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象山有什麼安靜的地方

象山有什麼安靜的地方

生活 更新时间:2024-08-25 16:13:54

4月,初夏的微風拂過東南亞的海面,它們知道,要往北遷徙了。它們身材纖瘦,體長約45厘米,擁有持久、迅捷的飛行能力,常在天空翺翔。清晨,它們展開細長的羽翼,開啟一天的旅程。

它們需要一塊陸地。4月至8月是它們的繁殖期,它們要在陸地待上100天。長江以南的濱海地域,共有近4000座島嶼,不是每一座島嶼都能得到它們的青睐。一座适合繁殖的島嶼,會受到它們近一周的徘徊審視。

但在它們的視角裡,那是一座理想的島嶼:無人的荒島、平坦的裸岩,草也不高,還有幾百名“同類”趴伏着,傳來呼朋引伴的“叫聲”。

這座島叫中鐵墩嶼,位于浙江省甯波市象山縣韭山列島的東南面。每年4月,象山縣韭山列島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工作人員丁鵬和科研團隊、志願者們都會乘船登島,抓蛇除草,安裝上假鳥,打開提前錄制的鳥聲,準備好一切,等待它們——中華鳳頭燕鷗的到來。

象山有什麼安靜的地方(在象山荒島守護十年候鳥)1

成對飛行的中華鳳頭燕鷗。受訪者供圖

在人類的視野中,中華鳳頭燕鷗曾消失了60多年。2004年,象山一座荒島上終于有了它的身影,彼時,它在全球隻有不到50隻。2013年,象山縣在韭山列島使用人工招引技術引鳥。作為兩名監測員之一,剛大學畢業的丁鵬在荒島上等待了3個月,引來19隻中華鳳頭燕鷗。

此後十年,就像一個“約定”,丁鵬及志願者們每年都會等待它們的到來。作為全球5個繁殖地之一,今年6月,中鐵墩嶼繁殖地引來93隻中華鳳頭燕鷗,創全球監測最高紀錄;9月,36隻中華鳳頭燕鷗的雛鳥孕育成功,再次創下了全球紀錄。如今,中華鳳頭燕鷗的全球數量已超過150隻。

消失

在象山韭山列島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中鐵墩嶼并不大,東西長200多米,南北寬100多米。它本是一座荒島,五節芒草茂盛豐郁,草叢中遊竄着王錦蛇,碩大的老鼠四處奔走。隻有在島的東南側,一塊平整得像剃了頭的岩地,顯露出人類活動的痕迹。這裡被打造成中華鳳頭燕鷗的繁殖地。

在這塊岩石與植被相間的地面上,一隻羽毛灰白的中華鳳頭燕鷗已趴伏在地二十多天。就在這幾天,雛鳥即将破殼而出。

中鐵墩嶼最高處,兩個全方位攝像頭對準了這隻鳥。四五米外一座木闆房内,志願者通過攝像頭觀察着,準備記錄下雛鳥出生的一刻。

因為數量稀少,中華鳳頭燕鷗已無法形成集群,往往混雜在幾千隻近親大鳳頭燕鷗中。作為全球5個中華鳳頭燕鷗的繁殖地之一,中鐵墩嶼繁殖地的志願者們需要24小時輪班,監測并記錄下中華鳳頭燕鷗的數量,以及後期繁殖、孵化與孕育的全過程。

象山有什麼安靜的地方(在象山荒島守護十年候鳥)2

混雜在大鳳頭燕鷗中的中華鳳頭燕鷗,羽色較為潔白。受訪者供圖

也會有一些驚心動魄的瞬間——“遊隼追擊一隻燕鷗,其他燕鷗一起追了上去。”“一隻燕鷗折翼了,其他燕鷗叼了魚來喂它。”一年又一年,這些新鮮的、激動人心的時刻總會出現在志願者的記錄中。然而,對于丁鵬來說,早已司空見慣。

平日裡,他與象山的海洋為伴,開展保護區巡護管理,追蹤江豚、歐亞水獺的身影,調查漁業資源,滿保護區地跑。然而,如同候鳥一樣,每年4月至8月,他也有一條“固定路線”:乘船前往中鐵墩嶼,招引中華鳳頭燕鷗。這條路他已走了十年。

