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德國助理教練挑釁瑞典隊

德國助理教練挑釁瑞典隊

生活 更新时间:2024-06-13 12:14:52

【文/觀察者網專欄作者 胡毓堃】

七個月後“出爾反爾”

進入2023年,瑞典加入北約看似順利的進程突遭變數,連一同提交申請的北歐鄰居芬蘭也遭到波及,而阻礙的因素,則是看似在去年已經“搞定”了的土耳其。

1月23日,土耳其總統埃爾多安怒批瑞典,表示隻要後者不能“尊重穆斯林和土耳其人民的宗教信仰”,便不應期待來自土耳其的善意。與此同時,土耳其國防部長阿卡爾宣布取消瑞典國防部長帕爾·瓊森訪土事宜。

到了1月29日,埃爾多安再度語出驚人:“我們或許給芬蘭傳遞不同信息,瑞典看到這一信息後将會被‘震驚’。但芬蘭不應犯下與瑞典相同的錯誤。”土耳其政府此舉,明顯意在或多或少地分化瓦解共同申請的瑞、芬兩國,尤其是反擊瑞典、順便提醒芬蘭。

德國助理教練挑釁瑞典隊(胡毓堃瑞典連續)1

BBC報道:“埃爾多安表示,土耳其可能會阻止瑞典加入北約”

這一動态之所以引發國際關注,是因為七個月前,事态的走向看起來是截然不同的。

就在去年6月底的北約馬德裡峰會期間,土、瑞、芬三國簽署了三方備忘錄,不僅同意建立執法、情報、反恐、打擊有組織犯罪等多領域、各層面的三方常設聯合對話與合作機制,而且瑞典和芬蘭将着手處理土耳其關切的引渡“恐怖分子嫌疑人”(涉及2016年土耳其未遂政變“居倫運動”),不支持叙利亞庫爾德人的“民主聯盟黨”及其武裝力量,确認庫爾德工人黨為恐怖組織、承諾禁止此類恐怖組織的活動,換取土耳其支持瑞芬兩國加入北約。

正是在北約秘書長斯托爾滕貝格的全力協調和見證下,包括土耳其和匈牙利在内的北約成員國一緻同意,在馬德裡峰會正式邀請芬蘭和瑞典加入北約,再度确認其“門戶開放”政策,為日後進一步擴軍提供基礎。

然而,短短半年後土耳其突然“翻臉不認賬”,其直接原因自然在于這一契約的基礎遭到動搖。事實上,今年年初這次變數,導火索便是發生在瑞典的兩場抗議。

1月21日,經瑞典警方批準,首都斯德哥爾摩爆發了三場與土耳其和北約相關的抗議活動,其中兩場具有明顯的反土基調:

一場以支持庫爾德人(土耳其最大的少數族裔,因要求更多自治權、獨立的民族宗教身份甚至獨立,與土政府持續沖突)、反對瑞典加入北約為基調,現場演講者舉起了巨大的紅色橫幅,寫着“我們都是庫爾德工人黨”,數百名親庫爾德人、左翼支持者參與其中;

另一場抗議中, 丹麥極右翼政黨“強硬路線”領導人、擁有丹麥和瑞典雙重國籍的拉斯穆斯·帕魯丹在土耳其駐瑞典大使館附近公開焚燒《古蘭經》,攻擊伊斯蘭教和穆斯林移民,此前他曾多次在類似的示威活動中采取這種做法。

德國助理教練挑釁瑞典隊(胡毓堃瑞典連續)2

拉斯穆斯·帕魯丹焚燒《古蘭經》(視頻截圖)

雖然同日斯德哥爾摩還舉行了一場支持土耳其人的示威活動,但遠不如另外兩場反土抗議更引人注目。瑞典警方事後聲稱三場抗議均平靜結束,瑞典政府則迅速回應,一方面強調該國擁有“廣泛的言論自由”,指出這些抗議示威不違反瑞典法律,另一方面則将政府立場與示威者的舉動做切割,瑞典首相克裡斯特松直言這些活動破壞了瑞典申請加入北約的進程。

