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春秋戰國時期杞國

春秋戰國時期杞國

生活 更新时间:2024-12-29 22:44:43

郯國,是古代曆史上的一個小國,位于今山東省臨沂市郯城縣一帶。對此,在筆者看來,郯城縣這一地名,其實也源自于郯國,類似于山東省日照市莒縣和莒國的關系。郯國故城遺址在郯城縣城北,遺址的東牆和南牆被推平,西牆和北牆局部保存了下來。牆基寬40米,頂部寬15米,殘牆高4米。周長4670米,其中西牆與北牆長度均為1260米,東牆長1370米,南牆長780米。對于郯國來說,始于商朝後期,大約在戰國初期走向滅亡。

春秋戰國時期杞國(郯國始于商朝後期)1

因此,對于郯國來說,存在700多年,這在先秦時期,已經是曆史比較悠久的古國了。以下,就讓我們一起聊一聊郯國的曆史。

首先,就郯國的起源來說,約在公元前十一世紀,商王武丁封其子于炎地(今山東省臨沂市郯城縣)建立侯國,稱炎國。武丁(?-公元前1192年),子姓,名昭,商王盤庚之侄,商王小乙之子,商朝第二十二任君主。武丁在位時期,勵精圖治,促使商朝的國力得到恢複和增強,史稱“武丁盛世”。但是,在商王武丁之後,商朝還是走向了衰落和滅亡。

周武王姬發消滅商纣王後,周武王将炎國封給商王帝乙長子、商纣王的長兄微子啟,歸附于宋國,并允許其獲得爵位,為子爵。微子啟派其裔孫子鸷管理炎地,成為宋國的附庸。因此,非常明顯的是,對于郯國來說,一開始名為炎國,在商朝末年到西周初期的時候,炎國的爵位從原先的侯爵,變成了子爵,這促使炎國成為當時的小國。并且,在筆者看來,郯國和宋國都出自商朝,二者可謂同宗同源了。當然,在周朝時期,絕大部分諸侯國都是出自周王室的,也即國君為姬姓。

春秋戰國時期杞國(郯國始于商朝後期)2

根據《漢書·地理志》等史料的記載:“周爵五等,而士三等:公侯百裡,伯七十裡,子、男五十裡,不滿五十為附庸。蓋千八百國。”這隻能說明一個大緻的概況,并沒有詳盡的說明。不過,在筆者看來,因為爵位實在太低了,這導緻炎國的封地實在是非常有限的,大約隻有現在一個縣的面積。所以,在西周時期,自然缺乏炎國的相關記載了。

在周朝時期,炎國的稱呼之間變成了郯國。郯國在西周的資料非常少,僅有兩件青銅器令簋和召尊可以透露若幹信息。周公姬旦東征後,郯國降服于周王朝。對此,在筆者看來,西周建立之初,商朝後裔掀起了叛亂。所以,當時的郯國,很可能一開始就背叛了周王室。當然,因為周王室派出大軍平定了叛亂,這導緻郯國不得不重新臣服于周天子。

春秋戰國時期杞國(郯國始于商朝後期)3

西周末年,周幽王這位君主在位時,申侯聯合缯國和犬戎進攻周幽王,周幽王與鄭桓公均被犬戎所殺。随後,申、魯、許等諸侯國擁立姬宜臼繼位。姬宜臼為避犬戎之難,于公元前770年遷都洛邑,是為周平王,史稱東周。

進入到春秋時期後,周王室的地位和實力進一步下滑,這導緻齊國、楚國、晉國、秦國等諸侯争霸中原,這導緻郯國等小國面臨着更大的生存壓力。。在此背景下,郯國這樣的小國,逐漸淪為北邊魯國的附庸。根據《史記》、《左傳》等史料的記載,公元前605年,郯國和鄰居莒國爆發了沖突。對于莒國來說,也是位于今山東省一帶的諸侯國,具體位置在今山東省日照市莒縣一帶。莒國和郯國之間的實力,是相差不大的。等到這兩個諸侯國交手之後,齊國和魯國出面調停,避免郯國和莒國的沖突進一步擴大。

春秋戰國時期杞國(郯國始于商朝後期)4

對此,在不少曆史學者看來,在春秋時期,魯國和郯國的關系是比較友好的。對于魯國來說,還想着把公主嫁給了郯國君主。到了春秋末期,吳國興起,郯國又一度歸附吳國,但又被魯國聯合晉國、邾國争了回去。公元前526年,齊國南下降伏徐、莒、郯,但是,郯國君主轉個身又去朝拜魯國君主去了。對此,在筆者看來,因為周邊存在諸多大國,這導緻郯國不得不在各個諸侯國之間周旋,甚至可以說是朝秦暮楚了。而這,無疑和戰國七雄之一的韓國比較相似了。在戰國時期,韓國也是在秦國、趙國、魏國、楚國等大國之間周旋,這也是韓國能夠堅持到戰國末期的重要原因。

春秋戰國時期杞國(郯國始于商朝後期)5

在郯國曆史上,郯子是一位比較著名的君主。孔子曾經帶着弟子去郯國拜見了郯子,虛心求教。關于郯子,有一個“鹿乳奉親”的曆史典故。《鹿乳奉親》是《全相二十四孝詩選》中的第六則故事。該故事講述的是周朝的孝子郯子怎樣冒着生命危險,想方設法得到鹿乳來奉養親人。對此,在筆者看來,正是因為非常孝順,這或許是孔子曾經向郯子虛心求教的原因之一。

最後,根據《史記》、《左傳》等史料的記載,公元前506年,吳王阖闾與伍子胥、孫武攻破楚國都城,這就是著名的柏舉之戰。對此,在筆者看來,柏舉之戰成為吳國崛起甚至稱霸中原的重要之戰。到了公元前494年,吳王夫差又降伏越王勾踐,這促使吳國成為春秋後期的一個霸主。在此背景下,吳國就開始北上,以此和齊國、晉國等大國争霸。彼時,郯國自然也臣服于強大的吳國了。

公元前485年,郯國與魯國、邾國會合吳軍伐齊。齊人為了讓聯軍撤退,殺死挑起戰争的齊悼公。對此,在筆者看來,連齊國都無法抗衡吳國,這無疑體現出吳國的強盛了。不過,需要注意的是,吳王夫差的強大,沒能持續很長時間。在卧薪嘗膽之後,越王勾踐消滅了吳國,成為春秋最後一位霸主。

公元前414年,郯國為越王朱勾所滅,國君郯子鸪被擒。從商朝後期到戰國初期,郯國大約存在了700多年。在郯國滅亡之後,郯國後人以郯作為姓氏。對此,在筆者看來,這樣的例子還有很多,比如魯國滅亡後,後人以魯作為姓氏;齊國滅亡後,後人以齊作為姓氏;吳國滅亡後,後人以作為姓氏等。換而言之,我們現在使用的大部分姓氏,其實都源自春秋戰國時期的諸侯國。

春秋戰國時期杞國(郯國始于商朝後期)6

值得注意的是,在曆史上,除了越滅郯以外,還有楚滅郯國的說法。楚頃襄王這位君主,還有一個弓手對楚頃襄王說:“驺、魯、郯、邳,羅鹫也。......膺擊郯國,大梁可得而有也。”當然,一般來說,郯國被越國消滅的說法,存在較小的争議,而楚國消滅郯國的說法,則缺乏更多的史料記載。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