2013年,象山韭山列島自然保護區聯合浙江省自然博物館、美國俄勒岡州立大學、國際鳥盟亞洲部共同決定,在海島上通過社群吸引技術招引中華鳳頭燕鷗。在當年3月的監測與培訓會上,丁鵬第一次聽說了中華鳳頭燕鷗與象山的故事——

自1937年後,中華鳳頭燕鷗在人類視野中消失了63年,多數專家認為它已滅絕。2000年,台灣攝影師在馬祖列島發現了它的身影。2002年,浙江省自然博物館鳥類研究員陳水華接受了台灣鳥類研究員顔重威的建議,在台灣與山東中間的浙江海島尋找中華鳳頭燕鷗。

“抱着試一試的心态”,陳水華尋找了兩年,找遍了浙江省3000多座島嶼,沒找到它的蹤迹。2004年,陳水華受邀來韭山列島考察。在考察的最後一日,陳水華在最後一座島嶼将軍帽島上,發現了漫天的大鳳頭燕鷗,混雜在其中的,還有20隻中華鳳頭燕鷗。那年,它在全球不足50隻。

此後8年,由于人為偷蛋的原因,中華鳳頭燕鷗又在象山消失了。

人們想要招引這群鳥,守護它們的繁殖。簡單來說,就是放置假鳥,播放中華鳳頭燕鷗的聲音吸引同伴。燕鷗幾十隻幾十隻地來,需要盤旋一周才會确定繁殖地。因此,實時監測成了關鍵。除了美國俄勒岡州立大學的碩士研究生康妮以外,還需要一個中國志願者。

丁鵬站了出來。“老師們都是‘老鳥’,我是個‘菜鳥’,如果能做點什麼,我非常願意。”

時年23歲的丁鵬剛從甯波大學航海技術專業畢業,進入象山縣海洋與漁業局海洋保護科工作不滿一年。當時,部門同事都有了各自負責的闆塊,而他還在“打雜”的階段。他想尋找一個自己的位置。

将軍帽島附近的中鐵墩嶼,地勢平坦,便于觀察,被選為招引場地。500米外,積谷山島被選為監測場地,丁鵬與康妮需要在島上通過望遠鏡觀測中鐵墩嶼。2013年4月,十幾名專家、工作人員登島,布置假鳥、安放音箱、檢測設備後,呼啦啦走了,隻留下了丁鵬與康妮兩人。

那時,從未在海島生活的丁鵬甚至不知道,自己離陸地有多遠。

象山有什麼安靜的地方(在象山荒島守護十年候鳥)3

成為招引場地的中鐵墩島。受訪者供圖

來了

丁鵬自小在甘肅長大,愛玩愛熱鬧、朋友多,用他的話說,一直生活在“人多的地方”。

小學五年級,他發現學校的柏樹上藏了一個鳥窩,有六七隻帶花紋的雛鳥吱吱叫(後來知道這是某種鹀科鳥類),他上樹掏了兩隻,搭了一個小窩養在家中的葡萄架下。沒想到其他孩子看到了,也學他去掏鳥窩,“把鳥都掏完了”。校長知道後,把他帶到每個班的講台前,讓他一遍一遍講述自己做的事。如今,他早已忘記當時丢人的感覺,隻記得校長的那句話:“我們種下了梧桐樹,引來了金鳳凰,有些學生卻去掏鳥窩。”

每次,專家說起招引工作是“引鳳來栖”,他總會想起這段往事。畢竟誰也沒想到,13年後,“搗蛋”的他會成為“引鳳來栖”的那個人。

象山有什麼安靜的地方(在象山荒島守護十年候鳥)4

荒島上的丁鵬。受訪者供圖

第一次上島,丁鵬隻帶了一個背包的行李,裡面隻有四五件衣服和十多本書。他是外行,為此專門去買了《中國野外鳥類手冊》,看了《荒島求生》電影,學了一些求生知識。

還是缺乏經驗。上島後,他才發現忘了帶剃須刀。半個月後,同事登島送物資,一看到他就說,“你怎麼變野人了?”

