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努力繪就鄉村振興的壯美畫卷

努力繪就鄉村振興的壯美畫卷

圖文 更新时间:2025-02-04 05:55:03

俗話說:“一頭牛,半個家。”

随着社會的發展,這一描述早已成為過去時,但是在河南鄉村振興的新征程中,牛再次扮演起了重要的角色。

不久前,河南省印發的《河南省肉牛奶牛産業發展行動計劃》明确提出,“十四五”時期,全省将發展肉牛奶牛産業作為樹立大食物觀、促進鄉村産業振興、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的重要舉措強力推進,圍繞全産業鍊建設,重點實施十大行動,将河南打造成全國重要的肉牛奶牛産品生産加工基地,為現代農業強省建設提供有力支撐。

重整旗鼓 河南肉牛産業迎來了春天

河南是農業大省、畜牧業大省,牛養殖量一直位居全國前列。統計數據顯示,2009年河南肉牛的存欄量、出欄量以及牛肉産量均位居全國第一,其中,牛存欄1044.7萬頭、出欄559.8萬頭,牛肉産量84萬噸。

時過境遷,随着農業機械化水平提升,役用牛逐漸退出曆史舞台,再加上肉牛養殖投資大、繁育慢、飼養周期長,飼料、人工、租金等各項成本不斷增加,大量農村勞動力外出務工、不願意再養牛,河南肉牛存欄量開始逐年下降。

不過在河南省農業農村廳總畜牧師白躍宇看來,河南有養牛的傳統,而且在肉牛養殖方面有着巨大的優勢:一是稭稈資源優勢,全省年産可飼用稭稈6500萬噸,稭稈變肉換奶潛力巨大;二是種質資源優勢,河南擁有南陽牛、郏縣紅牛、夏南牛等地方品種,種牛凍精産能占全國1/3;三是屠宰加工優勢,駐馬店恒都、南陽科爾沁、周口邦傑年肉牛屠宰能力均在10萬頭以上,全省肉牛屠宰加工能力居全國前列;四是地理位置優勢,河南省氣候适宜肉牛生長,周邊2小時經濟圈擁有4億消費人群,市場前景廣闊。

走進尉氏縣永興鎮嶺崗村世博養殖專業合作社養牛基地,隻見一頭頭膘肥體壯的肉牛正在牛舍裡悠閑地甩着尾巴吃着草料。“合作社現在有400多頭牛,還帶動周邊十幾家農戶從事肉牛養殖,規模都在30-50頭。這些年,牛的價格一直穩中有升,目前一頭成年牛能賣兩萬多元,大家對養牛充滿了信心,經常有附近的村民來合作社咨詢養牛的情況。”合作社負責人孫國濤說,“肉牛養殖已經成為我們這老百姓增收的‘加速器’。”

在合作社的一角,小山一樣的小麥稭稈倉庫堆得滿滿當當。孫國濤介紹:“合作社每年大概需要400-500噸的小麥稭稈,麥收時專門有人把打成捆的稭稈送過來,合作社以幾百塊錢一噸的價格收購。”除了帶動周邊村民發展肉牛養殖外,還有100多戶脫貧戶入股合作社,每年有20萬元分紅。

鄉村振興,産業振興是基礎。“千方百計讓農民參與到肉牛奶牛産業發展的各環節、全鍊條,把就業崗位和産業增值收益更多留在縣域、留給農民,優先幫帶脫貧人口和監測對象。”河南省農業農村廳畜牧處負責人說,“全省通過多重保障措施,把政策落到實處,讓肉牛産業的收益惠及更多養牛戶。”

在泌陽縣,“25512”模式成為不少村民選擇的産業振興途徑:夫婦兩個人,5畝養殖用地,50頭牛,投資100萬元,年利潤20萬元。泌陽縣賈樓鄉邱莊村村民齊付慶從散養兩頭牛到規模化養殖200多頭牛,從一台小鍘草機到全套高大上的飼草加工機械設備,齊付慶通過養殖肉牛實現了脫貧緻富。如今,他每年能給當地龍頭企業——河南恒都食品有限公司供應二三百頭牛。随着越來越多人通過養牛緻富,泌陽群衆養牛的積極性也越來越高漲。

在嵩縣,當地通過探索“托牛所”模式,采取村集體領建、農戶聯建、龍頭企業投建的辦法,引導養殖戶“退村入所”托管代養,實行“分戶使用集中管理、分戶飼養輪流值班、集中托管入股分紅”運營模式,實現村集體、“托牛所”、農戶三方共赢。目前全縣已建64個“托牛所”,入住養牛戶1023戶,實現年産值4500萬元,集中養牛戶戶均增收6000元。

南陽通過推行“龍頭企業+規模養殖場+養殖小區+養牛專業合作社+養牛大戶”的肉牛産業聯合體發展模式,構建集“飼、養、加、農、工、貿”于一體的肉牛全産業鍊體系,有力地促進了牛産業三産融合。目前,全市年肉牛存欄80萬頭、出欄51萬頭,培育知名牛肉品牌5家,發展以牛肉制品為主的肉食屠宰企業20多家。其中,南陽雅民公司從2015年的50頭肉牛養殖起步,經過7年培育,已達到2000頭育肥和1000頭繁育能力,年産值5000萬元,帶動周邊200多戶村民發展肉牛養殖。

