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青春期孩子逆反家長如何正确引導

青春期孩子逆反家長如何正确引導

圖文 更新时间:2024-10-05 17:06:05

青春期是一個跌宕起伏的人生階段。對于學生來說,這是重要的求學階段,初中,高中的學習體驗和結果直接影響着大學的方向和第一個成年期5年人生的走向。(先占個坑,我們後期再細聊!)

從大腦發育角度來說,美國心理學家丹尼爾.西格爾直接以“青春期頭腦風暴”為他的暢銷書命名。這段期間,青少年的認知,記憶,思維,活躍度等各項指标達到人生最高峰,大腦發育和動态處于名副其實的風暴階段---充滿能量,爆發力,視野,想象力和思維力都飛躍增長。

從心理性格發展角度來說,這也是一個人格和性格持續建設和定型的重要階段。兒童期的性格和心理技能在青春期時被更大的社會環境(小學升入初中,高中)和社會期待(成績,交友,滿足好學生的定義,具有競争力,各種愛好,處理各項事情,思考未來。。。)挑戰,需要重塑和升級。青春期後,世界觀,人生觀,自我認同,價值觀,人際觀都逐漸定型。成年期除非有大的人生變動,否則基本定型。

青春期孩子逆反家長如何正确引導(孩子在青春期變得逆反)1

很多父母聽了太多的關于青春期的孩子變化的預告,而忐忑不安。或者我們自己的青春期充滿過酸甜苦辣,所以還心有餘悸。作為父母,看到自己的孩子進入青春期時,不自覺地用自己當初的的體驗去投射和應對當代孩子的青春期風暴。這也對,也不對。确實,作為人的成長階段來講,這裡确實有共性的部分。但是,每個孩子是獨一無的。每個時代也有它自己的特點。更重要的是, 每個孩子的父母,也就是你和你的配偶,是獨一無二的, 你們的言行很大程度上影響孩子的蛻變,或者幫助他們盡可能平穩駛過風暴期,或者添加負面影響,增加他們的情感波動和挫折。

就像上一篇“青少年人格教育中最易缺失的一環---規則教育”裡提到的,孩子是父母的鏡子。什麼樣的父母養育出什麼樣的孩子。如果不想在青春期收獲一個對抗型,抑郁型,焦慮型,退縮型孩子,爸爸媽媽們要多觀察和了解自己的言行對孩子的影響和塑形。如果是正面影響的方面,繼續加油。如果某些言行是負面影響,則需要調整。 青春期的孩子表現出的行為和情緒方面的挫折,“青春期“本身如果承擔50%的内因責任,父母則是另外50%的外因。

青春期孩子逆反家長如何正确引導(孩子在青春期變得逆反)2

中國文化的一部分是“家庭/内部人”模型。舉個例子,如果我把你定義成外人或者沒有關系的人,那我可以對你很冷漠。如果我把你定義成一家人或者圈内人,我可以對你很好,甚至無限好。這也造就了中國的人情社會。有關系,什麼事都好辦。沒關系,寸步難行。這樣一種關系,也就伴随另一個狀态,那就是人際關系邊界不清晰。西方社會,人際關系相對邊界很清晰,即使跟自己的父母和兄弟姐妹,甚至夫妻,都很尊重和保持距離。我的(時間,空間,财産,意見,政見)是我的,你的是你的。而中國的家庭/内部人模型,會讓人際關系處于“你是我的(孩子,妻子,朋友)”。重點在“我的。。。“這一擁有性。 說話行事的時候,往往會不顧及隐私,人際邊界,角度等等。多少次你經曆過親朋好友問你收入和孩子成績的問題?多少次孩子跟你要錢表現得理所應當?這種情況在小家庭,父母和孩子之間更是有代表性。

因為爸爸媽媽愛孩子,覺得孩子是自己的,就會在日常“自然而然地”,“下意識地”,“習慣性地”,“理所應當地”表現出跨界言行。而處于“青春期風暴”的孩子,想要獲得的是對自己判斷的肯定和信任,自己的看法和想法,自己的決定,包括試錯,自己的自主權和掌控權,和自己的人際關系。這些都是他們将來獨立行走社會和适應社會的能力和信心。在他們有自己的心理和大腦發展過程中,當然對這些讓他們感到被限制,被制約,和被替代決定的言行産生了對抗,不耐煩,厭惡,抵觸等反應。這些心理會影響他們的行為和溝通模式,進而影響他們的學習狀态,社交,性格,以及和父母的親子關系。

今天我們就來看看,10句特别讓孩子容易激起負面對抗情緒的話語。每一句話都有不同的殺傷力和原因,由于篇幅的關系,我把它們拆開成3篇系列文。(記得訂閱關注哦,就不會漏掉下篇文章啦。)

青春期孩子逆反家長如何正确引導(孩子在青春期變得逆反)3

這裡先預告一下這10句推動對抗型親子關系的句子!

1. 這都是為你好!

2. 我們在你身上投資了多少?

3. 我這麼做都是為了你!

4. 你知道不知道。。。。?

5. 跟你說了多少次了?。。。

6. 你還小,你還不懂。。

7. 你怎麼還沒/又。。。。/ 你難到不記得。。嗎?/你難道看不見。。嗎?

