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紀70年代,安徽省合肥市政府決定要建立一個鋼鐵廠,一面為了鋼廠能夠順利建成,一面也為了保護鋼鐵廠周圍的景觀文物不被破壞,于是決定将一些古代建築以及一些墓園進行遷移,就在這個過程中,發現了一個不一樣的家族墓園。
經過考察,考古人員立馬對這個墓群進行了搶救性的發掘,因為已經有些許證據證明這就是史上赫赫有名的大清官“包青天”包拯的家族墓了,但為了進一步求證,還需要更多的墓葬進行佐證。如果這裡能夠證明确實是包拯的家族墓的話,那麼長期以來大家認為的包拯是河南開封人的說法就要被推翻了,之前甚至連包公祠都修建在了河南開封。
專家們進入墓園以後,看到的一切确實讓人摸不着頭腦,這個墓園有21個幾乎一樣的墓葬,到底哪一個才是包拯的呢?專家為了保險起見,先從最小最簡陋的開始發掘,但是事情就往往這麼奇怪,大家驚奇的發現,就在這個又小又簡陋的墓室中竟發現了一口金絲楠棺椁,這可是珍貴無比的棺椁材料,專家雖然不敢相信,但是直覺告訴大家,這應該就是包拯的墓室,所以進一步打開棺椁進行考證,然後就發現了一塊上面寫着宋樞密副使贈禮部尚書孝肅包公墓銘,這就更加确定了這個最小、最窮酸的墓室就是包拯墓了。
但是專家們不敢掉以輕心,為了百分之百的确認,就拿了部分棺椁中的屍骨進行檢驗,檢驗結果證明墓主人是一位40歲以上的成年男子,而且同時還在墓葬中發現了12時神俑等文物,這才确定這就是包拯之墓。
當時這個消息震驚了考古界和社會各界,人們紛紛表示包拯不愧是古代第一大清官,生前剛正不阿、兩袖清風、事事以百姓為先,死後也是低調的幾乎跟普通百姓沒什麼分别,這座簡陋的小小的墳墓就是最好的證明,自此包拯的家鄉也算是确定下來了,當時有人說像這樣的清官應該給于厚葬,但是小編猜想,這樣的墓葬選擇何嘗不是墓主人包拯自己的選擇呢,一生清廉,死後又怎麼會鋪張浪費呢?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