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旦大學上海醫學院即将迎來創建95周年。9月29日下午,“一流醫學人才培養”主題論壇“傳承創新 融合發展”在複旦大學上海醫學院明道樓舉行。本次論壇是學校深入貫徹重要指示批示精神、開展建設“第一個複旦”系列研讨的重要組成部分,旨在聚焦新階段醫學教育創新發展和新醫科人才培養,探讨推進醫學教育改革新舉措,為服務健康中國和教育強國建設獻策。論壇分為開幕式和主題報告兩部分,以線上、線下相結合的形式召開。
教育部黨組成員、副部長翁鐵慧出席開幕式并講話,校黨委書記焦揚緻辭,校長、複旦上海醫學院院長、中國科學院院士金力主持開幕式。
出席論壇的嘉賓還有海軍軍醫大學校長劉軍,中國工程院副院長、中國醫學科學院北京協和醫學院院校長、中國工程院院士王辰,北京大學常務副校長、北京大學醫學部主任、中國工程院院士喬傑,天津大學醫學部主任、中國工程院院士顧曉松,教育部社科司副司長宋淩雲,教育部研究生司副司長栾宗濤,上海市教衛工作黨委書記沈炜,上海市人大教育科學文化衛生委員會主任委員徐建光,上海市教委主任王平,上海市衛健委副主任胡鴻毅,同濟大學副校長顧祥林,上海中醫藥大學黨委副書記許鐵峰,北京大學、南京大學等全國80餘所“雙一流”建設高校和醫學院校相關負責人,上海市相關委辦局、同城各兄弟高校相關負責人,以及複旦大學、上海醫學院和附屬醫院師生代表。
翁鐵慧:紮根中國大地,改革進取,走出一條中國特色的醫學人才培養新路
翁鐵慧在講話中指出,今年是我國進入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向第二個百年奮鬥目标進軍新征程的重要一年。在黨的二十大即将召開前夕舉辦“一流醫學人才培養”論壇,對全國高校加強和改進高層次醫學人才培養具有重要領航作用。
就加強中國醫學高層次人才的培養與教育,翁鐵慧提出四點要求:一要堅持立德樹人,傳承大醫精神,培育一代代具有仁心仁術的高質量醫學人才,把醫德擺在首要位置,把德育作為醫學人才培養的首要内容,從言傳身教中傳承弘揚大醫精神。
二要堅持服務需求,回應社會關切,培養國家急需的高層次緊缺人才,主動服務國家醫療衛生領域的重大需求,培養一大批醫工醫防結合的急需高層次緊缺人才。
三要堅持立足學科,強化科研能力,不斷提升醫學教育的國際競争力和影響力,成為基礎研究的主力軍和重大科技突破的生力軍,推動我國醫學教育由大國向強國邁進。
四要堅持改革創新,抓住關鍵環節,不斷優化人才培養體系,争做醫學教育的“排頭兵”、“領頭羊”,為新時代醫學人才培養模式的改革試點提供新思路。
焦揚:胸懷“國之大者”,以加快醫學教育創新發展新成效為中國醫學人才培養作出新貢獻
焦揚表示,建設“第一個複旦”,最根本的是培養一流人才。建設中國特色世界一流的醫學院,最重要的是培養一流醫學人才。複旦上醫作為醫學人才培養的“國字号”隊伍,要胸懷“國之大者”,以加快醫學教育創新發展新成效為中國醫學人才培養作出新貢獻。
一是強基固本,陶育“有溫度”之才。進一步推動醫學人文教育和課程思想深度融合,把醫德教育貫穿醫學人才培養全過程,塑造中國特色、複旦特點、國際水平的醫學文化。
二是守正創新,作育“高水平”之才。推進新一輪“金課”建設,深化臨床醫學八年制培養和臨床醫學院改革,探索“MD PhD”培養新模式,加快形成一流醫學教育體系,培養滿足全健康鍊條需求的高水平卓越醫學人才。
