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消化專科與消化内科的區别

消化專科與消化内科的區别

圖文 更新时间:2025-02-04 13:07:21

有一條“道”,在人體裡蜿蜒,它溶解着攝入的食物,供應着全身的能量,這條“道”便是人的胃腸道。在這條看似狹小的“道”裡,市中心醫院消化内科主任周紅兵和他的團隊卻做出了大文章。

建科28年時間,消化内科内外兼修,實現軟硬件全面升級;着力亞專科建設,讓診斷治療更精準;大力發展内鏡技術,比肩全國頂尖醫院;發揮領頭羊效應,提升全市消化病診治水平……多措并舉,讓這個國家臨床重點專科的金字招牌不斷被擦亮。

内外兼修蓄實力,成為業界翹楚

消化專科與消化内科的區别(國家臨床重點專科)1

1月26日,一名72歲的老人因患肝硬化合并食管胃底靜脈曲張破裂出血,被送進了市中心醫院消化内科。情況危急,隻見醫生将内鏡從老人的口腔伸進消化道,然後在内鏡可視情況下把血管夾住……僅用了十幾分鐘,一台内鏡下的止血手術便順利完成。“真是太神奇了,原來不開刀也能做手術。”見老人在術後6個小時就能端着碗喝湯,家屬直呼不可思議。

這樣的場景在市中心醫院消化内科并不鮮見。如今,該科室每年要完成内鏡下的微創治療達到2500餘人次,年門診量超過4萬人次,住院病人5000人次,慕名而來的患者絡繹不絕。

作為省内領先、國内知名且獨具特色的專業科室,市中心醫院消化内科的崛起可謂厚積薄發。

1993年,市中心醫院消化内科獨立成科。雖是株洲最早成立的消化領域專科,可當時,與省内乃至國内頂尖醫院的消化專科相比,它有些名不見經傳。

如何打響名号,成為業界翹楚?市中心醫院消化内科開始“内外兼修”之路。

——完善硬件設施。“巧婦難為無米之炊”。沒有先進的醫療設備做保障,再好的治療方案也會收效甚微。從建科起,消化内科便不斷完善布局,經過數年發展,該科室已有2個病區,1個内鏡中心,病床105張。此外,科室還配備了最先進的電子胃鏡,結腸鏡、十二指腸鏡、超聲内鏡,膠囊内鏡等高端醫療設備,能對食管、胃、膽道、小腸和結腸等部位的疾病進行診斷和治療。

——建設人才梯隊。在發展硬件設施的同時,人才培養也不落後。近年來,消化内科積極實施“引進來、走出去”戰略,每年選派醫生前往長海醫院、中山大學附屬第一醫院等國内頂級醫院及德國、意大利等國家的消化病醫療中心進修,挖掘青年醫生的工作潛力。目前,該科室有醫務人員72名,其中有主任醫師5名,博士1名,碩士15名。

在壯大自身根基的基礎上,它還不斷向外延突破,與行業頂尖團隊共同搭建消化疾病診療的平台。從2017年起,科室聘請了原湖南省消化專業委員會主委、湘雅名醫霍繼榮作為客坐教授,每月一次參與疑難病例讨論、學科建設指導等。2019年,建立李兆申院士合作共建國家消化病臨床醫學研究中心株洲市中心醫院分中心,讓該科室的消化疾病診療水平邁入“國家級”行列。

“内外兼修”讓消化内科迅速聲名鵲起。2010年,該科室成功申報國家臨床重點專科,并獲得1000萬元建設資金。除了擁有這一“國字号”認證,該科室還有不少含金量極高的頭銜——國家消化疾病研究中心株洲分中心、湖南省消化疾病(内鏡)臨床醫療技術示範基地、株洲名科……

“這說明我們的學科建設和診療水平已經與國内頂尖醫院接軌,處于省内地(州)級醫院的前列 。”市中心醫院消化内科主任周紅兵欣喜地說。

術業有專攻,亞專科全面開花

消化專科與消化内科的區别(國家臨床重點專科)2

克羅恩病是一種病因尚不十分清楚的慢性非特異性的腸道炎性疾病,在我國發病率較低。由于此病病程較長,容易複發,臨床上與結腸潰瘍、腸結核、腸白塞病等難以區分,診斷難度大。對該病的診治常可反映一家醫院消化内科綜合實力的水平。

14歲女孩樂樂(化名)曾因貧血,發育不良而四處就醫,但一直找不到病因。随後,她前往市中心醫院就診。

在進行多學科會診時,敏銳的消化内科醫師猜測:樂樂可能患上了炎症性腸病。

通過完善小腸鏡檢查等,最終,女孩被确診為克羅恩病,這屬于一種炎症性腸病。

經過生物制劑治療,樂樂的貧血症狀很快得到糾正,生長發育也恢複了正常。

“近三年來,我們科室每年收治了300餘人次的炎症性腸病患者,其中90%的患者被精準地診斷為克羅恩病。”周紅兵主任說。

為何能精準識别該病症?這與消化内科近年來大力發展炎症性腸病亞專科密不可分。

2012年,消化内科增設小腸檢查項目,讓該院成為全省最早開展小腸鏡檢查的3家醫院之一。2018年,成立株洲市中心醫院炎症性腸病多學科MDT團隊,2020年該科室開設IBD(炎症性腸病)專病門診和病房,現在株洲地區的IBD(炎症性腸病)患者再也不用到外地去求醫問藥,到我市中心醫院消化内科就能得到專業規範的治療。此外,它還申報了國家炎症性腸病區域診療中心。