在荒島上,吃喝住行全成了問題。他們住在石頭壘起來的房子裡,一開始,韭山列島保護站每半個月派人送來肉、南瓜和土豆,由于沒有冰箱,肉兩三天就吃完了,大部分時間都在吃南瓜和土豆。

島上有個水窖,他們撒一點漂白粉消毒,收集島上的雨水,就這麼喝下去。原本,他們買了一塊太陽能闆,用來充電,随着5月江南梅雨季節的到來,太陽也不出現了。康妮每天用電腦發郵件,給陳水華、俄勒岡州立大學羅丹教授等7人專家組彙報進展,丁鵬就用《中國野外鳥類手冊》和《瓦爾登湖》打發時間。

然而,本是繁殖季的5月過去了,卻遲遲見不到燕鷗的身影。從既有的招引經驗來看,往往需要3到5年才能成功,第一年,大家樂觀的預期是“給飛過的鳥留下記憶,說不定明年就呼朋引伴地來”。

隻有一次,丁鵬記得,2013年6月1日,通過望遠鏡,他們看到8隻大鳳頭燕鷗跟在漁船後面飛。這是丁鵬第一次看到大鳳頭燕鷗,他也興奮起來,覺得這是一個好兆頭。但是,大鳳頭燕鷗轉眼就飛走了,再也沒出現過。

“你要做的是鳥類監測,但卻沒有工作内容。”時值盛夏,丁鵬起得早,睡得也早,還是感覺一天特别長。那種興奮勁兒日漸磨滅,失望的情緒伴随着孤獨慢慢發酵,他寫下:“孤獨像海浪一樣從四面八方湧來。”

最無聊的時候,他站在石屋門口,想着一定要爬到山頂去。沒有為什麼。山至多不過150米高,遍布灌木荊棘,沒有路,他爬到頂上,往海島周圍看了看,吹了會兒風,又下來了。

6月下旬,他們開始詢問保護站,能不能回去?

同一時間,專家組成員之一、浙江自然博物館研究員陳水華的心情也跌到了谷底。由于人為撿蛋的原因,他已有數年沒見到過中華鳳頭燕鷗了。他把希望寄托于這次招引。他每天都點開康妮的彙報郵件,有時候,她會講講天氣,今天有幾隻鳥飛過,有時候,郵件就隻有一句話,“沒有鳥。”

一開始,陳水華還會回信鼓勵他們,也鼓勵自己。等到7月初,和中華鳳頭燕鷗打了9年交道的陳水華明白,它的繁殖期過了,不會再來了。他叫回了丁鵬和康妮。

下島後,丁鵬馬上去了籃球場,往廣場裡鑽,和同學聚會,“想念熱鬧的感覺。”之後,他還要負責後續的設備拆除工作。7月上旬,他登上中鐵墩島,準備拆除設備。這時候,他發現,音箱早就不響了,草也長高了。他想,修好了之後再等一天吧。

那天晚上,他做了一個夢。夢中,他乘着船搖搖晃晃地登上島,看到了模模糊糊的燕鷗。第二天,他的夢成真了。還在船上,他就看到中鐵墩島上有數不清的鳥在飛,發出尖利的叫聲。

下午,陳水華接到了丁鵬的電話,電話裡,他興奮地告訴他,“燕鷗來了。”

十年

巧合始于一場7月的台風。它在太平洋海面上形成,經過東海,摧枯拉朽地掠過了南方某個無人知曉的荒島。島上燕鷗原本的繁殖群被破壞,它們隻能啟程尋找一個新的繁殖島嶼。同一時間,丁鵬恰好修複了音響,吸引了燕鷗的注意。

“是有運氣的成分在的。”陳水華回憶道。區别于大鳳頭燕鷗,中華鳳頭燕鷗最顯著的特征是黑色的嘴尖。如果用肉眼辨别,則一般根據它們的羽色來看,中華鳳頭燕鷗羽色潔白,混在灰色的大鳳頭燕鷗中,一眼就能看出。據統計,2013年,中鐵墩嶼最終招引到3300隻大鳳頭燕鷗和19隻中華鳳頭燕鷗。

這一次巧合,改變了許多人的人生軌迹。追尋中華鳳頭燕鷗11年的陳水華,第一次得以長時間親密地觀測這種鳥類。中華鳳頭燕鷗身上藏有太多“秘密”,有關它的研究太少。它的習性、天敵、繁殖生态、遷徙路線……每年,中華鳳頭燕鷗來到中鐵墩嶼,就是一次絕佳的研究時機。

