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十堰廣播FM92.0遠方 十堰柏和心理 曲鹞奇

遠方:
西安、廣州、上海等多個城市,都出現了離婚預約爆滿的情況。甚至連浪漫的意大利,也在“封城”期間,出現了離婚潮。之前忙于工作,缺乏交流,現在有機會朝夕相處,反而又互相嫌棄,婚姻真是個難題。心靈雞湯總說要忍讓、溝通、理解……這些正确的廢話從來不會出錯,但也沒什麼實際意義。但今天我分享的這本書有所不同,作者約翰·戈特曼是一名“預言家”——可以在5分鐘内,判斷一對夫妻未來一年的婚姻狀況,準确率高達91%。《愛的博弈》一書中。在博弈論的啟發下,戈特曼發現:在婚姻中,隻有讓“我們”的利益最大化,才是最有價值的選擇。關于博弈論,最廣為人知的場景就是囚徒困境:
曲鹞奇:我知道這個理論,最早是由數學家、斯坦福大學教授塔克所提出的:
假設有兩個囚徒(A和B)被警察分開審訊,因為證據不足,他們可以選擇招供或抵賴,判決結果如下:
在這種情況下,表面上看,最好的辦法是兩個人都不招。
但實際情況是,兩個人都不能确定對方是否值得信賴的人——萬一自己沒招,對方招了,自己就要承擔最嚴重的後果。因此,最穩妥的選擇,反而是招供。這就是“困境”所在,雙方按照自己利益最大化的原則,做出了理性選擇,結果反而是兩敗俱傷。

遠方:戈特曼認為,婚姻跟囚徒困境有相似之處,但又不完全相同。
他舉的例子,是婚姻裡最常見的“鬥法”——誰做家務?
有一對找戈特曼求助的夫妻,就總是因為這個問題吵架。妻子希望丈夫幫忙打掃房間,但丈夫總是推說上班太累。
表面上看,兩個人就像戰争雙方在談判,都想獲得最大收益。也許有人會說,這不就是囚徒困境嗎?
戈特曼發現,夫妻雙方都給“共同打掃”打了最高分,給“都不打掃”打了最低分。也就是說,雙方都不想看到髒亂的房間,但是都不想自己幹。丈夫心裡也清楚,如果讓妻子一個人打掃的話,她肯定會生氣,自己也過意不去,這不是最優解。
所以,在這場争執中,夫妻的理性選擇都是共同打掃。也就是說,雙方選擇的是合作,而非背叛——這就和囚徒困境,就完全相反了。
囚徒因為互相提防,所以無法達成合作的最優解,但夫妻雙方因為信任,反而可以互相分擔,獲得雙方的利益最大化。
戈特曼用這個例子,精确地告訴了我們:信任與付出總是值得的。
互相信任才是婚姻這場博弈中最重要的籌碼。
沒有了信任的婚姻,隻會陷入囚徒困境,讓雙方在互相猜疑和算計中耗盡感情。
曲鹞奇:這個理論就是指夫妻的的互相付出可以達到雙方的利益最大化,如果都不付出的是雙輸,這個感情時間一長肯定沒辦法延續下去。
第2和第3個情況是,“對方付出,我不付出”。或者“對方不付出,我付出”
這也不符合經濟原理。因為一方長期付出,而另一方隻坐享其成,那麼一段時間後,付出方會感到有些吃虧,兩個人的關系很可能變的不那麼穩定。
所以符合夫妻最大利益的就是:互相付出。這不僅僅是等價交換,很可能出出現1 1大于2的效果。 因為中國人的傳統文化中就有着“滴水之恩,當湧泉相報”的集體潛意識。簡單的說:就是你對我好了,我會對你更好。
在婚姻中的付出在心理學的意義在于:我在付出體力、時間、精力、金錢的同時,我的情感也是在同時投入的。情感的投入是一個堆砌的過程,你的情感越投入,你對這個事務或者這個人的依戀性會越強。 例如,我們看到在戀愛中分手的人很痛苦,很戀戀不舍。 就是因為她對這份感情有了投入,所以在中斷這份戀愛時,她會感到分離焦慮。 同樣的道理:我們對事業投入情感,那麼我們也會對這份事業有熱愛的感覺。如果我們對學習有投入,我們對這個學習的動力性也會越強。
