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次提到,有種極其珍貴嘅茶葉,叫馬骝搣,需要訓練馬骝到懸崖上采集才能品嘗,因而得名。而如果你係一個廣府人,就會知道馬骝其實指猴子。骝乃是一種紅身黑尾的良馬,何解猴子會叫做馬骝呢?坊間最喜歡自圓其說,于是就話馬難馴的話,養隻猴子留在馬旁邊就可以了。另外亦有話西遊記裡面齊天大聖當過弼馬溫,所以猴子就叫馬骝。
看了這個解釋,估計各位亦不太相信。實質唔係箇回事,馬骝個骝其實字寫作夒。夒讀作nau1(係有鼻音的n聲母),字典解釋,夒指猕猴,亦會叫沐猴、母猴(母不是指公母的意思),而不論猕、沐或者母都好,隻是一音之轉,可以理解成一個切音記字。當然馬有大的意思,譬如說馬蜂、馬蠅。所以與動物的馬沒有多少關系。
下面再貼一張字典中關于“夒”字的字形演變,可以睇到甲骨文個“夒”字直頭就係畫出來嘅猴子,後來慢慢演變成夒。或許是夒字太難寫,古時夒有另外一個寫法“猱”,猱字就好記好多,反犬旁加個柔字。《詩經》就有寫到:毋教猱升木,如塗塗附。即係話馬夒唔使教都識爬樹。夒和猱,普通話拼音係nao,一般輸入法都能打出來,都不算生僻字了。好多人都說粵語是鳥語,貶低南方人是猴子,但粵人傳承了如此多的漢語文化,雅俗兼并,若是笑話别人,那他豈不是連馬夒都不如?所以大家無需互相對罵,萬衆一心,提高文化素養,自然國富家強。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