盡管招引成功,陳水華仍舊覺得招引工作“不太規範”。2015年,浙江省自然博物館派出範忠勇等兩名研究員去美國學習社群吸引技術。

範忠勇學的是生物學,2003年開始,就跟随陳水華追尋中華鳳頭燕鷗。在美國,他觀摩了社群吸引技術的運用,學習如何記錄、觀察和研究海鳥的繁殖生态,如何跟蹤候鳥的遷徙。他回來後,研究中華鳳頭燕鷗的工作才真正深入地展開。

2015年,項目組開始給中華鳳頭燕鷗做環志工作,給剛出生的雛鳥戴上腳環,就像人類的“身份證”,上面刻着它的編号,能讀出它的性别與年齡。2016年,中鐵墩島上安裝了全方位攝像頭,監測中華鳳頭燕鷗的一舉一動。2020年,為研究它的遷徙路線,研究人員又給10隻大鳳頭燕鷗裝上了衛星跟蹤器。

象山有什麼安靜的地方(在象山荒島守護十年候鳥)5

2015年,工作人員給中華鳳頭燕鷗做環志,中間者為範忠勇。受訪者供圖

而丁鵬,則開啟了他每年的“護鳥路線”。

2013年,丁鵬一直在中鐵墩嶼觀測到10月才離島。次年,一位觀測志願者忍受不了惡劣的環境,他又上去頂了一個月。後來,陸陸續續有志願者接過觀測任務,丁鵬還是無法放手。每年,他都需要把荒草、灌木拔除;鋪設碎石;用蛇籠将王錦蛇誘捕,轉移到其他島上去;再把老鼠除去,等候燕鷗的到來。

23歲那年,丁鵬對未來的暢想是,28歲結婚,做一份輕松的工作,周遊世界,想回家就回家。33歲,他在荒島上守候了中華鳳頭燕鷗十年,至今未婚,父母開始有了埋怨。但他已習慣與中華鳳頭燕鷗為伴的日子。

“就像一個約定。”丁鵬說,這群鳥是他“特殊的朋友”。在長時間的陪伴下,他逐漸感受到了燕鷗的生存智慧。狂風襲來,燕鷗會整齊地飛成一排,“像戰艦一樣”。它們不依賴舊址,繁殖條件不适合就會撤離。2016年,中鐵墩嶼有二十多條王錦蛇遊竄,燕鷗便沒有光顧。後來,保護區每年都會捕鼠抓蛇。

燕鷗是社會性鳥類,生存的智慧是集體協作。遊隼追逐燕鷗時,燕鷗會群起而攻之。雛鳥一開始是雙親喂養,稍微長大一點兒,就開始上“幼兒園”——諸多雛鳥集中到一起,由幾隻成年燕鷗看管,以規避危險。

和大鳳頭燕鷗相比,丁鵬總覺得,中華鳳頭燕鷗沒有大鳳頭燕鷗兇猛,眼神也更溫柔,“好像稍微聰明一點”。因為無法形成集群,它們混在大鳳頭燕鷗中生存,為了“将基因延續下去”,中華鳳頭燕鷗會和大鳳頭燕鷗雜交,但比例又很低。

象山有什麼安靜的地方(在象山荒島守護十年候鳥)6

雛鳥“幼兒園”。受訪者供圖

今年6月,中鐵墩嶼繁殖地引來了93隻中華鳳頭燕鷗,創全球監測最高紀錄;9月,36隻中華鳳頭燕鷗的雛鳥成功孵出,再次創下了全球紀錄。如今,在人類共同努力下,中華鳳頭燕鷗的全球數量從50隻躍升至150隻。

“以前,它就像蠟燭一樣,風一吹可能就滅了。現在,就像給這個蠟燭加了罩一樣。守護中華鳳頭燕鷗的100步,人類往前走了5步。”陳水華說。這幾年,他明顯感覺到,它們增加的速度很快,“好像也在努力地繁衍下去。”

如今,丁鵬會在荒島靜靜地傾聽大海的咆哮與低喃,看中華鳳頭燕鷗“像戰艦一樣”飛翔的樣子,他腦海中總是會浮現出高爾基的《海燕》。他聽說,高爾基描畫的就是此刻迎風飛翔的燕鷗——

“在蒼茫的大海上,狂風卷集着烏雲。在烏雲和大海之間,海燕像黑色的閃電,在高傲地飛翔。”

新京報記者 徐巧麗

編輯 劉倩 校對 楊許麗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