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b端客戶需求記錄分析

b端客戶需求記錄分析

生活 更新时间:2024-08-10 07:04:22

編輯導語:用戶訪談對于B端産品工作展開十分重要,本文作者分享了B端産品的用戶訪談指南,講述了整個訪談前中後三個階段需要注意的問題和相關技巧等,一起來學習一下吧。

b端客戶需求記錄分析(B端産品用戶訪談指南)1

今天阿G結合實際案例和大家聊聊,B端用戶深度訪談應該怎麼做。

我們可以把整個訪談過程分為3個階段:訪談前、訪談中、訪談後。

b端客戶需求記錄分析(B端産品用戶訪談指南)2

一、訪談前

1. 明确訪談目的

首先要明确訪談的目的,這樣後續實施和總結訪談時才不會迷失方向。

舉個例子,之前我做CRM,需求是把公司銷售的對客業務線上化,方便管理和沉澱數字資産。

那麼訪談目的至少是:

  1. 了解線上化的具體原因、不用用戶群的期望;
  2. 了解銷售線下的工作流程(涉及部門、崗位、工作模式、工作輸入物和工作輸出物)及其痛點。

2. 熟悉訪談背景

熟悉背景,至少要做2件事情:

  1. 了解訪談角色及其工作内容;
  2. 能用領域内專業詞彙和用戶順暢溝通。

b端客戶需求記錄分析(B端産品用戶訪談指南)3

新手産品經理很容易遺漏第2點,往往接到需求就急匆匆去找用戶。

  • “這個業務你們平時是什麼做的?”
  • “為什麼要搬到線上呀?”
  • “如果搬到線上你們需要什麼功能?”

B端業務一般都比較複雜,而且專業性很強,如果在訪談之前不做點功課,就很可能會導緻:

  • 訪談效率很低:雙方說話彼此都不太能理解,整個訪談過程不斷在相互解釋
  • 訪談結果失真:理解有偏差但不自知,或者是遺漏一些應該訪談的對象

例如在做CRM系統調研時,如果你都不知道什麼是「挂牌」、「線索」、「繼承」,那麼在訪談過程中被訪者就要和你不斷解釋,浪費很多時間,而且會讓對方覺得你很不專業、不願意深入和你交流

還有一點,可以在訪談過程中,留意他們日常工作的一些“黑話”,融入他們,讓下次訪談更加高效。

3. 選擇訪談對象

注意訪談對象的選取原則有幾個:

1)要有代表性

B端系統按角色選對象是最基本的,在此之上,每個角色也要盡量均衡新手用戶、專家用戶和中間用戶的比例選取的對象,也要盡可能覆蓋相關業務的所有典型角色。

角色分類,一般可以按産品熟悉程度、職能崗位等維度去劃分。

2)理清概念

如果是為了優化系統而做訪談,所謂的“新手用戶”,還可以分為「接觸系統不久,但有相關工作經驗」和「接觸系統不久,也沒有太多工作經驗」。

“專家用戶”同理,把每個訪談對象盡量細分角色群,可以使訪談過程更有效率,訪談結果更加真實可靠。

記住一個調研原則:“在新手用戶找問題,聽專家用戶提建議,給中間用戶出方案”。

b端客戶需求記錄分析(B端産品用戶訪談指南)4

确定具體的訪談對象之後,要提前和他們約時間(最好是1周),特别是管理層,因為他們平時會議很多。

約時間的時候,記得說明3點:

  1. 你是誰,你要做什麼;
  2. 他需要做什麼,需要占用他多長時間;
  3. 對他會産生什麼幫助(提升工作效率、降低成本等等)。

b端客戶需求記錄分析(B端産品用戶訪談指南)5

這裡有兩個小技巧:

  1. 約的時候要先給精确的時間,如果對方沒空,就問當天/那幾天什麼時間段有空;
  2. 對于一些基層員工,如果忘了提前約,可以聯系他們的領導帶你去找人。

4. 選擇訪談方式

1)開放式

适用于探索更多的可能和獨特視角,但沒有明确的訪談提綱和流程,完全開放的自由談話。

2)半結構式

沿着既定問題大綱進行訪談,遇到開放性的問題可以靈活調整,主導訪談走向。

3)結構式

适用于獲得一定定量信息,但在深度上比起半結構式會有些局限。

b端客戶需求記錄分析(B端産品用戶訪談指南)6

5. 拟定訪談大綱

大綱可以分為開場和具體問題,開場可以是固定的,任何訪談對象基本都适用。

1)自我介紹、訪談目的介紹

提前約時間是一樣的,記得語言一定要精簡。

例如,我是XX部門的産品經理XXX,之前已經和你聯系過的,公司想把咱們銷售對客的工作線上化,以方便大家的日常工作和沉澱數字資産,所以想找你做一個訪談,大概需要XX分鐘,請問現在有時間嗎?

