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圖草書作品,是兩三年前為朋友寫的,不知同近期發出的草書作品相比如何?近期所寫,是進步了,還是退步了?
所寫内容是朱熹《觀書有感二首》其一。内容是:
半畝方塘一鑒開,
天光雲影共徘徊。
問渠那得清如許,
為有源頭活水來。
朱熹(1130—1200年),字元晦,又字仲晦,号晦庵,晚稱晦翁,谥号文,世稱朱文公。朱熹祖籍徽州府婺源縣(今江西省婺源),是儒學集大成者,世尊稱為朱子。
朱熹與二程合稱“程朱學派”。朱熹的理學思想對元、明、清三朝影響很大,成為三朝的官方哲學,是中國教育史上繼孔子後的又一人。
這首詩表面看來是寫景的,而實際則是以景喻理,巧妙地表達了一種微妙的而又令人愉悅的讀書感受。這首詩所表述的讀書有所領悟時的精神境界,正是作者作為一位大學問家的切身的讀書感受。詩人在作品中所表達的感受雖然僅就讀書而言,卻寓意深刻,内涵豐富,可以做廣泛的理解。
詩中一些具體詞語的解釋:鑒,鏡子;徘徊,在一個地方來回地移動;渠,它,指方塘裡的水;那得,怎麼會;如許,像這樣。
總之,這是一首有哲理性的小詩。詩中以象征手法,将内心感覺化作可以感觸的具體形像加以描繪,人們在讀後,時常有一種豁然開朗的感覺。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