強直性脊柱炎
強直性脊柱炎(AS)是以骶髂關節和脊柱附着點炎症為主要症狀的疾病。與HLA-B27呈強關聯。某些微生物(如克雷白杆菌)與易感者自身組織具有共同抗原,可引發異常免疫應答。是四肢大關節,以及椎間盤纖維環及其附近結締組織纖維化和骨化,以及關節強直為病變特點的慢性炎症性疾病。強直性脊柱炎在我國患病率較高,約為0.3%青年男性高發,有家族聚集傾向。
AS的發病與AB27密切相關,在我國AS患者HLAB27性達90%左右,健康人群HLA-B27陽性率2%7%,HLA-B27無診斷特異性。
症狀與體征
1、逐漸出現的腰背部或及骶髂部疼痛,晨僵,久坐後加重,活動後減輕。
2、外周關節腫痛,非對稱性下肢單關節或寡關節受累。
3、足跟痛、足底痛(跟腱炎、跖底筋膜炎)。
4、全身症狀輕微,少數可有發熱、消瘦、貧血等。其他系統受累:眼色素膜炎,銀屑病,炎性腸病。
5、骶髂關節/椎旁肌肉壓痛,脊柱生理彎曲消失。
6、脊柱活動度受限。檢查脊柱活動度及骶髂關節壓痛方法:枕牆距、胸廓活動度、 Schober試驗、骨盆壓痛,4字試驗。
7、膝關節腫痛、跟腱壓痛。
8、晚期脊柱強直。
實驗室及影像學檢查
血沉、CRP增快,可有輕度貧血、免疫球蛋白增高。
RF陰性,HLA-B27陽性,但均無特異性。
骶髂關節X線:骶髂關節軟骨下骨緣模糊,骨質糜爛,關節間隙模糊,骨密度增高,晚期關節融合。
脊柱平片:晚期竹節樣改變。
5、足跟X線:跟骨骨質硬化。
6、CT或MRI:可用于早期診斷。
診斷要點
1、青年起病(年齡<40歲)
2、炎性下腰痛(休息時加重,活動後好轉)>3個月。
3、家族史或HLA-B27陽性。
4、影像學提示骶髂關節炎。
鑒别診斷
1、腰間盤突出或椎管狹窄:病變限于脊柱,體力勞動者或外傷史,影像學幫助鑒别。
2、彌漫性特發性骨肥厚綜合征(DSH):老年男性,脊柱變,韌帶鈣化,骶髂關節不受累
3、髂骨緻密性骨炎:中青年女性,多次妊娠或長期站立,髂骨硬化,不侵犯骶髂關節面
治療
目的在于控制病情,防止脊柱變形,提高生活質量。
非藥物治療
增強椎旁肌肉鍛煉及增加肺活量。
生活中保持良好脊柱姿态。
物理治療。
建議吸煙者戒煙,吸煙是預後不良危險因素之一。
3、藥物治療。
非選擇性 NSAIDs或選擇性COX2抑制劑:緩解症狀。
生物制劑:TNFa拮抗劑。
柳氮磺吡啶,外周關節受累明顯者也可用甲氨蝶呤。
外科治療:晚期患者全髋關節置換術。
患者教育
患者疾病知識教育,有助于患者主動參與治療并消除疾病恐懼心理。
合理和堅持進行體育鍛煉,以取得和維持脊柱關節的最好位置,加強椎旁肌肉鍛煉和肺活量鍛煉,如遊泳、瑜伽等。
站立時保持良好脊柱姿态。睡硬闆床,多取仰卧位,枕頭要低,一旦出現胸或頸椎受累應停用枕頭。
診斷明确者轉診風濕免疫科制定治療方案,尤其是生物制劑的使用選擇。
5、晚期引起髖關節強直畸形的思者轉骨科評估全髋關節手術指征。
6、HLB27對AS的診斷無特異性,HLA-B27陰性不能排除AS。
7、AS的非藥物治療尤其是椎旁肌肉鍛煉對維持柱關節功能很重要。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