,這樣的協商結果得到了現場居民的支持。

3 不斷提升基層組織執行力、号召力、組織力

黨的基層組織是确保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和決策部署貫徹落實的基礎。10月12日上午,任家莊街西社區書記張震和民政救助專幹柴偲将米面油和冬衣搬到三輪車上。柴偲告訴記者,社區有5戶特困供養人員,均是孤寡老人、殘疾人,逢年過節、入冬入暑,都會給他們送去物資,每半個月還要入戶幫他們打掃衛生等。

這邊柴偲核對物資數量,那邊就業專幹張偉拿着抹布擦起了車,這嶄新的三輪車可是張偉的心頭愛。過去,社區沒有三輪車,運送物資、忙前忙後時還得向别的社區借。今年,社區依托社工委平台壯大社區力量,将轄區企業、愛心居民納為社工委成員。時登芳和石建英兩位社工委成員見社區運送物資不方便,于是兩人各為社區捐贈了一輛三輪車。物資核對完成後,張偉開着三輪車、拉着物資向着特困戶家的方向開去。

近年來,我市牢固樹立大抓基層的鮮明導向,加快補齊基層治理短闆弱項,全面加強基層基礎基本能力建設,充實壯大社區工作力量,全方位提升社區各項功能,着力推進重心下移資源下沉,使“工作在單位、服務在社區、奉獻雙崗位”成為機關幹部的思想共識和行動自覺,有力推動實現基層組織增活力、黨員幹部受教育、居民群衆得實惠、社區治理上水平。

“祁主任,接到單位通知,本人到社區報到,請主任安排工作!”

“李鵬于10月12日至23日到社區報到,請主任安排工作!”

“我下周繼續駐守社區,請主任安排工作!”

……

這樣的信息在任家莊街西社區駐守幹部群内不斷彈出,社區主任祁國剛看着群裡的名單,立刻落實人員工作的安排。“有了駐守幹部的加入,壯大了社區人員隊伍,大大提高了社區基層治理的能效。”

我市按照“居住在哪裡、就駐守在哪裡”的原則,組織機關幹部到居住地社區報到。來自不同單位不同行業的駐守幹部充分發揮集結快、流動少、情況熟、資源廣的優勢,幫助社區共同構建文明和諧的社區居住環境。家園式的駐守還能随時随地為身邊群衆提供力所能及的幫助,使大家從“熟悉的陌生人”成為共駐共享的“好鄰居”,為織密織牢社區防控網奠定了群衆基礎。也探索形成了一批以社工委、網格黨建、駐守幹部為代表的新機制新平台,積極構建共建共治共享的基層治理共同體和新格局。

家住仁恒美林郡小區的蘇惠蘭,每天都要在小區裡的花園内健身跳舞,雖然已進入秋季,但是院子裡依舊綠意蔥蔥,出入小區大門時也主動配合駐守幹部們進行“一掃三查”。“我的女兒也是一名駐守幹部,我知道這些在門口站崗的駐守幹部們也是院子裡的鄰居,他們為我們站崗執勤,我們也應該配合他們的工作。”提起疫情防控期間幹部駐守社區,蘇大媽感慨頗深:“大家響應政策居家,駐守幹部們卻天天在外忙活,又是幫我們聯系菜市場送蔬菜進小區,又是在核酸檢測時維持秩序,對我們有求必應,真的很感謝!”

蘭州日報社全媒體記者 趙雨欣 文/圖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