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9日,全國大部分地區的高考結束了。可能對你來說,它已經過去很多年了。這是很多人眼裡“決定命運的時刻”——即使現在的你不再贊同,但高考成績的好壞,上什麼樣的大學,曾經是我們眼中人生道路的起點。前不久,薇娅去到了一所二本院校的女生宿舍,跟四個女孩聊了聊“出身”的問題。
其中一個女生說起她找工作的經曆時,哽咽了:“平常招3-5個人,今年就是2個人裡挑一個,别人覺得你不是 985/211,可能不會選擇你。”而往往,女孩遭遇的困難還會更多:家人會催你:“女孩子不用太高學曆,遲早都要嫁人的。”面試官會問你:“你能保證3年内不懷孕嗎?”家裡沒礦,高考成績一般,上個普通大學,被就業市場判定為“起點低”的女孩,靠自己到底能走多遠?我們将這次走訪浙江工商大學杭州商學院女生宿舍的過程拍了下來,就是這部紀錄片:《出身》。我們想用這部片子,對今年的1071萬高考生說:高考可能是你第一個改變命運的關鍵時刻,但一定不是最後一個。也對今年大學畢業的年輕人說:永遠不要用起點的高低,去定義你自己。前面的故事,說的就是短片中的女生。她很不甘心。開局就拿到這樣一手牌,怎樣才能依然打出王炸?——那些起點低的女孩,在不被别人看好的時候,決定硬剛下去。
短片裡的4個女生,開口就是:“像我們這種普通大學的畢業生”“我确實也比不上他們”“本身起點低”“總是面臨更多的被選擇”——言語中都透露着不自信。
薇娅聽完後,說了一句:“人最可怕的就是比較。”“一比較你就會迷失方向,本來你在自己的路上走得好好的,一比較就慌了,就想要找捷徑。”
往往,真正傷害一個人的不是實力更強大的别人,而是内心不夠強大的自己。如果你不甘心不認命,那就開始拼命。隻要你在自己這條路上,努力往前走就對了。讀者@Lemon分享了自己的故事:“高中畢業讀了制藥專科,從決定讀的那天起,我就努力學習。畢業進了藥廠,學曆低也沒關系,拼命到讓自己的能力足夠強大就可以。畢業 8 年,終于做到項目負責人的職位,很多上市企業都在邀請我。這個社會可能會不公平,但是一定不會虧待努力的人。”有很多這樣的留言,他們中有的人高考失敗,有的人甚至沒機會參加高考。曾經都是另一些人眼裡“起點低”的人。但看完他們之後走出來的路,我想說,都是王炸——
如果一定要說這群人身上有什麼共性,是他們在離開校園步入社會後,依然相信努力的價值。這是身處這個時代很難得但也很重要的信念。很多人最大的失去,就是成年後不再相信“努力”這件事了,覺得努力不一定有回報。但你起碼應該相信,努力就會有可能。相信自己走的每一步,都不會白費。就像薇娅跟片子裡的女孩們說:“我以前也愛比較,為什麼别人那麼順利,我這麼不順利?為什麼人家那麼好,我這麼不好?花時間想這些都是浪費。如果沒有當年選秀的經驗,如果沒有模特經驗,電商經驗,就沒有現在的薇娅。”你要百分之百地确信,雖然現在很難,但都是為了更好的自己在鋪路。
成功跨過自卑這道坎兒,恭喜你。但這隻是第一步。你還會遇到很多這樣的坎兒:可能會被家人“嫌棄”——女孩讀點書夠用就行,幹得好不如嫁得好。可能會遇到殘酷的職場競争——有沒有男朋友,打算什麼時候結婚,什麼時候懷孕?還有更普遍也更令人窒息的是:“不是 985/211,我們不要。”有人曾舉過一個例子:“在世界,幾乎所有500強企業都告訴你學曆不重要,但是他們不會去齊齊哈爾大學招聘。”聽完都替齊齊哈爾大學鳴不平!很多人畢業前本來不覺得自己起點有多低。進入社會卻發現,二三本或專科的“出身”常常面臨各種否定。所以,你總能看到這樣的問題:
△ 來源:知乎害怕不被需要,沒有成就感,不知道自己的價值在哪裡。時常因為一句批評自我懷疑,也因為一句肯定而感動得一塌糊塗。越來越害怕,越來越懷疑,“像我們這樣的畢業生,真的沒有更好的機會了嗎?”讀者@yolanda23歲時很自卑,二本英語專業,隻能去船運公司做文員。每天像機器一樣打字錄數據,看不到前景。25歲存錢裸辭,去深圳的IBM做英語技術支持。她的部門負責雲計算,她連什麼是“雲”都不知道。領導發愁:“一個女生,英語專業,不知道能幹啥。”咋辦?硬着頭皮上。白天上班,晚上學習産品知識到淩晨2點。足足熬了半年,才從零開始開發了一個項目。客戶是南非的一個城市,機房建設、硬件、軟件,都是她公司提供的。 做夢都沒想到,最後總統都來了。30歲,拿到部門第一個雲計算高級認證,含金量超高。她說:“再也沒有HR問我什麼時候結婚了。”所以,管它什麼學曆,什麼性别,越不被看好,姐就越憋着一口氣幹給你看。
短片最後,一個女生提了個問題:這個時代的女孩,活成怎樣才算幸福、成功?——沒有标準答案。有一個女生,Cassie,高考失敗,進了一所二本外語學校,前三個志願都填的外語,一個都沒中。最後被調劑到全校最沒存在感的專業——新聞學。她心裡特沒有安全感,隻能拼命給自己增加籌碼。“我大學就在加班了”。周一到周五上課,周末經常忙到淩晨,給文藝部排晚會,給學院報社寫稿出報紙,還修了雙學位。大一暑假就開始去報社、雜志社實習,攢經驗。畢業後來北京工作,一待就是5年。常年加班,快30還沒結婚。累到她妹妹都心疼:“你也太慘了!” 可用她自己的話說:“我可能是個快樂的社畜。”
她最大的滿足感來自工作中的成長,她妹妹卻和她完全相反。從小,妹妹就被家人拿來和姐姐比較,笑她成績不好,隻上了個專科。她受夠了。25歲決定從連五險一金都沒有的公司辭職,去考教師,經常半夜一兩點躲在被窩裡看書,“從小到大都沒這麼拼過”。真的考上了,她說:“我就想過安逸穩定的日子,有自己的個人時間。”于是早早結婚生娃,現在孩子已經半歲了。她不覺得這有什麼不好的,工作隻是為了生活。一個在北京打拼,一個在小城安逸,都同樣感到滿足。所以你說,這個時代的女孩,活成怎樣才算幸福、成功?無論從哪裡起步,你想要什麼樣的生活,決定權都在你自己手裡。“我隻想做條安逸的鹹魚,可以嗎?” 為什麼不行?“我就想賺錢可以嗎?”當然可以。
能走多遠,要走向哪裡,都由你來自己決定。
其實就像薇娅在短片裡說的,現在的女孩,思想大都很獨立,比80後畢業那會兒明白多了。所以,你要相信你自己,大膽去闖,闖的路上也一定要繼續相信自己。
薇娅剛起步時,擰着一股勁兒拼,為了工作搬了18次家。開第一家店是2003年非典的時候,當時感覺運氣不好,很難,回過頭來發現那是一個時機。你可能現在遇到了不公平的對待,可能覺得自己運氣不好,機會不好,環境不好。但換個思路,這時候去努力,比任何人都更努力,也許是一個機會。更重要的是,這個時代給予我們求變的選擇太多了。有人開淘寶店,有人轉行做電競,還有人直播賣貨……這些選擇都是以前我們無法想象的。如果有人用學曆低來嘲笑你,那就接受并且反擊:“起點低怎麼了?吃你家大米了?”不管你是什麼家庭出身,什麼學校畢業,我們都在這巨大的社會漩渦中看見獨立渺小的自己。就沖這一點,你應該給自己點個贊。有人說:人生不是一段水到渠成的童話。命運給你一個比别人低的起點,是為了告訴你,去奮鬥出一個絕地反擊的故事。就像短片最後,女孩們說的那句話:“當人從學校走到社會上,她的心一定會漸漸變得堅硬”。這種堅硬不應該是冷漠,不應該是不再抱期待。它應該是一種強大的堅硬,強大到你能去為了自己想要的生活面對一切困難。“接下來我們應該更堅強,更陽光,更美麗。”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