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誅仙》這部小說,很火。
所以改編了電視劇《青雲志》,連續兩季。
差點就糊了。
雖然在很多書粉看來,其實已經糊成鍋巴鏟不起來了,但是對于非書粉來說,可能還好。
IP改編劇一直以來都有一個比較有意思的現象:先播個劇版試試水,再來個影版收收尾。
比如《三生三世十裡桃花》。
比如《法醫秦明》。
比如《最好的我們》。
《誅仙》也是跟得上時代的,隻是《青雲志》結局了好幾年,影版《誅仙I》才姗姗來遲。
作為根據同一部小說改編的電視劇和電影,是一定要和小說放在一起比一比,再互相比一比的。
捋捋劇情,扒扒人設。
隻是比來比去,發現電視劇《青雲志》和小說《誅仙》的關系到底是同出一源還是脫胎換骨,這不太好說:
人設繃着繃着就毀了,劇情走着走着就水了,女主到底是誰?這問題就像是衛生紙泡水了。
而電影《誅仙I》和《誅仙》的關系,也不太好說:
一個在喜劇的邊緣瘋狂試探,一個在正劇的路上一去不返;一個走武俠的馬行狼煙,一個玩仙俠的劍行于天。
但是,雖然說他們和原著的關系都這麼一言難盡,但是他們之間卻是有共同點的:
兩個師姐,長的一樣一樣的。
豆瓣評分,也幾乎一樣一樣的。
男主的感情也差不多一樣一樣的:
田靈兒是順帶,陸雪琪是意外,碧瑤是真愛。
科幻小說有一種設定,叫平行空間,每一個平行空間裡都有一個相同的人再做着不同的事兒。
大約原著、影版和劇版,就是這麼三個平行的空間吧。
說起來《誅仙I》上映到現在,各路評分嚴重兩極分化,吹捧演技的,吐槽劇情的,無語于服化道的。
可以說鼓勵批評的各有半壁江山。
至于到底好不好,真的是不看不知道。
雖然我去看了恨不得自己不知道。
《誅仙I》是仙俠的題材,這樣的影片影片一般評價走四個方面:特效,服化,演技,劇情。
其實這都沒啥可說的。
特效:開篇那塊飛舞的紅燒肉,基本可以表達所有的觀點。
服化道:仙一點,飄飄出塵,俠一分,飒飒英姿,都是可以接受的,但是這仿佛丐幫污衣派和淨衣派日常會面的格調,實在是有點出塵。
演技:沒有王者帶着飛,還有青銅拖後腿,能說什麼?
劇情:見仁見智。
央媒評論說,一部電影,能明确的找出槽點還是不錯的,至少可以有個改進的方向,總好過吐槽都不知從何吐起起。
這話其實挺有道理。
而且這個觀點還可以延伸一下:不要總盯着優缺點,可以深挖深層意義。
換到意義這個角度就有的聊了,因為《誅仙I》好幾個點都比較有警示性。
警示一:基礎很重要影片中死的最具有戲劇性的是誰?
師姐絕對榜上有名。
師姐得死留下什麼樣的教訓?
夯實基礎很重要。
師姐是在救人的時候被一棍爆頭,不幸逝世的。
造成悲劇最大的原因就在于師姐的基礎不好。
記得看武俠小說的時候,總會有打熬筋骨這一說,而且練武的過程中總有對戰演練,就為了鍛煉習武者的身法意識,遇到危險知道怎麼用最小的代價保住命。
仙俠其實是一樣的,隻不過比起武俠,仙俠能耐更大一點,活的更久一點。
而活得久最最基本的就是,你得活着。
所以不管環境是否安逸,至少要有一二保命的手段,還要對身體比較了解,萬一手段來不及施展,至少要知道怎麼護住要害。
那種白紙一張,天真無邪就出門闖蕩的,還能囫囵個活着還活的越來越精彩的,那是主角。
身為配角,保命靠自己。
師姐就輸在這條起跑線上,沒什麼保命的手段隻能拿身體硬抗,還把要害直接送到别人手底下。
隻能說基礎太不紮實了。
哪怕斷個胳膊,打個後背呢,至少還有命在,不用死的這麼……。
警示二:接地氣不能太過仙俠嘛,一般來說出行基本靠飛,能力不夠也可以靠腿,實在神行符都沒有,還可以抓個天上飛地上跑的神奇動物當坐騎。
馬這種東西,在仙俠世界裡,如果不是變異的,又不是為了僞裝入俗世,基本就可以不用了,畢竟速度跟不上要求。
而且,耽誤事。
《誅仙I》的的定位是仙俠,當它拉低自己的格調:趕路騎着馬跑,比賽在黃土地上打鬧。這麼接地氣的套着武俠的外套的時候,問題就有了。
明明知道張小凡的命運軌迹是既定的,沒法改變,卻忍不住想村中慘案沒被阻止的原因就是馬太慢。
再陰謀論一點就懷疑這些人是不是故意的,不然幹嘛不禦劍?
警示三:不是你以為的就是你以為的其實《誅仙I》比《青雲志》還是有很大的進步,至少在海報上,你能看見原文女主陸雪琪的位置了。
不但如此,還有創新,看她們的頭發,一個發髻,兩個包包,三個揪揪。
這分明就是暗示女一女二女三的番位呀。
隻不過看海報的時候以為頭發上的小爪子是從少到多代表一二三。
其實按劇情來看,側重是按頭發上的包從多到少來排的。
這大概算是個逆向思維?
可以總結為:你以為你以為的就是你以為的,其實根本就不是你以為的。
〰〰〰〰〰〰〰〰〰〰〰〰〰〰〰〰〰〰〰
所以說看電影嘛,如果實在不能安可,那就換個角度思索一下,大概也不錯?
當然,最重要的是這樣想完之後,就能自我安慰一下:還好,花給影片的錢死的不算太慘。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