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民俗

 > 保定地區喪葬習俗

保定地區喪葬習俗

民俗 更新时间:2024-06-16 01:12:32

保定地區喪葬習俗?人到老年或病危時,子女提前備下壽衣(含鞋、帽)、壽棺壽衣男有長袍、馬褂、女穿棉襖、長裙,有3件,5件,也有的7件;棺木有123,234或三獨(指棺木的成兩廂、蓋的寸數)人死稱“倒頭”,咽氣後穿上壽衣,口内放一枚銅錢,稱“銜口錢”胸前壓一面鏡子,将死者停放在上房正中的床闆上,俗稱“靈床”,身上蓋白布或白紙靈前擺供桌,燃香、臘燭,并放紙、搖錢樹、金銀山等,大門外挂白紙條,街坊鄰居家在大門口撒黑灰,以示驅邪子女晚輩穿孝衣,載孝帽(俗稱瞎帽子)陪靈請村内“執事”料喪事,“執事”端着盤子,拿着香、紙,領着痛哭的子女晚輩到土地廟“報廟”,亦稱“押紙”,一般停喪期“押紙”7次第二天親朋前來吊孝緻哀傍晚盛殓,放人棺木後,給死者手中放面團子和麥麸子,以備過“狗王莊”、“螞蟻山”晚上到土地廟前燒紙車、馬,謂之“送盤纏”第三天親朋行跪拜禮緻祭,以磕頭數分:五叩禮、九叩禮、十二叩禮……親朋到齊後押全紙,出殡出喪時親朋路祭,孝子扛迎紙幡子、摔老盆男的步行,女的坐車,一路痛哭送棺木至墓地将棺木放在事先挖好的土坑内,由孝子先埋一鍁土後,其他人再埋土,今天小編就來聊一聊關于保定地區喪葬習俗?接下來我們就一起去研究一下吧!

保定地區喪葬習俗(大名風俗喪葬禮)1

保定地區喪葬習俗

喪葬禮

人到老年或病危時,子女提前備下壽衣(含鞋、帽)、壽棺。壽衣男有長袍、馬褂、女穿棉襖、長裙,有3件,5件,也有的7件;棺木有123,234或三獨(指棺木的成兩廂、蓋的寸數)。人死稱“倒頭”,咽氣後穿上壽衣,口内放一枚銅錢,稱“銜口錢”胸前壓一面鏡子,将死者停放在上房正中的床闆上,俗稱“靈床”,身上蓋白布或白紙。靈前擺供桌,燃香、臘燭,并放紙、搖錢樹、金銀山等,大門外挂白紙條,街坊鄰居家在大門口撒黑灰,以示驅邪。子女晚輩穿孝衣,載孝帽(俗稱瞎帽子)陪靈。請村内“執事”料喪事,“執事”端着盤子,拿着香、紙,領着痛哭的子女晚輩到土地廟“報廟”,亦稱“押紙”,一般停喪期“押紙”7次。第二天親朋前來吊孝緻哀。傍晚盛殓,放人棺木後,給死者手中放面團子和麥麸子,以備過“狗王莊”、“螞蟻山”。晚上到土地廟前燒紙車、馬,謂之“送盤纏”。第三天親朋行跪拜禮緻祭,以磕頭數分:五叩禮、九叩禮、十二叩禮……親朋到齊後押全紙,出殡出喪時親朋路祭,孝子扛迎紙幡子、摔老盆。男的步行,女的坐車,一路痛哭送棺木至墓地。将棺木放在事先挖好的土坑内,由孝子先埋一鍁土後,其他人再埋土。

出喪後,家裡人将死者枕頭等物,在門口街上燒掉。死後每七天,子女晚輩上墳燒紙,以寄哀思,至七七日為止。四七時較為隆重,一般親朋都來緻祭。死後一年,三年、十年為大祭,稱辦年頭,亦稱辦周年,将死者“靈魂”請到家中,子女晚輩哀哭祭奠,通知親朋也前來緻哀祀。建國後破除迷信,喪事從簡,也有的土葬改火葬,職工幹部一般開追悼會火化。近幾年來舊時喪葬習俗又有回升,特别是戰友、同學、同事等送禮日盛,有挽帳、禮炮、煙酒、馍馍、肉(一刀)等。

生育

建國前,生男孩謂“大喜”,生女孩謂“小喜”,嬰兒出生第3天,向其外祖母家送喜面,謂之“報喜”,男孩出生12天,女孩出生9天,親朋帶禮品來賀喜,俗稱“辦十二天”、“辦九天”。外祖母家禮品最重,用禮盒擡着雞蛋、挂面、紅糖、小孩衣物及看錢等,禮盒上方懸挂紅綢,男女親屬齊來賀喜。舊俗,産婦未滿月不能到别人家去,回娘家走滿月後才能串門。建國後此舊俗漸破,近幾年來生小孩辦十二天或九天,滿月又興起。

生日壽慶

小孩三歲前過生日,姥姥、姑姨送些小衣裳和錢,并煮雞蛋。青少年過生日,一般吃生日蛋糕,家長買點文具之類,以示祝賀。

成年人過生日,一般吃頓雞蛋長壽面。

年老人過生日稱壽慶,俗謂拜壽,六十生日為大壽,壽慶時兒女送衣物、壽桃等物,親朋送壽酒、壽肉之類,前來祝賀。壽慶人坐上座,晚輩行跪拜禮。老人開始拜壽後必須年年拜壽,不許隔年。

待客

大名曆來以熱情好客著稱,除婚、喪、喜慶設宴請客外,平時來客人,主人到門外迎接,握手,并問“冷不冷”、“熱不熱”、“累不累”等緻謝語。

請客人先進屋,洗手臉,請上坐。接着主人泡茶、倒水、遞煙,節日間還擺上瓜果。随後主人備酒菜,痛飲。一般是先敬酒三杯,同飲三杯,後猜拳行令或實行各種名目的飲酒詞。待客人酒足,再三要吃飯時,方吃飯。一般待客人吃飽後,主人才放下筷子。客人先辭,主人挽留,客人先行,主人送出門外,并說“再見”、“再來”等客氣話,待客人走遠後,主人方可回家。待客時對一般常客較為随便,對新客或遠客更加盛情。

大名風俗習慣。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民俗资讯推荐

热门民俗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