瑞典外交部長比爾斯特倫更是煞有介事地表示這些抗議舉動都在俄羅斯的掌控之下,部分芬蘭政治人物也暗示俄羅斯可能在搞“混合戰”、策劃焚燒《古蘭經》的極端挑釁舉動。

顯然,土耳其方面對瑞典政府的說辭并不買賬。

在斯德哥爾摩的反土抗議之前,去年12月,土耳其駐瑞典大使特澤爾便在《瑞典日報》發文,質疑瑞典沒有充分履行其在三方備忘錄中的承諾,呼籲瑞典政府采取更多行動。

随着近期民間反土抗議活動的挑釁意味升級,土耳其政壇不同力量更加笃信瑞典政府明明可以有所作為,卻刻意不去限制此類攻擊土耳其和伊斯蘭教的活動。除了埃爾多安、土政府和執政黨,主要反對黨共和人民黨和代表庫爾德族利益的人民民主黨都表态譴責。

除了上述抗議示威的直接挑釁性,在土耳其看來,瑞典在不同方面均未充分落實承諾、滿足土方條件。

土耳其外交部長查武什奧盧便指出,瑞典在引渡“恐怖分子嫌疑人”、凍結恐怖分子資産等方面并沒有實質性進展。此外他還指出,盡管瑞典承諾解除針對土耳其的軍事禁運,但迄今為止土耳其國防企業試圖從瑞典進口相應産品時,後者始終沒有積極回應。

由此可見,在獲得北約正式邀約、取得重大進展後,瑞典在土耳其關切的問題上沒有采取令對方滿意的行動,土方逐漸對瑞典失去信任,認為後者無意履行三方備忘錄的承諾。在此情況下,任何激烈爆發的事件,都有可能進一步激怒土方,令雙邊乃至土、瑞、芬三方關系生變,令北歐兩國加入北約的進程“急轉直下”。

撲朔迷離的瑞芬“入盟”前景

北約北擴進程的正式啟動,始于去年7月5日北約30個成員國簽署了芬蘭和瑞典加入條約的議定書。按照規定流程,北約吸納新成員必須得到30個成員國的一緻同意。目前兩國加入北約的阻礙,便在于尚未正式批準的土耳其和匈牙利。

正是坐擁“一票否決權”的事實,使得土耳其擁有了撬動多邊外交、與各方讨價還價的“杠杆”。

土耳其政府的激烈言辭反應,尤其是埃爾多安“震驚”瑞典的言論,直接導緻另一個北約申請國芬蘭一度坐不住了。

與瑞典不同,芬蘭在1月下旬便解除了長達三年、針對土耳其的武器禁運,以期改善兩國關系、加快“入約”進程。收到土耳其總統“分化瓦解”的訊息後,芬蘭一度積極響應,即刻與土方進行“初步讨論”,不過沒過幾天便在與北約、瑞典接觸後,于2月2日由訪問瑞典的芬蘭總理馬林表态,繼續堅持與瑞典共同加入北約。

這也意味着瑞典、芬蘭兩國能否成功加入北約,幾乎完全取決于土耳其與瑞典的雙邊關系。

事實上,在兩國國内政治局勢走向的影響下,兩國關系中涉及特定議題的分歧,決定了瑞典“入約”的絆腳石難以在短期内移除。

在去年8月土、瑞、芬三方常設聯合機制舉行首次會議後,瑞典政壇旋即迎來了重大變局。在去年9月的大選中,長期執政的左翼社民黨敗選。一個月後,瑞典成立了包括右翼和極右翼政黨的聯合政府。新政府(尤其是極右翼的瑞典民主黨)在移民問題上持有更加嚴苛的立場,本被視為對瑞典境内約10萬庫爾德人的威脅,也更有可能出現土耳其樂見的場景,即打擊左翼的庫爾德工人黨、引渡庫爾德人和參與“居倫運動”的“恐怖分子”。

瑞典新政府的确把與土耳其達成協議、加入北約視為其外交三大重點之一。但正如美國智庫卡内基國際和平基金會2月1日撰文指出,無論哪一派政黨上台執政,土耳其和瑞典在重要議題上存在着明顯的脫節和不一緻,是亟需應對但又難以解決的問題。

例如,瑞典多次強調“權力分立”、政府不能影響司法機構和民間活動,以解釋瑞典最高法院推翻土耳其反政府記者布倫特·肯尼斯的引渡令,默許民間庫爾德人支持者的反埃爾多安、反土耳其活動。

