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本部分内容敏感者請謹慎閱讀。
會出現一些含有逝者骨頭的場景圖片。
生死都是大事。
生的相關習俗常常體現在吃、穿、住、用和婚嫁上。
死的習俗則集中在喪葬這一塊。
比如,我們漢族重視的喪葬,傳統推崇的是士葬。
《禮記•祭義》:衆生必死,死必歸土,此之謂鬼。
《孝經》則認為,身體發膚,受之父母,不敢毀傷,孝之始
也。
但有一些民族、地區或者國家的應對可能是截然不同的。
這個隻能說是一地一城又或者一國,各有各有的推崇和重視,我這邊就不去專門解讀了。
如有的地方對逝者施以火葬之後,骨灰連盒依舊入士安放。
而在雅諾馬馬這個印第安部落則先用葉子裹住逝者的屍體,然後任由昆蟲咬噬,過一個月左右,将殘存屍骸火化,并把骨灰混進香蕉湯裡—然後喝掉,當地人認為這樣做,可以幫助逝者找到天堂。
又比如。
在馬達加斯加,麥利那人的“翻屍節”中 是将親人遺體挖出共舞,以表達自己對先人的重視和緬懷。他們把重新包裹好的屍體扛在肩上,然後衆人一起唱歌跳舞,結束後,才把屍體重新埋入士中,整個過程不能哭泣。
到了那天,人們将屍體挖出以後,要除去裹在最外面的麻布,再用新麻布把屍體一層層仔細地包好,有人會在換了新衣的屍體上塗上蜂蜜,并在新裹屍布上做上記号,便于以後相認。根據當地習俗,蜂蜜是靈魂樂于享用的美食。
生活印度尼西亞中部蘇拉威西島的托拉雅人。
也有類似的喪葬習俗,對應的節日是MaiNene,意思是淨屍。
也有把它翻譯成翻屍節、僵屍節、趕屍節或者别的一些稱呼。也是他們當地人很重視的一個節日。有的人家會傾其所有來辦。
整個活動一般持續幾天,流程有:
挖出逝者屍體,簡單清洗(也有的不進行)、風幹,
然後殺牛祭祀(殺的牛越多,預示着越重視,獲取的牛角會被挂在逝者親戚的房子上,逝者生前的地位越高,房屋挂的飾品就越多)等。
最後。逝者會被放到懸崖裡,開啟“靈魂之地”旅程。
圖片的墓穴洞口這些人形偶,不是真人,是看守墓穴的。每脆三年的八月、九月(也有說是每年的 2當地人會把逝者的遺體從地下 (這個地并一定是土地,有一些則是在山崖的墓穴,這個是經濟條件較好時的選擇)挖出,清洗打扮,再給他們穿上衣物,然後擡着到村子裡遊行。
當地人認為死亡就是新生。
隻有協助逝者回到故鄉“見見”親友,他們才能投胎轉世。
他們稱呼那些逝者為杜馬庫拉,大意是“睡着的人”或者“生病的人”,并深信隻有讓對方直線“行走”了,才會與靈體“Hlyang”’相遇,活的人也會因此獲得更好的護佑。
當地人的表情都較為放松和重視,并沒有很驚恐害怕的表情。
網絡上流傳開的衆多圖片,更多的是一些凝重和對逝者的懷念。
有的人家會合照留念。
如果是天折的孩童。
當地人一般是進行樹葬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