家養數頭牛,鄉村振興不言愁。随着肉牛養殖在河南省域的蓬勃發展,2021年,全省牛存欄400.3萬頭、出欄236萬頭,牛肉産量36.7萬噸;在肉牛屠宰加工上,全省肉牛年屠宰能力達124萬頭,居全國前列。

千帆競渡 河南奶業加速奔跑

奶業是“健康中國、強壯民族”不可或缺的産業。“奶罐子”的發展關乎民生。統計數據顯示,2021年我國乳制品總需求的奶源自給率為62.9%,保障乳制品的供給安全任重道遠。

在濟源市大峪鎮槐姻村,占地1500餘畝的現代生态牧場内飼養着9000餘頭奶牛。數十台移動式撒料車穿梭在牛舍間,成群結隊的奶牛有序進入72位全進口轉盤式擠奶機,新鮮的牛奶經過速冷設備進入奶倉,場區内一片如火如荼的生産場景。僅這一牧場日産鮮奶可達140餘噸。

縱觀河南全省,現代化、規模化的奶牛場猶如朵朵鮮花在中原大地上次第綻放:花花牛乳業集團在中牟、新蔡、平輿、魯山、睢縣等地建設自有奶源基地15個,存欄奶牛近5萬多頭;伊利西平優然牧場2.4萬頭存欄奶牛已近萬頭,光明滑縣、君樂寶正陽、寶豐優然牧場等3個萬頭牧場均已達産;首農蘭考第二牧場、花花牛蒙牛合作在蘭考建設的兩個萬頭牧場有望年底前投産……通過項目帶動,全省奶牛場規模化集約化水平明顯提高,千頭以上奶牛存欄和牛奶産量占規模場比重分别達到66%、73%,比2020年分别提高12.1%、12.3%。

優質奶源基地的建設有效緩解了奶源不足的難題。河南省清醒地認識到這一點,并圍繞奶業發展不斷延鍊補鍊強鍊,促進種養加銷一體化,實現産業三鍊同構、融合發展。

奶業振興,苜蓿先行。作為“牧草之王”的苜蓿是奶牛的重要“口糧”。近年來,河南省委、省政府大力實施“四優四化”發展戰略,圍繞黃河灘區積極發展優質飼草尤其是苜蓿的種植。2021年,黃河灘區苜蓿種植面積已達9萬畝,已經跻身全國十大苜蓿商品草生産基地行列。

在蘭考縣東壩頭鎮楊莊村,家住黃河南岸的雷歡勝有20多畝灘地。“種玉米、花生,忙活一年也賺不到多少錢。”2019年開始,雷歡勝把自家的地全部流轉給田園牧歌公司種植苜蓿,租金一年兩萬元,自己在公司開夾包機,月工資五六千元。目前,蘭考黃河灘區已發展苜蓿種植7萬多畝,随着多個萬頭奶牛養殖場的投産使用,“灘内種好草,灘外養好牛”的美好畫卷正在蘭考徐徐展開。

與此同時,衆多龍頭乳企投資建廠、擴大産能,則進一步助力河南奶業全鍊發展,加快推進河南奶業振興。

焦作蒙牛工廠5G智慧生産線上,智能AGV實現跨區域、跨樓棟、跨樓層自動搬運,碼垛智能機器人又好又快……蒙牛焦作工廠一廠、二廠生産線共計62條,日産能約3000噸,産品涵蓋蒙牛常溫、低溫、冰品、學生奶,預計到2023年,一廠、二廠整體産值将突破100億元。

蒙牛、伊利、光明、三元、君樂寶等國内知名大型乳品龍頭企業先後在河南投資建廠,持續擴規模、延鍊條,加速戰略布局;河南省品牌乳品企業也正努力做大做強,花花牛、三色鴿、三劍客、博農等企業快速擴張,初步形成了十大奶業産業化集群。

走進花花牛鄭州二七區馬寨工廠,多條生産線有條不紊地運行着,産品經過灌裝、密封、貼标、包裝等工序後整齊擺放、“整裝待發”,每天有300餘噸鮮奶經過處理後進入千家萬戶。作為河南省最大的本土乳品加工龍頭企業,花花牛60多年來植根中原沃土,深耕低溫奶市場,全力提升産品品質,通過“國家優質乳工程”認證,企業實力持續增強,品牌價值不斷提升。花花牛一方面嘗試将産品渠道下沉到市縣的各社區、學校及農村市場等,探索“最後一百米”冷鍊配送服務模式,為基層人民提供最新鮮的優質乳品;另一方面,以河南為中心輻射周邊七省的大中原地區,并以長三角、珠三角地區為橋頭堡逐步布局全國市場。

千紅萬紫安排著,隻待新雷第一聲。随着《河南省肉牛奶牛産業發展行動計劃》在全省範圍内的落實,河南肉牛奶牛産業發展從量到質不斷提升,已走上健康發展的快車道。以肉牛奶牛産業振興引領鄉村振興,為保障全國人民的“肉案子”“奶罐子”,河南将笃定前行。(農民日報·中國農網記者 張培奇 王帥傑 範亞旭)

努力繪就鄉村振興的壯美畫卷(央媒觀豫鄉村振興有)1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