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虧補水及時,不然損失難以想象。”16日上午,在武漢市新洲區徐古街道許易村,看着清水流進農田,天興昌勝種植專業合作社負責人洪昌和松了一口氣。
8月16日,村民在武漢市新洲區徐古街道許易村為農田灌溉補水。新華社記者熊琦 攝
今年6月以來,長江流域降雨明顯偏少,同時,持續高溫導緻蒸發量增大,湖北旱情持續發展。截至8月16日,武漢市農作物累計因旱受災18.87萬畝,新洲區、蔡甸區等主要種糧區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幹旱。
為全力抗旱穩糧,連日來,武漢市水務、農業農村等部門組織抗旱服務隊深入生産一線,因地制宜采取水庫放水、涵閘引水、泵站提水以及江湖聯調、湖庫聯調等措施,為農田“解渴”。
正午時分,驕陽似火。在新洲區三店街道道崗村善餘灣,兩台泵機正不斷将道觀河北幹渠内的清水注入農田。
“終于盼來了水!稻田解‘口渴’,農民解心憂。”道崗村黨支部書記黃紅祥說,道崗村地勢較高,且位于北幹渠尾端。連日高溫炙烤讓部分稻田出現幹裂,村民甚至去周邊魚塘借水灌溉。水利部門得知後,組織人力清理渠内積存的垃圾和淤泥,并加快用水調度,在确保北幹渠沿線其他區域灌溉用水前提下,關閉部分支渠,确保幹渠末端用水。
不遠處,在長江主要支流舉水河上,一座213米長的橡膠壩将河水攔腰截斷。汛時洩洪,旱時蓄水,這座由特殊材料制成的水壩壩體高度已由最低21米提升至25.1米。
“根據上遊來水量,适時調整壩體高度,既保證适量通水,又盡可能提升上遊水量和水位,從而保障上遊流域各泵站能順利提水,滿足農業灌溉所需。”武漢市新洲區水務和湖泊局總工程師姚和平說,前期接到旱情預警後,新洲區搶抓長江水位較高的時機,調度水利工程和各類抗旱設施,采取蓄、引、抽、提等措施,努力蓄積抗旱水源。
圖為武漢市新洲區舉水河橡膠壩。新華社記者熊琦 攝
8月16日下午,在蔡甸區永安街道紅城村,幾名村民正在溝渠内清淤。伴随着“嘩嘩”的流水聲,由外河抽取而來的灌溉水,從管道噴湧而出,順着兩尺見寬的水渠流入稻田。
紅城村黨支部書記李得平說,奓河是紅城村農作物的“生命河”,但河水水位持續走低,部分小河、溝渠幹涸,給農田灌溉帶來不小影響。村“兩委”添置4台潛水泵,7月20日起日夜不停地抽水,以打通抗旱引灌“最後一公裡”。
“村裡已對所有灌溉設施開展排查和疏通,并組織人員指導農戶科學灌溉和管理。”李得平說,目前村幹部都在一線幫助清理溝渠、維修機站,與村民一起開展抗旱工作,全村2000多畝水稻生長狀況正常。
據了解,截至8月16日,武漢市已累計啟動灌溉泵站、涵閘、水庫等設施765處,共提水2682萬立方米。全市8月日均供水量520.7萬噸,水廠負荷率79%,供水狀況總體平穩。(記者熊琦)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