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雜交水稻突破1500公斤的概念

雜交水稻突破1500公斤的概念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8-27 06:01:56

雜交水稻突破1500公斤的概念?來源: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10月21至22日,我國第三代雜交水稻首次專家測産驗收在湖南省衡南縣進行,實測畝産突破1000公斤,再次創新高“這是生産力提高的主要衡量标志,真正落實了藏糧于‘技’,也讓藏糧于‘地’戰略具有現實意義”農業農村部農村經濟研究中心副研究員彭超說,我來為大家科普一下關于雜交水稻突破1500公斤的概念?下面希望有你要的答案,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雜交水稻突破1500公斤的概念(雜交水稻單産突破1000公斤)1

雜交水稻突破1500公斤的概念

來源: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

10月21至22日,我國第三代雜交水稻首次專家測産驗收在湖南省衡南縣進行,實測畝産突破1000公斤,再次創新高。“這是生産力提高的主要衡量标志,真正落實了藏糧于‘技’,也讓藏糧于‘地’戰略具有現實意義。”農業農村部農村經濟研究中心副研究員彭超說。

雜交水稻技術的進步,為解決我國糧食問題做出了重要貢獻。據了解,自1964年袁隆平科研團隊開創雜交水稻研究以來,實現了從三系到兩系再到超級雜交稻的三次重大技術創新。目前,我國雜交水稻育種的“主流”為袁隆平團隊研發的第一代和第二代技術,第三代雜交水稻育種技術兼有“三系法”育性穩定和“兩系法”配組自由等優點,讓我國在雜交水稻研究領域繼續保有世界領先地位。近年來,我國大力推廣雜交水稻技術,雜交水稻種植面積達到1700萬公頃,占全國水稻總面積50%以上;全國水稻平均單産每公頃約6.4噸,雜交水稻平均畝産每公頃約7.5噸。雜交稻比常規稻增産20%左右,每年增産的糧食可養活7000萬人。

種子技術是農業的“芯片”,種子技術的進步是農業發展的發動機,是保障糧食安全的重要途徑。近年來,我國全面建立糧食科技創新體系,深入推進水稻國家良種重大科研聯合攻關,大力培育優良品種,基本建立了超級稻高效育種技術體系,成功培育出很多高産優質作物新品種新組合。大面積推廣應用優良品種,加快優質專用稻米等綠色優質品種選育,推動水稻生産從高産向優質高産并重轉變。

民以食為天,食以稻為先。水稻是我國第一大口糧品種,全國65%以上人口以稻米為主食。一旦稻米供給不足,人民的生活就會受到影響。經過多年堅持不懈的努力,我國水稻已經完全實現了自給。根據國家統計局的統計,2018年糧食種植面積11704萬公頃,稻谷種植面積3019萬公頃;全年糧食産量65789萬噸,稻谷産量21213萬噸。稻谷種植面積占全國糧食種植面積的25.8%,稻谷産量占全國糧食總産量的32.2%。

而且,随着水稻産量的逐年提高,市場供給充裕,需求相對低迷,水稻出現階段性過剩。國家糧油信息中心預計,2019/2020年度(10月至次年9月)我國稻谷新增供給量2.128億噸,同比減少283萬噸;總消費量1.981億噸,同比增加30萬噸;年度産大于需1470萬噸,同比減少313萬噸。稻谷面臨着較大的去庫存壓力。

“盡管目前我國水稻供大于求,但在稻谷生産上不能光算經濟賬。”彭超說。雖然我國雜交水稻單産屢創新高,水稻單産水平比世界平均水平高,但比澳大利亞、埃及、美國、西班牙、日本、韓國等國水稻單産水平低,仍然有很大的提升空間。從長期來看,我國水稻仍将處于緊平衡狀态,還需要通過育種技術提升、高效精準栽培、綠色豐産關鍵技術集成等科技行動,提高水稻單位面積産量。

針對當前水稻庫存較高的現狀,國家通過推動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完善糧食收儲制度和大力發展糧食産業經濟等一系列舉措,取得了積極成效。調優調精水稻種植結構,調減井灌稻面積,增加優質稻生産面積,水稻種植面積和産量略有下降,優質水稻種植面積有所增加。逐步完善稻谷最低收購價政策,進一步降低政策性收購比例,優質優價的收儲機制正在逐步形成,普通稻谷和優質稻價格兩極分化明顯。大力支持水稻加工業發展,以優質糧食工程為抓手,支持企業生産優質大米,引導農民種植優質稻谷,滿足居民口糧消費品質升級的需求。(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記者 劉慧)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