為提升精準治療的水平,近年來,消化内科大力實施亞專科建設,明确了炎症性腸病診療、肝病診療、内鏡及介入診療、胃腸動力診療、消化系統腫瘤診療等亞專科方向,各方向培養1名學科帶頭人,3-5名學科骨幹。讓科室醫生術業專攻,人人有“絕活兒”。

内鏡技術起步早,邁入全國先進行列

消化專科與消化内科的區别(國家臨床重點專科)3

消化系統的管腔壁就像一堵厚厚的牆,可以分為多個層次。常規内鏡檢查隻能觀察到消化道黏膜層的病變,為了精準地查找病變範圍,醫生需要借助超聲内鏡一探究竟。

一年前,市民李師傅(化名)因不明原因腹痛來到市中心醫院消化内科就診。

由于CT檢查并未找到病因,周紅兵主任醫師決定為患者進行超聲内鏡檢查。結果顯示,李師傅患上了胰管結石。

查明病因後,周紅兵主任帶領團隊為患者進行了經内鏡逆行胰膽管造影,明确胰管結石後,他們先切開十二指腸乳頭,随後用球囊将直徑約3毫米的結石順利取出。術後,李師傅恢複良好。

“該微創手術的成功實施,說明我們科室的3E内鏡技術邁入全國先進行列。”周紅兵主任介紹,與以往用外科手術解決問題的方式相比,用内鏡通過人體的天然腔道深入人體内部進行手術,可保持消化道完整,讓病人創傷小、恢複快,還能降低醫療費用,縮短住院時間,起到“四兩撥千斤”的效果。

這隻是市中心醫院消化内科不斷發展内鏡技術的一個縮影。早在上世紀90年代,該科室便在全市率先實施内鏡下各種消化道異物取出術、胃腸粘膜電凝止血術等。

消化專科與消化内科的區别(國家臨床重點專科)4

内鏡中心主任金少純介紹:2000年後,消化内科的内鏡下微創技術逐漸成熟,先後開展了超聲内鏡、小腸鏡、膠囊内鏡等檢查,并開展了食管靜脈曲張套紮術、胃底靜脈組織膠注射術、食管、胃腸支架置入術、病變粘膜或粘膜下腫瘤剝離術(ESD)等。

膽胰疾病的内鏡治療也取得突破性進展,膽總管碎石術、鼻膽管引流術、膽胰支架置入術等已成為常規手術。目前,市中心醫院的内鏡下微創手術達到20多項,奠定了消化内科作為國家臨床重點專科的優勢地位。

如今,該科室呈現百花齊放的繁榮,形成了以ERCP膽胰内鏡微創治療技術、肝硬化食管胃底靜脈曲張套紮硬化術、消化道早期腫瘤内鏡微創治療、消化道狹窄擴張術及支架置入術、内鏡經皮胃造瘘術等為特色的專科,成為株洲乃至周邊地區影響力極大的消化專科。

發揮領頭羊效應,提升全市消化病診治水平

2017年8月25日,在市中心醫院,第五屆國家級繼續教育項目《消化内鏡診療進展及規範化培訓班》及株洲市消化病學年會召開,全國消化内科的“大咖”及省内150多名業務骨幹齊聚此盛會。

“要更好的提升株洲消化内科行業專業診療水平,僅靠一個醫院的發展是遠遠不夠的,還需要業界同仁一起努力。”周紅兵主任說,在科室快速發展的同時,作為地區的領頭羊,他們也在不斷提升全市消化疾病診治水平。

2018年,市中心醫院消化内科牽頭成立了株洲市消化内鏡聯盟,随後通過開展消化内鏡質控管理、消化内鏡聯盟學術沙龍等活動,為本地及周邊縣市區培養消化内科專業骨幹。

值得一提的是,為充分發揮消化内科區域醫療高地的輻射作用,該科室還不斷延伸診療服務範圍,讓骨幹醫生下沉到基層醫療機構,開展授課、會診和培訓等,有側重點地“對症下藥”。

同時科室近年來獲湖南省自然科學基金2項,省自然科學基金青年項目1項,衛健委項目及市級課題3項,在國家及省級學術期刊發表學術論文30多篇,舉辦了國家級繼續教育項目6期,主持或參加多中心臨床醫學研究6項。

消化專科與消化内科的區别(國家臨床重點專科)5

對于未來,周紅兵主任和團隊也早有謀劃,“我們希望引領長株潭地區消化疾病診治水平的提高,讓更多的患者在家門口享受到高質量的醫療服務。”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