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學生脊柱側彎人數?文 | 《中國科學報》記者 張楠,我來為大家科普一下關于中小學生脊柱側彎人數?下面希望有你要的答案,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文 | 《中國科學報》記者 張楠
進入暑期,家長帶孩子去醫院評估、就診“脊柱側彎”的情況明顯增加。
據《人民日報》今年1月報道,目前我國中小學生發生脊柱側彎人數已經超過500萬,并且還在以每年30萬左右的速度遞增。脊柱側彎已經繼肥胖、近視之後,成了危害我國兒童青少年健康的第三大疾病。
日前,浙江一家醫院對該地區青少年脊柱側彎的篩查結果顯示,可疑陽性和确診脊柱側彎的比例達9.2%。
為此,《中國科學報》記者采訪了北京兒童醫院骨科主任醫師孫保勝。他表示,9.2%的檢出率應該是包括了非結構性的脊柱側彎,這類脊柱側彎大部分能夠通過保持良好習慣得到恢複,而結構性的如特發性、先天性脊柱側彎一般需要通過手術矯正。
非結構性側彎通過姿勢調整可恢複脊柱側彎是一種脊柱的三維結構畸形,随着畸形的進展,身體軀幹失平衡、背部疼痛等臨床症狀逐漸産生。
孫保勝介紹,根據脊柱結構是否改變,脊柱側彎分為非結構性和結構性的,其中“側彎不超過20°的非結構性側彎,是可以通過姿勢調整等措施恢複到生理性範圍的”。
而結構性脊柱側彎通常被醫療機構和專業醫生認為是“真正的脊柱側彎”。按發病原因,孫保勝介紹了幾種主要類型。
最常見的是特發性脊柱側彎,在兒童青少年脊柱側彎中占比約75%~80%,容易發生在10至16歲的青少年身上,并且女性患病率明顯高于男生。“之所以叫‘特發性’,是因為很難找出一個明确的病因。”孫保勝說。
另一類為先天性脊柱側彎,指的是在胚胎期因各種原因造成的椎體畸形,部分病例會在随着孩子生長愈加嚴重。孫保勝建議,這類患兒1歲以後即可就診。如果需要手術會盡量等患兒長大一些進行,半椎體畸形可以控制在3歲以後手術。
其他類型,如神經肌肉型脊柱側彎、綜合征型脊柱側彎等,是由于腦癱、椎旁肌萎縮等神經系統疾病導緻脊柱周圍肌肉不協調出現側彎,或與馬凡綜合征、神經纖維瘤病等一些結締組織疾病合并出現脊柱側彎,發病率相對更低。
初中、高中階段檢出率更高國家衛生健康委疾控局組織的2019年全國學生常見病和健康影響因素監測及幹預結果顯示,中小學生總的脊柱彎曲異常檢出率在2.8%左右,與前述新聞中的篩查結果存在差異,孫保勝分析,可能與側彎小于10°的姿勢不良或非結構性脊柱側彎的計數與否有關。
其中初中、高中階段檢出率更高一些,主要是這階段青少年長個頭主要以脊柱增長為主,但是目前學生群體的體育鍛煉相對缺乏,導緻脊柱兩側肌肉力量不足,不能有效固定脊柱的正常生理彎曲。如果還存在坐姿、站姿不正,或者長期單側趴睡,就容易造成脊柱彎曲異常的發生。長期單側背負書包也是誘因之一。
從脊柱形變結構來看,原本筆直的脊柱可能産生1個、兩個甚至更多彎,以緻軀幹旋轉扭曲。
顯而易見,脊柱側彎會影響兒童青少年脊柱的外形及功能,更進一步的危害是會影響生理健康。“胸椎、腰椎的畸形影響最大,比如孩子胸廓受到擠壓、扭曲變形,胸腔變小,心肺功能會受到影響,有的孩子沒有多大的活動量就開始喘氣了,更嚴重的甚至影響壽命。”
其他症狀包括腰背疼痛、神經受損、消化不良、心跳反常或者肢體感覺障礙等,還有腸胃系統受到影響造成的消化不良、食欲不振等情況。
除了脊柱側彎,脊柱前後彎曲異常也得注意記者查閱到,國家衛健委已于去年底發布《兒童青少年脊柱彎曲異常防控技術指南》,将脊柱彎曲異常篩查項目納入每學年或新生入學體檢内容。
為了能夠早發現早幹預早治療,孫保勝表示,家長也可以經常自行觀察孩子是否行得“正”、坐得“端”。
健康的體态包括雙肩等高、頭部居中,左右肩胛骨對稱、肩胛下角等高,兩側腰凹對稱,骨盆水平,棘突連線保持中線等等。
“更有效的是做個前屈試驗,讓孩子緩慢向前‘鞠躬’到90°左右,家長從背後觀察胸椎至腰椎的脊柱兩側是否高低不平。”
值得注意的是,除了脊柱側彎,脊柱彎曲異常還包括一種脊柱前後彎曲異常,同樣有非結構性和結構性異常的區别,姿勢性駝背就屬于前者。
孫保勝提醒,調整好正确的坐、站、行走甚至書寫姿勢,多數非結構性脊柱側彎能夠得到矯正,“但是如果發覺側彎依然越來越嚴重,則有可能是特發性側彎,一定要盡早就醫,較輕的通過鍛煉及支具等進行保守治療,比較嚴重的側彎可以通過脊柱矯形手術進行治療,手術效果、愈後、費用都會受到側彎程度影響”。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