8. 我聽别人說。。。

9. 一天天就玩遊戲/手機!

10. 我受不了你了,我得離開這個家/我得去死!

1. 這都是為你好!

是不是很熟悉?貫穿了很多代人的生活。如果挑選最有代表性的父母言語,這肯定是榜單頭名。

這句話的背後情感是關愛-------“我為了你着想發表了這個看法,或者做了這個決定“。父母在說這句話的時候大多數情況是發自肺腑的情感。就算是激動到頭頂冒煙的學生,他們也多數承認這個事實。這個事實不是父母說的内容正确,而是父母的情感是真切的。那麼一句情感真摯的話語,怎麼就成了最容易讓孩子激起負面情緒的話語呢?爸爸媽媽也委屈死了,“我還能害他/她嗎?”

父母的初衷肯定時充滿愛意的。但是, 很多時候,愛心沒有達成愛的效果。因為這句話除了情感真摯以外,還有其他的意義和功用。

a. 很多父母過度使用或者錯誤使用這句話。把它變成了對孩子實施指令,制定規則,或者快速結束争論的一個萬用語。這種情況下,這句話容易讓人感覺居高臨下,孩子聽進去的弦外之音類似于:你不知道什麼對你是有好處有意義的事情/決定。“ 或者“因為我的建議是善意的,你就得(就應該)接受。要不然,你就是不懂感恩”。從說話角度上,這種“我比你知道的多,比你正确”的高居臨下感,容易讓人覺得不被尊重,不被肯定,被看輕。激發的反彈會是“我不知道什麼對我有好處嗎?” “即使這是好的,善意的,對的,我也不想要接受”。

另外,正如剛才提到的邊界感, 這句話讓人覺得自己的生活,意見,或者選擇的自由和邊界,被破壞了。急于獨立的青少年,對自己的判斷很有信心的青少年們不喜歡被做決定,不喜歡自己的判斷被質疑,不喜歡不被傾聽和尊重。這會激發的感受包括被控制,不自由,沒有控制權,自己的意見不重要等等。

感受一下吧!“學英語很重要,給你報個班。這是為你好”。“别跟他們一起玩,他們給你不了好影響。這都是為你好”。“國内升學競争壓力很大,給你找了留學中介,你出國學習吧。這是為你好。” 這些話語的每個開場場景的都是正确客觀的,但是每個句子第二部分都是父母自己做的決定,然後以“這是為你好”這個金句鞏固自己決定。

青春期是青少年形成自我價值,自我判斷,人生觀,世界觀,思考人生意義的時期。他們要做好準備脫離家庭,父母的羽翼,進入社會和成人世界。在這個旅程上,如果有一股力量讓他們感受到被限制,被控制,被看輕等等負面信息,當然會激起他們的反抗。而這些反抗通過争吵,通過行為對抗,沉默回避等表現出來。很多人會說,孩子一到青春期就逆反期。逆反誰呢?什麼是逆反?其實就是不同意,和父母或者老師意見不一緻,所以我們覺得孩子逆反我們了。小時候,我們說什麼孩子們基本都聽,都接受。現在,他們有不同想法了,和不同于我們的意見了。 難道我們說的,做的,覺得的就是真理,完全正确?和我們不一緻了,就是逆反了?“逆反”這個詞本身就是居高臨下的,以權威語氣和身份感提出的詞彙。

b. 很多時候,家長們的意見是對的。孩子們也承認這一點。那麼,為什麼他們還抗衡不接受呢?這涉及到溝通方式的原因。除了剛才所提到的這句話本身的語氣和内涵,很多父母用這句話省略了應有的溝通和解釋說明。也就是你的建議為什麼好,它的積極方面。更重要的是,沒有邀請孩子分享他們的想法,意見,顧慮,和疑問。

有的父母也邀請孩子說說想法。但也就真的是“聽聽”,并沒有重視,或者參考。所以父母和孩子的對話目的是“說服”,而不是圍繞達成一緻,求同存異,尋找解決方法,最終對話滑向了---在這個家應該聽誰的,誰對誰錯,誰更有話語權。所以,這句話歸根溯源其實是話語權的争奪,身份感地位的不同,以及家庭内部人際邊界不清的問題。

很多父母在他們青少年的時候也最反感聽到他們的父母跟他們說這句話,但是人到中年後,不知不覺活成了自己父母的樣子。天天面對孩子,肯定需要無比的耐心,和有效的溝通技巧。這2點都需要練習和時間。雖然沒人能保證每次溝通都皆大歡喜,但是,能預見到的是“這都是為你好”很大機率會破壞親子關系和溝通效果,也很大機率培養出一個對抗性青少年。

未完待續,下期見!

鏡心堂主講-陳雷

加拿大BC省臨床心理咨詢師。美國APA心理學會會員。

EMDR心理療法國際認證治療師。PC心理療法認證治療師。

澳大利亞和美國雙碩士。目前定居在加拿大。大學教書,同時擁有個人心理咨詢室。特别關注 留學生群體留學,青少年教育,和心理發展。創辦了SISA加拿大留學教育輔助服務機構。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