夫妻雙方對婚姻的情感、物質、時間的多重投入,就像兩個人在修建一棟建築。投入越多,這棟建築越宏偉,人們對這個建築的依戀和熱愛就越強,就越不舍得離開這棟建築。
現在很多城市中,年輕人的生活和事業壓力變的很大,于是婚姻中出現了“男房女車”、“男首付,雙方月供”、或者是“男房車,女裝修”的分工。這種相互投入減輕了某一方的壓力,而且讓雙方為了婚姻貢獻了各自的力量,這就加強了兩個人的對婚姻的依賴程度。
不均衡的投入可能會構建出有問題的婚姻,例如我看到在一些人的婚姻觀念中還保持着:男人買房、買車、裝修,女的隻負責貌美如花。或者是女人隻生孩子,不養家。那麼這位妻子可能隻對孩子是有依賴的,因為她确實對孩子付出了,但是她對婚姻和丈夫不一定有那麼深的情感。
還有一個情況是:男人隻負責掙錢,不過問孩子養育、家務。那麼時間一長,這位丈夫隻對事業是有依賴的,但是丈夫沒有參與到家務和養育中,他對這個婚姻中最重要的部分是沒有投入的。 以上兩種情況就是不均衡的投入所導緻的婚姻問題。
其實雙方的投入也體現在相親中。一對男女在戀愛最初的約會中,有的男性包攬了所有需要花錢的機會,甚至連一瓶水也不讓女性花錢。這種大方其實大可不必。男方請吃飯、看電影。 女性承擔買飲料、交通費這些少部分的花費,意義在于:我對某件事是花了錢的,我在潛意識上會有一些情感投入。因為人們會認為免費的或是不需投入的東西是不值錢的。

遠方:人們還有一個普遍的誤解:幸福的夫妻很少吵架,因為他們沒有什麼争論和沖突。
但戈特曼在《愛的博弈》中寫道:“我還沒有遇到過,在整場争論中都能保持‘美好’的伴侶。”在婚姻中,争論以及它導緻的不愉快,都是難以避免的。
問題的關鍵不是不能吵架,而是懂不懂得“正确地”吵架。
在“愛情實驗室”中,戈特曼對夫妻間的争論和沖突進行了專門研究,他記錄下大量的溝通過程,并且用“三個盒子”來收納這些數據:美好盒子、中性盒子和糟糕盒子。
你也許會想,沖突不都是負面的嗎?怎麼會有“美好”、“中性”的沖突呢?
是的,沖突的開始總是負面的,但戈特曼更注重沖突如何發展。
收集了大量數據後,他發現了一個奇特的現象:大部分争論過程實際上都在中性盒子裡,而且中性盒子是“最有價值的”,因為它是負面情緒的避風港。
快樂的伴侶發生争執時,有65%的時間處在中性盒子中,不快樂的伴侶則是47%。在這段時間裡,他們可以相對平靜地表達自己,反駁對方,而不是大吵大鬧。
也就是說,有沖突很正常,但能夠把不愉快的争論,迅速拉回到比較平靜的中性盒子,甚至是愉快的美好盒子中,才是維持幸福的關鍵。
曲鹞奇:交際技巧中說的“重話輕說”,以及“ 不帶情緒的表達不滿”就是這個意思。如果能做到這樣,我相信至少百分之60的矛盾會被避免。在婚姻中,男女雙方都可能出現不合理的表達方式,女性通常會把問題誇大化。例如女性在遇到一個單獨的問題時,可能把這個問題上升為一個持久的問題,她可能會指責丈夫:你從來就不愛我,你從來就對孩子不負責,你從來就不尊重我。 這樣的指責我們在生活中總是聽到,但這個表述明顯是不客觀的,如果丈夫從來都在犯着同樣的錯誤。那麼女人也不會嫁給他。 真實的情況是丈夫可能在某幾次犯了一個問題,而妻子把問題誇大化了。
正确的表述方式是說:“你這次做的這件事情讓我不舒服”。 這句話的心理學意義在于:給男人傳遞了第一個信息,我隻是針對你做的這件事,而沒有翻舊賬。 第二,我對你這件事感到不開心,而不是你這個人令我不開心。第三,我隻是描述我的情緒,但我沒有發洩我的情緒。這一點很重要,也就是丈夫做了一件事令妻子生氣,妻子可以客觀的描述自己不高興,而不是用破口大罵來表達自己不高興。 通常前者的表達方式不容易激發對方的防禦,也更有利于解決問題。
