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生活 更新时间:2024-06-29 14:06:02

(BM女孩受追捧誰在鼓動)1

去年開始,一個名為Brandy Melville(下文簡稱BM)的意大利女裝品牌漂洋過海,“火”到了中國。該品牌因“one size(一個尺碼)”的名号為不少時尚追逐者所熟知。該品牌沒有大号、中号,不論上裝還是下裝,通通隻有“S”一個尺碼。許多追捧這一品牌的女性消費者結成群體,人稱“BM女孩”。在小紅書上,“挑戰成為BM女孩”一時成為熱門話題,許多博主都在教粉絲如何快速瘦身,從而穿上BM的裙子。成功應聘BM兼職店員的女孩,更可以引領潮流,成為衆人追捧的對象。(《廣州日報》7月28日)

面對BM的火爆熱銷,不乏有人看到現狀背後的隐憂——打着“成為BM女孩”的旗号,“身材焦慮”正以“時尚”之名大行其道,影響着許多年輕女性的身材審美,進而損害着其中相當一部分人的身體健康。正常來說,不同的服裝尺碼,對應着不同的消費群體,不論是S碼、M碼、L碼,還是各種加“X”的尺碼,都不過是一種用以區分産品特性的實用标簽。然而,在衆多網友追捧BM及同類品牌的過程中,“S”這個尺碼被加上了太多本不該有的光環,進而形成了“越瘦越美”的審美取向。這樣的結果,無疑并不健康。

一般來說,健康的身體質量指數(BMI)應在18.5到24之間。對應起來,一名身高160厘米的女性,健康體重應為47.5-61.5千克。而在日常生活中,能穿上S碼服裝的女性,其體重往往在健康标準的“下限”附近浮動。不僅如此,據媒體報道,自從BM發現S碼的标簽可以為其“吸粉”開始,該品牌的尺碼就越縮越小,這意味着:“BM女孩”的體重水平,極有可能已經落入營養不良的區間。在這種情況下,“BM女孩”在網上越受追捧,就會有越多人盲目瘦身,甚至以極端手段為自己減重。這不僅會在精神上給身材不那麼瘦的女性造成壓力,更會對她們的身體造成實質損害。

近些年,不論是在中國還是外國,“以瘦為美”都是主流審美。近日,國際期刊《柳葉刀》刊發了題為《中國城鄉平均體重指數和肥胖:2004至2018年全國代表性調查結果》。結果顯示,2004年—2018年,中國成人平均BMI呈總體上升趨勢。在這一背景下,由肥胖導緻的健康風險,也确實是越來越多的人正在面對的問題。其實,公衆對瘦身有普遍性的追求,本身并不是太大的問題。但是,任何事情都有一個度,對超重、肥胖的人而言,瘦身固然有其必要。但是,身材過瘦、體重過輕,同樣是一種不健康,不應被視為美的典範。“越瘦越美”的審美傾向,是陷入了單一價值标準的判斷誤區。

當然,作為一個時尚品牌,如何設定品牌形象,采取何種營銷策略,都是BM的自由。在自由市場中,隻要有人願意買、有人願意賣、買賣雙方都不違法,這樣的生意便無可厚非。有人專賣小碼女裝,自然也有人專賣大碼女裝。從這個角度看,“鼓動身材焦慮”的責任,不應全由品牌商承擔。不過,這并不代表社會就該對“BM女孩”備受追捧、盲目瘦身日益盛行的趨勢坐視不理、任其發展。恰恰相反,不論是時尚界的從業者,還是普通女性消費者,都應意識到“身材焦慮”的危險性,以實際行動抵制“越瘦越美”這種極端審美觀念的繼續蔓延。那些為了虛榮心或流量,在輿論場上大力制造“BM熱潮”的人,也理應受到輿論的譴責。

其實,“BM女孩”受到追捧,并不是“身材焦慮”第一次在網上“出圈”。此前,網上也曾流行過“A4腰”“鎖骨放硬币”“反手摸肚臍”等。這些流行概念的共同點,是把社會中最瘦的那部分人的身體特征,異化成“人人都該追求”的标準。此類事件一再重複發生,說明“身材焦慮”一直在社會上盛行。對此,人們還應從一點一滴做起,努力撕去各種不合理的審美标簽,讓人們對身材的追求向健康的标準靠攏,而這也有助于讓人們的審美變得更加多元。

來源:中國青年報客戶端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