就算是提前約好,訪談前也要問一下被訪者有沒有空,職場難免會有一些臨時任務穿插。

2)澄清訪談原則

重點是要讓被訪者覺得,你不是在考察TA,不用對你“打官腔”。

例如,等會咱們會圍繞着一些問題進行,我問你答即可,希望把最真實的想法告訴我,你的回答沒有對錯之分。

b端客戶需求記錄分析(B端産品用戶訪談指南)7

具體問題就需要根據不同的角色以及工作場景/内容去拟定,可以分為“一般問題”和“深入問題”。

  • 一般問題:被訪者的工作基礎信息、工作習慣、對工作内容/流程的看法等等。
  • 深入問題:可以将工作流程或流程節點拆分為事前、事中、事後,再把這三個階段中對調研相關的重點事情,分成“是什麼”、“怎麼樣”、“為什麼”、“什麼時間”等問題

例如,銷售在記錄客戶信息的節點,我們就可以分為:

  • “最近一次拜訪客戶,記錄了哪些信息?”
  • “為什麼需要記錄這些客戶信息?”
  • “現在是怎麼樣記錄客戶信息?”
  • “在什麼時間點去記錄這些客戶信息?”

問題的順序:先發散,後收斂;

問題的表述:要客觀、中立,盡量使用開放式詞語,避免提出指向性較強的問題。

例如,可以使用:

  • “XXX的原因是什麼?”
  • “可以描述一下XXX嗎?”
  • “XXX是怎樣的?”

b端客戶需求記錄分析(B端産品用戶訪談指南)8

6. 撰寫訪談模闆

除了訪談的問題和回答之外,我們還需要記錄一些信息方便後期整理回顧。

例如,被訪者的姓名、部門、職務、聯系方式——可以是電話或者Email;訪談時間、地點和參與人。

b端客戶需求記錄分析(B端産品用戶訪談指南)9

二、訪談中

按照開場、一般問題(了解被訪者基本信息)、深入問題的順序進行訪談即可

這裡介紹幾個我實踐後總結的注意事項

1. 要根據實際情況适當調整問題

雖然我們準備了大綱,但在實際訪談過程中,可以捕捉被訪者回答裡的關鍵字繼續深挖,提出新的問題

2. 适當收斂

如果發現被訪者的回答太跑偏了,要立馬拉回來,防止變成“工作吐槽大會”,可以提醒訪談時間有限、我們的職責隻是收集信息,沒法做主去改變業務模式

例如,“不好意思,訪談時間有限,為了不耽誤你等下工作,我們再聊一下XXX吧?”

3. 非機密業務,可以不和被訪者強調你在錄音

被訪者得知你正在錄音後,說話就會變得小心謹慎,開始“打官腔”,很多真實情感不敢說

一旦涉及機密業務,可能還需要簽署保密協議,這時就得坦白正在錄音,并和被訪者強調錄音僅供内部使用,不會外洩,隐私和數據安全很重要

4. 把被訪者沒說的材料内容讀出來

訪談過程中,如果被訪者沒把屏幕上或者其他材料上的内容講出來,我們就要把相應的内容讀出來

不然回聽錄音的時候,你隻能聽到“這個”、“那個”……根本不知道在說什麼

5. 留意被訪者在回答時的神情,并适當記錄

6. 傾聽多于回答,讓被訪者知道一直有人在聽他講話即可

7. 追問細節(時間、場景、數量、案例……)激發被訪者更多回憶

8. 重複被訪者的回答

針對被訪者的回答,我們可以通過重複某些一些詞語來得到他的确認,這樣除了拉齊雙方認知之外,還可以引發被訪者繼續展開話題,深入回答

9. 總結被訪者的回答

當被訪者試圖用一大段話去描述一件事情,又找不到合适的詞語時,我們可以幫助被訪者概括,但注意不要引導、篡改被訪者的意思,最好用反問句概括

例如,“你的意思是想說,XXX是這樣的,對嗎?”

b端客戶需求記錄分析(B端産品用戶訪談指南)10

在降低被訪者的緊張程度,提升訪談效率方面,我也總結了幾個小技巧:

  1. 訪談時,可以讓被訪者俯視你,讓對方在心理上有掌控全場的感覺,他就會更放松,更願意說心裡話;
  2. 在被訪者熟悉的工作環境下訪談,訪談過程中可以讓周圍的同事搭話,讓被訪者覺得這是他的主場。
三、訪談後

訪談結束後,我們還要做幾件事情:

1. 複盤反思

最好兩次訪談間隔半個小時,快速複盤訪談中出現的問題(訪談問題、問題表述、訪談時間把控……),提出改進建議或調整訪談問題,做出假設并在下次訪談中驗證。

2. 及時整理訪談内容

抛開主觀意識,真實還原被訪者的表述

3. 結合定量思考總結

如果隻做訪談這種定性調研,得出的結論會比較片面,可以結合問卷的定量調研結果做一個綜合性調研總結。

4. 歸納、提取、分類需求

将訪談中發現的機會點分為幾種需求類型:功能(流程)新增、功能(流程)優化、BUG修複、體驗升級(視覺和交互)、性能優化,整理出可行的需求方案,并迅速安排落地。

5. 繪制體驗地圖&角色畫像

訪談相比于問卷,最大的優勢就在于我們可以直觀了解到用戶的情緒痛點,通過繪制體驗地圖,來得出優化方向。

但要記住一個原則:用心聽,但不照着做。

b端客戶需求記錄分析(B端産品用戶訪談指南)11

角色畫像和用戶體驗地圖的繪制,下次有機會可以再展開講講,這裡面也有一些門門道道~

當然,用戶訪談最好是親身去實踐,實踐出真知,希望大家可以動起來,多找用戶聊聊天,準沒錯!

本文由 @阿G聊産品 原創發布于人人都是産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 Pexels,基于 CC0 協議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