但是,土耳其并不關心瑞典的政治體制或法律解釋,而是瑞典政府實際行動的“公正性”,即庫爾德問題對土耳其國家安全的威脅。更何況,如果以政治體制為正當性理由,兩國的分歧隻會更大。

在土耳其國内,最重要的政治事件莫過于計劃在今年六月舉行的總統和議會選舉。埃爾多安早已表态志在連選連任,但嚴重的通貨膨脹和貨币貶值正成為反對黨手中的工具,各派勢力早已摩拳擦掌、志在終結埃爾多安時代。目前,最有威脅的對手、伊斯坦布爾反對派市長伊馬姆奧盧剛剛被剝奪參政資格,埃爾多安還要求提前一個月投票、客觀上縮短了各反對黨競選活動時間,圍繞大選的政治博弈仍在繼續。

從兩個層面來說,日趨“硝煙彌漫”的土耳其大選都無助于瑞典(連帶着芬蘭)加入北約的進程:

一方面,在國内選情日趨白熱化、甚至嚴峻的情況下,訴諸于民族主義和國家安全等議題,無疑是轉移國内矛盾、吸引選民的必選競選手段,因此正如前文所述,不僅埃爾多安和執政黨在庫爾德人問題上要更加窮追猛打,尤其要嚴厲抨擊瑞典,就連各反對黨也需要跟進;這無疑不利于土瑞兩國跨越分歧、推進瑞典“入約”工作;

另一方面,正是由于埃爾多安和現在的土耳其政府要專注于夏天的大選,在大選投票、土耳其政治格局塵埃落定之前,土政府不會急于批準瑞典和芬蘭加入北約的議定書;在國内選舉的重大問題解決後,土耳其才會有耐心繼續就北約北擴的問題和瑞典、芬蘭“讨價還價”。

此外,作為地緣政治和多邊關系的資深參與者,土耳其不急于做出決定。令瑞芬兩國入約問題懸而未決,反倒可以服務于其它外交事務中的國家利益訴求。

例如,土耳其一直希望美國向其出售F-16戰鬥機。盡管兩國都強調北約北擴和土耳其購買F-16是互不相關的事宜,但這種似有似無的内在聯系,至少有望影響美國國會議員的态度,而美國國會正是批準美國出售F-16的關鍵一步。

至于埃爾多安一方面威脅否決瑞典加入北約,同時又提到對俄關系,提議就叙利亞問題舉行土、俄、叙三方(甚至邀請伊朗)會談,以及土耳其重提當年希臘多年阻礙北馬其頓加入北約,更是凸顯了土政府如何靈活運用北約“否決權”、将其在地緣政治博弈中的價值最大化。

當然,永遠在這一問題上與瑞典、芬蘭僵持住是不現實的,土耳其終究要做出批準與否的決定。

卡内基國際和平基金會認為,土耳其大選結束後,瑞、芬兩國“入約”的下一個關鍵節點,便是今年7月的北約維爾紐斯峰會。土耳其、瑞典、芬蘭能否越過分歧、達成共識,很大程度上取決于三方能否充分利用從土耳其大選到北約峰會之間的“冷靜期”和“空窗期”,停止相互指責、找到理性的解決方案。

與此同時,充滿不确定性的俄烏沖突走向何方,無疑又是三方決策的另一個重要因素。畢竟除了土耳其與俄羅斯的雙邊關系,俄烏沖突本就是瑞典和芬蘭申請加入北約的直接原因。

結語

總的來說,瑞典和芬蘭加入北約的進程已經暫停,恢複、完成這一進程很難在短期内實現。

坐擁一票否決權的土耳其當然會繼續在相當程度上影響兩國入約的前景,而未來土耳其和芬蘭(今年4月舉行大選)的國内政治格局、土瑞雙邊關系中具體問題的解決(包括武器禁運)、俄烏沖突的走向、美俄等大國與土耳其的雙邊互動情況,都将影響最後的決策。

一旦結果塵埃落定,再回首看今天圍繞庫爾德人問題的抗議示威,這一因素到底在北約北擴和土耳其決策中起到了多大作用,時間将在那時給出答案。

本文系觀察者網獨家稿件,文章内容純屬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平台觀點,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将追究法律責任。關注觀察者網微信guanchacn,每日閱讀趣味文章。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