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民俗

 > 培養擔當民族複興大任時代新人

培養擔當民族複興大任時代新人

民俗 更新时间:2024-06-15 23:28:45

培養擔當民族複興大任時代新人?百年大計,教育為本黨的二十大報告明确指出,堅持為黨育人、為國育才,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養質量,着力造就拔尖創新人才,聚天下英才而用之,今天小編就來聊一聊關于培養擔當民族複興大任時代新人?接下來我們就一起去研究一下吧!

培養擔當民族複興大任時代新人(培養擔當民族複興大任的時代新人)1

培養擔當民族複興大任時代新人

百年大計,教育為本。

黨的二十大報告明确指出,堅持為黨育人、為國育才,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養質量,着力造就拔尖創新人才,聚天下英才而用之。

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複興的新征程上,如何堅持為黨育人、為國育才?來自教育領域的黨的二十大代表表示,要努力培養擔當民族複興大任的時代新人。

牢記為黨育人為國育才

人才是第一資源,國家發展靠人才、民族振興靠人才。

強調,我們黨立志于中華民族千秋偉業,必須培養一代又一代擁護中國共産黨領導和我國社會主義制度、立志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奮鬥終身的有用人才。在這個根本問題上,必須旗幟鮮明、毫不含糊。

“高校要牢記為黨育人、為國育才的初心使命,堅持知識傳授與價值引領‘雙塑造’,培養擔當民族複興大任的時代新人,确保高校始終作為培養社會主義事業建設者和接班人的堅強陣地,為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建設提供有力人才支撐。”讀完黨的二十大報告,黨的二十大代表、鄭州大學黨委書記劉炯天感受到肩上沉甸甸的責任。

實現國家現代化,必須率先實現教育現代化。聚焦黨的二十大報告描繪的宏偉藍圖,黨的二十大代表、東北大學校長馮夏庭認為,堅持為黨育人、為國育才,就是要勇擔“國之所需”的教育使命,培養擔當民族複興大任的時代新人。

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從現在起,中國共産黨的中心任務就是團結帶領全國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實現第二個百年奮鬥目标,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複興。

“教育強不強,關鍵是看能否培養出擔當民族複興大任的時代新人。”面向新征程,黨的二十大代表、哈爾濱工業大學黨委書記熊四皓表示,學校将持續構建滿足國家需求和發掘個人潛能的傑出人才自主培養體系,為培養造就大批擔當民族複興大任的時代新人提供哈工大方案。

着眼于民族複興進入不可逆轉的曆史進程,黨的二十大代表,湖南省教育廳黨組書記、廳長夏智倫表示,堅持為黨育人、為國育才,必須要為實現民族偉大複興奠定堅實的人才基礎。

堅持以德為先培根鑄魂

才者,德之資也;德者,才之帥也。育人必先立德。

現場聆聽報告後,黨的二十大代表、河北大學黨委書記郭健備受鼓舞,“堅持為黨育人、為國育才,就是要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紮根燕趙大地,近年來,河北大學通過“滴灌”式思政育人模式和“一站式”學生社區綜合管理等實踐創新,顯著提升了人才培養質量,畢業生70%在河北省就業,有力融入和支撐了京津冀協同發展。

“高校立身之本在于立德樹人,隻有培養出一流人才的高校才能成為世界一流大學。”黨的二十大代表、華中科技大學黨委書記李元元向記者介紹,華中科技大學協同資源分配、教師管理、評價支持等保障機制,構建起了思想政治教育體系、科學知識教育體系、創新創業教育體系、實踐能力教育體系與綜合素質教育體系相結合的“五位一體”立德樹人體系。

思政課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關鍵課程。10年來,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鑄魂育人成效明顯,思政課建設成效顯著。

将課程作為主渠道傳遞價值觀、将班級管理評價作為主方向強化價值觀、将實踐活動作為主陣地踐行價值觀……黨的二十大代表,天津市和平區嶽陽道小學黨總支副書記、校長褚新紅表示,這些年,學校通過大量教育實踐活動,培養學生的自主判斷能力,同時,通過“同講思政課”“同上微隊課”“同主題演講”等形式,與高校、中學等開展思政課一體化建設,繪就“大思政課”育人同心圓。

“思政課是為學生培根鑄魂的課程。”黨的二十大代表、安徽師範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教授路丙輝說。

教育關乎千家萬戶的利益,關系到千萬孩子的成長。在路丙輝看來,立德樹人不僅僅是教育的事,更是關系國泰民安的大計。“隻有全社會高度重視,密切配合,思政課才能辦得更好,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才能真正得到落實。”路丙輝說。

着力造就拔尖創新人才

功以才成,業由才廣。培養造就大批德才兼備的高素質勞動者和拔尖創新人才,關系到國家和民族長遠發展大計。

1979年考入北航電子工程系至今,黨的二十大代表、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教授蘇東林已經和電磁打了40多年交道,“我深刻感受到,電磁技術和國家需求是高度綁定的,别人不會替你提供解決方案,隻有依靠自己,不斷實現從0到1的突破”。

如今,傳統基礎工業轉型升級、新興戰略産業疊代、新興與傳統工業循環賦能,面對新一輪科技革命與産業革命,代表們普遍認為,答好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的“時代考題”,需要走好人才自主培養之路,培養更多能應對未來技術和産業變化的創新人才。

對照更好服務經濟社會發展的國家需求,李元元表示,高校還要在硬核科技供給和創新人才供給等方面下功夫,“踐行為黨育人、為國育才的光榮使命,全方位深層次推進卓越工程師培養改革,堅持主動服務國家戰略、對接行業産業需求、引領未來發展”。

持續加強基礎學科和拔尖創新人才培養,黨的二十大代表、中國科學技術大學黨委書記舒歌群向記者介紹,為了培養新科學、新技術人才,自建校之初,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就特别注重“基礎寬厚實、專業精新活”。這些年,學校形成了具有中科大特色的創新人才培養模式,目前,學校擁有嚴濟慈物理科技英才班等19個科技英才班和未來技術學院、碳中和研究院等新型教學研究和人才培養單位。

“正如所說,中國教育是能夠培養出大師來的。”黨的二十大代表、之江實驗室主任、浙江大學黨委副書記朱世強介紹,近年來,學校實驗室通過主動引才、全力培養、實戰育才等舉措,為青年科研人員從成為科研骨幹再到領軍科技人才、戰略科學家打造全成長周期的培養計劃,人才工作成效顯著。以2021年斬獲素有超算界諾貝爾獎之稱的“戈登貝爾獎”、獲“中國青年五四獎章集體”榮譽的智能超算團隊為例,團隊成員平均年齡僅有28歲。

“我們要堅定曆史自信、增強曆史主動,想國家之所想、急國家之所急、應國家之所需。”面向新征程,黨的二十大代表、蘭州大學黨委書記馬小潔表示,“要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養質量,走好人才自主培養之路,加快培養國家急需的基礎學科拔尖人才、解決複雜工程問題的工程技術人才、技術原創性人才,為建設世界重要的人才中心和人才高地提供關鍵支撐。”

《中國教育報》2022年10月20日第1版

原标題:

培養擔當民族複興大任的時代新人

——代表熱議堅持為黨育人為國育才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民俗资讯推荐

热门民俗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