三是開放融合,培育“複合型”之才。面向國家重大需求和問題,以新醫科建設為統領,以臨床醫學需求為牽引,優化醫學專業結構,促進臨床與基礎、臨床與預防深度融合,推進醫學與其他學科交叉創新,培養更多複合型創新拔尖醫學人才。
焦揚表示,學校将一如既往全力支持上海醫學院建設,為醫學人才培養創造更好條件、搭建更大舞台,希望醫學院及各附屬醫院在建設健康中國、亞洲醫學中心城市和“第一個複旦”實踐中書寫新的時代篇章。
金力主持開幕式
主題報告聚焦“一流醫學人才培養”
在主題報告環節,四位重量級嘉賓圍繞“一流醫學人才培養”,帶來精彩報告。複旦大學上海醫學院副院長吳凡主持主題報告環節。
王辰在《以“新醫科”引領新時代醫學教育高質量發展》報告中指出,醫學包含“促防診控治康”六大領域,六位一體、不可分割。他分享了協和醫學院的“新醫科”建設實踐并指出,“新醫科”建設呼喚構建現代醫學教育體系與機制,要進一步提升院校醫學教育質量,醫學院校設置必須統籌規劃、高水平建設,構建醫學通科教育,推行現代醫學教學模式,保證醫學專業學生實習質量。通過建立與畢業後醫學教育制度相銜接的專業學位研究生培養體制,優化醫生職業發展路徑,創新體制機制、注重醫教協同等舉措,燦爛醫學生職業前景,嚴格醫學生培養過程。
喬傑在《新時代下醫學教育改革與人才培養》報告中指出,新時代的醫學教育注重基礎臨床貫通式整合,醫學教育改革需加速前行,踏實走好醫學人才自主培養之路。喬傑分享了北大醫學部及所在的附屬醫院在人才培養過程中的思路以及舉措,指出新醫科建設本質是創新醫學教育,形成中國特色的醫學教育體系,适應新的科技變革。醫學人才培養要聚焦學科交叉,依托學校高水平平台,大力培養複合型醫學拔尖人才,服務國家重大戰略需求。要持續支持臨床醫院高水平的醫生科學家隊伍,建設中國特色的醫學戰略科學家力量。
複旦上醫校友徐建光在《加快醫學教育創新發展,構建中西醫并重的人才培養體系》報告中指出,中西醫并重是新時期我國的衛生健康方針之一,要堅持中西醫結合,優勢互補,共同應對當代健康挑戰。上醫曆史上也曾湧現出了姜春華、沈自尹、王文健等中西醫結合領域的領軍人物。對于新時代下中西醫并重人才培養體系的建設,徐建光指出,要通過推動中醫藥融入醫學教育全過程、探索傳承創新型人才培養新模式、創建中西醫結合人才培養“特區”、營造濃厚國際化育人氛圍等方式,進一步發揮中西醫結合學科人才支撐和引領輻射作用,推動中西醫彙通創新學科發展,在建設健康中國新征程中唱響中醫西醫交叉彙聚的最強音。
顧曉松也是複旦上醫校友。他在《組織工程創新與創新人才培養》中,以組織工程與再生醫學的發展為切入點,分享了他帶領團隊在推動組織工程技術發展方面所做工作與取得的成果,并詳細介紹了生物可降材料、幹細胞與細胞基質、神經再生的分子機制、小核酸與組織工程神經等領域的前沿技術,結合自身研究成果,深入分析了組織工程再生醫學未來的發展方向。他指出,科技交叉融合加速的時代,正促進醫工、醫理、醫文等學科深度交叉融通,不斷推進“醫學 X”多學科背景的複合型創新拔尖人才培養。
來源:複旦上醫宣傳部、複旦融媒體中心
文字:張欣弛、章佩林
攝影:成钊
責編:章佩林
編輯:白妤佳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