如果用破口大罵來解決問題,那麼對方會覺得:你已經罵了我了,我已經受到你的攻擊了,我們兩扯平了,關于你的問題,我還是不會解決,因為我已經承受你的情緒,我不會再承受你的問題。 又或者是:你已經罵了我了,我的自尊受損,那麼我為了讓自己的自尊不會進一步受損,我不會配合你解決問題。
在婚姻中的男性也容易犯一個錯誤:不能正面回應妻子的情緒表達。有的丈夫說:我不回應是為了不讓問題擴大!這明顯是一個理由,如果丈夫的回應是積極的、及時的,隻會讓問題被緩解。但是丈夫要麼就默不作聲、要麼就轉身出門,留下妻子一個人的情緒無法釋放。這樣隻會醞釀更大的矛盾。而且這種情況下夫妻間的矛盾已經不是為了解決問題了,而是洩憤的成分大一些。
這一點上,男性需要了解一個心理現象,男女相比較而言,女性需要用言語去構建關系,男性喜歡用行為構建關系。 例如女性在無聊時喜歡找他人聊聊天,或者吃點零食。 男性無聊時喜歡玩玩遊戲、釣魚、運動。男人隻用行為就好,說不說話無所謂。
那麼女性一般家庭觀念比較強,一下班就沖回家帶孩子做飯,男性的交際性比較強,可能會和同事們出去應酬、喝酒、打麻将。男性就能更容易在社交中釋放自己的精力。 女性天天圍着家庭轉,可說話的人不多,于是就非常渴望丈夫回家後聽聽自己的唠叨。 而男性在外面已經聊夠了,回家就喜歡抱個手機, 這就造成夫妻的溝通不均衡。
女性長時間無法正常的溝通,這個情緒就會積攢下來,等到一定的時候爆發出來,男人還不知道發生了什麼。 這個現象在“男人掙錢,女人全職太太”的家庭中尤為明顯。 所以要保持太太的工作圈子和交際圈子的暢通,不要讓妻子總被家庭瑣事束縛着。而且丈夫要每天和妻子有溝通,滿足妻子的情緒釋放的需要。 時間不要多,每天15分鐘即可, 不玩手機、不敷衍地陪妻子聊聊天。

太多的影視劇和綜藝節目,總在放大夫妻生活中的那些情緒化的時刻:我們看到他們憤怒地互相指責,最後又流着淚水和解,來一個大團圓之吻。
這些表現常常讓我們誤以為,在乎對方、愛對方就是要這樣展示情緒,才能證明自己的愛。
然而博弈論告訴我們,事實并非如此。
幸福的婚姻應該是平靜的,表面上看一點兒也不轟轟烈烈。即使吵架,也懂得如何解決問題,而不是消耗情緒。
從博弈論中學會溝通之道
那麼問題來了,怎樣溝通或者說吵架,才能夠避免沖突滑向糟糕盒子中,變成互相傷害的攻擊呢?
博弈論再一次給了我們靈感。
合作博弈專家阿納托爾·拉波波特,曾提出過一個相關理論,一句話概括就是:“如果你不能陳述對方的觀點并且令其滿意,就不要妄想說服對方、解決問題或達成共識。”
這個理論原本是用于國家或政治集團之間的博弈,但是戈特曼敏銳地發現,這個理論也适用于夫妻争執。
也就是說,在争吵時,一方必須能夠講清楚對方的意思,并且讓對方點頭:“太好了,你明白我的意思了,這就是我的感受。”
如果做不到這一點,還想要說服對方,就隻會引起更多的争吵。
曲鹞奇:吵架從另一個角度來看,是一種情緒釋放。比起不吵架的家庭,偶爾有小争執的家庭,更有利于了解彼此。 說不定有的時候在婚姻中,問題已經不重要了,夫妻隻是借着“鍋碗瓢盆”這樣的問題來釋放一下自己的情緒。隻要夫妻有基本的自知就不會使問題升級。
我記得我太太要換一下枕頭,我覺得新換的枕頭不習慣,就不想換,後來為這個事吵了幾句,我把枕頭扔在地上。 我太太愣了一下說:“你是不是最近工作壓力大啊? 才遷怒于枕頭?” 我當時也就氣消了一大半, 因為她說的沒錯,我的情緒被她看到了,我就感到被她理解了。

遠方:丈夫認為自己已經盡到了責任,但其實少了關鍵的一步:感同身受。
所以,戈特曼讓丈夫學會“積極傾聽”,不要着急鼓勵、說服和指導。多問幾個這樣的問題:
“你對這事還有什麼感覺?”
