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網時刻新聞2月21日訊(記者 曾珍 通訊員 羅亮紅 童中涵)早春時節,春意盎然。走進新邵縣小塘鎮,文明新風撲面而來:縱橫交錯的公路村道,幹淨整潔的村莊院落,井然有序的農貿市場,悠揚琴聲裡怡然自得的村民群衆……近年來,該鎮以創文為契機,健全工作機制,打造優美環境,推進産業發展,提升百姓幸福指數,讓該鎮變得更有亮度、更有溫度、更有魅力。
環境美
乘着新邵縣創建全國文明城市的強勁東風,小塘鎮瞄準目标,強力推動創文工作。該鎮着力實施“綠化、硬化、亮化、美化”工程,推進人居環境整治,不斷完善城鎮服務功能,健全公共文化服務體系,提升鄉鎮品位,打造整潔靓麗、美觀有序的鎮村新面貌,樹立文明向上新形象。
走在該鎮柏水村的巷道内,四通八達的水泥路,房前屋後整潔幹淨,雜物整理得整整齊齊,家禽家畜圈養在棚,讓人心曠神怡。在進村院落旁,正碰上該村十幾名身着紅馬甲的志願者在清掃村道和居民院落衛生,沿線群衆也紛紛加入志願行動。據柏水村黨支部書記李勇波介紹,該村在縣人武部和縣創文鞏衛指揮部關心支持下,大力開展人居環境整治行動,春節前後,縣人武部官兵深入村裡和村民群衆一道,全面清理整治村莊院落衛生秩序,整理房前屋後雜物,清掃村内巷道、村邊路旁衛生,清理積存垃圾,村容村貌煥然一新,村民群衆講文明、講衛生蔚然成風。
為了推進環境衛生整治,該鎮加大宣傳力度,加快設施建設,強化責任落實,推行長效管理機制,強化“門前三包”責任。該鎮大力推進生活垃圾分類收集處理,實現垃圾源頭減量,先後設置垃圾中轉站1個,垃圾中轉點400餘個。他們組織志願者開展文明勸導行動,發放宣傳資料20000餘份。根據全縣統一部署,該鎮積極開展每周一次的“星期五大掃除”活動,全體機關幹部職工走進街頭巷内,打掃衛生,清除“牛皮癬”,營造良好的人居環境。
産業興
在着力推進文明創建的同時,小塘鎮着力實施産業興鎮戰略,促進富民強鎮。該鎮緊緊圍繞農業增效、農民增收目标,因地制宜發展特色産業。
水稻種植、小塘麻鴨一直是小塘鎮的傳統産業。近年來,該鎮嚴格落實中央、省、市農村工作會議精神,科學安排、精心部署,全力抓好水稻種植,發展麻鴨養殖。全鎮29個村(社區)種植雙季稻面積達6000餘畝,全部分解到組到戶,實現全覆蓋,每年雙季稻總産量近6000噸。該鎮以鄉村振興為契機,着力發展小塘麻鴨傳統産業,全鎮村村養鴨,重點以馬埠江、姚口渡、翠英村和紅星村為主,同時,推進小塘麻鴨深加工,促進村民增收緻富。
在該鎮莊山村黃金貢柚種植基地,隻見村民們在忙碌鋤草培肥,呵護種苗生長。近年來,該村緻富能人張健毅然放棄在外面的豐厚收入,回到家鄉發展黃金貢柚種植基地,流轉土地300餘畝,種植黃金貢柚、黃桃等精品水果,安排30多名村民在家門口就業。2022年,該村生産黃金貢柚10餘萬公斤,實現銷售收入近100萬元。據統計,目前該鎮擁有黃心西瓜、特色紅提、黃金貢柚、黃桃等水果3000餘畝,特色農業總産值達2300萬元,帶動就業2000多人。
民心順
小塘鎮地處三縣交界之地,這裡社情複雜,各種矛盾突出,曾經是有名的矛盾多、糾紛多、上訪多“三多”鄉鎮。近年來,該鎮以文明創建為平台,積極開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宣傳教育實踐活動,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心價值觀融入村規民約中,讓廣大村(居)民在明德中立德樹德,徹底扭轉“三多”現象。如今的小塘民心順暢,政通人和。
該鎮通過“四項評比”活動,評選出道德模範、身邊好人、最美人物等60餘名,樹立鮮明正面的價值導向。成立1個新時代文明實踐所,29個新時代文明實踐站,每年開展各類文明實踐志願服務活動400餘次,不斷豐富群衆業餘生活,提升村民文明素質。
同時,加大宣傳力度,讓文明意識入腦入心,引導村民群衆做文明人、辦文明事,擯棄傳統陋習,樹立文明新風。該鎮張貼宣傳标語、宣傳橫幅800餘幅,積極倡導文明用語、文明用餐、文明旅遊、文明上網、文明祭祀,在城區主幹道、省道沿線的路燈杆,設置200餘幅創文公益廣告,在客運車停靠點、各村(社區)服務中心等地,增設文明城市公益廣告和創文“文化牆”,以群衆喜聞樂見的漫畫、彩繪等形式,把文明宣傳教育做到家門口、屋檐下,增強文明宣傳實效性、影響力。該鎮還在學校、商超、衛生院、賓館飯店等設置“遵德守禮”提示牌、“文明餐桌”提示牌,利用“村村響”在重點時段循環播放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和講文明樹新風公益廣告,發放《創建全國文明城市倡議書》3000餘份,讓創文工作深入人心、家喻戶曉。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