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北宋樞密相是何官職

北宋樞密相是何官職

圖文 更新时间:2024-07-02 08:17:19

樞密使,古代官名。樞密使一職始于唐朝後期,為樞密院主官,以宦官充任。五代十國時期,樞密使逐漸由武将所掌握。在唐朝後期和五代十國時期,因為連年戰争,所以樞密使的職掌範圍擴大到了極限,樞密使的地位迅速上升,“權侔于宰相”。但是,到了北宋時期,樞密使制又發生了變化,其任職者由五代時的武将逐漸轉為以文官擔任,職權範圍逐步縮小。

與此同時,在北宋時期,宰相的官稱是中書門下平章事(同中書門下平章事)。也即中書門下平章事和樞密使(知樞密院事),一文一武,類似于曆史上丞相和大将軍之間的關系,共同執掌朝廷的大權。那麼,問題來了,北宋時期,樞密使和宰相,誰的權力更大呢?


北宋樞密相是何官職(北宋的宰相和樞密使)1


首先,在筆者看來,北宋曆史上,樞密使和宰相之間的權力和地位,是不斷變化的,也即不同時期,樞密使和宰相之間的權力是此消彼長的。在筆者看來,北宋初期,樞密使的權力是超過宰相的。宋太祖趙匡胤建立北宋後,以同中書門下平章事主管朝政,承擔宰相的職責。但是,為了避免宰相一家獨大,北宋又通過樞密使來執掌兵馬,還有度支、鹽鐵、戶部三司掌财務。

在此背景下,北宋初期時,宰相的權力受到了很大的制約。作為對比的是,在三國時期,諸葛亮、曹操等宰相(丞相),幾乎獨攬大權,無人可以相提并論。當然,正是吸取了曆史上宰相權力過重的問題,唐朝、宋朝等朝代都緻力于削弱相權。與此相對應的是,在北宋初期,因為戰事相對較多,武将地位較高,這一時期的樞密院權力相對來說還是比較大的,也即在宰相之上。


北宋樞密相是何官職(北宋的宰相和樞密使)2


雖然很多人提到宋朝存在“重文輕武”的情況,但是,實際上,在宋太祖趙匡胤建立北宋後,這一趨勢還不是非常明顯,特别是周邊的戰事,促使北宋更加倚重武将。因此,在北宋初期,宰相權力受到制約,樞密使則被倚重,所以後者的權力在前者之上。到了宋神宗元豐五年(1082年),北宋對于官職進行調整,不僅撤銷了中書門下平章事(同中書門下平章事),還以尚書左仆射兼門下侍郎,代行侍中職權;以尚書右仆射兼中書侍郎,代行中書令的職權。

由此,對于尚書左仆射和尚書右仆射,成為北宋的兩位宰相。比如蔡京這位大臣,崇甯元年(1102年),為右仆射兼門下侍郎(右相),後又官至太師。再比如王安石,曾擔任尚書左仆射兼門下侍郎,也即左相。


北宋樞密相是何官職(北宋的宰相和樞密使)3


在此基礎上,經過宋神宗這位皇帝的調整,宰相和樞密使的權力,基本是不相上下的。也即進入到北宋中期後,重文輕武的趨勢比較明顯了,相同官職品級的基礎上,文官的地位和權力一般要高于武将。到了北宋後期,宋徽宗這位皇帝在位時,改尚書左仆射為“太宰”,兼領門下侍郎;改右仆射為“少宰”,兼領中書侍郎。到了宋欽宗這位皇帝在位時,“太宰”和“少宰”又被廢除,重新改回了尚書左右仆射。

在北宋後期,樞密院長官有時為知樞密院事,簡稱知院。副職有知樞密院事、同知樞密院事、樞密副使、簽書樞密院事、中簽書樞密院事等。為了防範和限制,北宋後期一般用文官來執掌知樞密院事,這促使宰相的權力超過樞密使。


北宋樞密相是何官職(北宋的宰相和樞密使)4


最後,北宋大部分時期,宰相、樞密使和三司使互不統屬,各自分别對皇帝負責。那時,中書省與樞密院稱“二府”,對掌文武;而三司稱“計省”,獨掌财政。所以,總的來說,宰相和樞密使之間,自然是平級關系。不過,在北宋曆史上,卻存在宰相兼任樞密使的情況,比如寇準等大臣,這說明在北宋皇帝心目中,宰相的地位要相對較高。

對比北宋之前的朝代,其實不管是宰相還是樞密使,其權力都受到了很大的限制,比如宰相的權力被三司使等劃分,而樞密使則僅僅掌管調兵,卻沒有統兵的大權。基于此,在北宋曆史上,幾乎沒有出現武将成功造反,亦或是文臣成功篡權的情況,也即類似于曹操篡權、司馬懿篡權的事件,在北宋時期是很難重演的。對此,你怎麼看呢?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