“你還有什麼想說的嗎?”
然後,可以用複述的方式,确保自己完全理解了伴侶的感受。
逐漸地,丈夫意識到,自己其實一直缺乏對妻子的理解。這就是拉波波特理論的魔力——所有的争論中,都先确保自己聽懂了對方,這才是解決争論的終極之道。
曲鹞奇:這其實也是心理咨詢中的技巧。對方在表述問題時,認真的傾聽、不打斷、還能澄清問題,這在心理學中可以起到共情、尊重、甚至治療的效果。心理學家弗洛伊德在一百年前的心理治療中就發現,當來訪者有強烈的傾訴欲望,這時候認真傾聽,不随意打斷。在持續了幾次這樣的談話之後,那名來訪者的心理問題明顯緩解。
來訪者在傾述中把自己的情緒釋放了,而且還能把内心的隐秘講出來,這本身也會讓來訪者輕松一些。 弗洛伊德認為人天生就不是保守秘密的動物,如果一個人積攢的秘密過多,這些壓抑的秘密就會以“關系問題”、“異常行為”或者疾病的方式表現出來。
所以現在很多匿名的交友軟件比較盛行,聊天的雙方彼此不認識,彼此把内心的不能說的秘密講出來後,也不會擔心洩密。 而平時有的秘密不能和孩子講、愛人講、父母講,也不能和認識的人講。

遠方:很多來到戈特曼“愛情實驗室”的夫妻,都會陷入一個陷阱:“他們都自說自話,根本不打算進行溝通。”
但事實上,說話并不等于溝通,多年婚姻也并不一定就能形成默契。
博弈論的好處,就在于它對溝通的深入探察,不僅在博弈與談判中管用,也是婚姻幸福的基石。
人們總是花很多時間學習,面對職場夥伴和商業對手的談判技巧,卻忽略了身邊的人,其實更需要也更值得更多的耐心、信任和體察。
隻不過,愛的博弈是所有博弈裡最為特殊的一種:
你比起戰勝對方,它更關心成就彼此;甘願自己吃虧,反倒赢得超出預期的愛;它索要最多的信任,也帶來最多的幸福。
曲鹞奇:學點心理學可以了解自己,了解愛人,了解孩子。心理學也可以為人們提供多元的視角來解決家庭中的問題。
在溝通中,我會給聽衆提出以下的建議,劃下重點:
1、有的女性同胞一方面希望丈夫和自己袒露心聲,一方面也要做到:要平和的對待丈夫的表述。 我之前的一個來訪者是女性,她抱怨丈夫總是不回應她,丈夫經過心理咨詢開始回應時,女人又會對丈夫的某些觀點勃然大怒,然後丈夫又退回到了不回應的狀态。
2、女性是喜歡言語溝通的,男性需要行為滿足,所以男性要多一些耐心去回應女性,和女性溝通,這有助于幫助妻子釋放情緒,提升安全感,。
3、如果有的夫妻學習了心理學,可以用心理學的角度去看待問題,但千萬不要嘗試給愛人做心理咨詢。這違反了心理學設置,夫妻間做咨詢是有身份沖突的。
4、出了問題要及時溝通,哪怕會發生一些小争執也沒事。因為雙方在冷戰時,溝通是斷絕的,于是雙方開始揣測對方想法,這就是“投射”。這個投射通常是負面的,會把對方想的很糟糕。雙方就在臆想中無意識的使矛盾升級。
舉個例子,就有點像冷戰時期的美國和蘇聯。雙方沒有開通軍事熱線,然後憑着自己的臆想去判斷對方的意圖,差點發生核大戰。 事後證明美國蘇聯當時的很多臆想都是莫須有的。
END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