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民俗

 > 臘八節來曆紀念誰

臘八節來曆紀念誰

民俗 更新时间:2024-06-16 07:01:13

臘八節來曆紀念誰?臘八節和釋迦牟尼有關,釋迦牟尼本是古印度北部迦毗羅衛國(今尼泊爾境内)淨飯王的兒子,他見衆生受生老病死等痛苦折磨,又不滿當時婆羅門的神權統治,舍棄王位,出家修道初無收獲,後經六年苦行,于臘月八日,在菩提樹下悟道成佛在這六年苦行中,每日僅食一麻一米後人不忘他所受的苦難,于每年臘月初八吃粥以做紀念“臘八”就成了“佛祖成道紀念日” ,接下來我們就來聊聊關于臘八節來曆紀念誰?以下内容大家不妨參考一二希望能幫到您!

臘八節來曆紀念誰(臘八節是紀念誰)1

臘八節來曆紀念誰

臘八節和釋迦牟尼有關,釋迦牟尼本是古印度北部迦毗羅衛國(今尼泊爾境内)淨飯王的兒子,他見衆生受生老病死等痛苦折磨,又不滿當時婆羅門的神權統治,舍棄王位,出家修道。初無收獲,後經六年苦行,于臘月八日,在菩提樹下悟道成佛。在這六年苦行中,每日僅食一麻一米。後人不忘他所受的苦難,于每年臘月初八吃粥以做紀念。“臘八”就成了“佛祖成道紀念日”。

“臘八”是佛教的盛大節日。以前各地佛寺作浴佛會,舉行誦經,并效仿釋迦牟尼成道前,牧女獻乳糜的傳說故事,用香谷、果實等煮粥供佛,稱“臘八粥”。并将臘八粥贈送給門徒及善男信女們,以後便在民間相沿成俗。據說有的寺院于臘月初八以前由僧人手持缽盂,沿街化緣,将收集來的米、栗、棗、果仁等材料煮成臘八粥散發給窮人。傳說吃了以後可以得到佛祖的保佑,所以窮人把它叫做“佛粥”。南宋陸遊詩雲:“今朝佛粥更相饋,反覺江村節物新。”據說杭州名刹天甯寺内有儲藏剩飯的“棧飯樓”平時寺僧每日把剩飯曬幹,積一年的餘糧,到臘月初八煮成臘八粥分贈信徒,稱為“福壽粥”。“福德粥”意思是說吃了以後可以增福增壽。可見當時各寺僧愛惜糧食之美德。

臘八粥在古時是用紅小豆、糯米煮成,後來材料逐漸增多。南宋人周密著《武林舊事》說:“用胡桃、松子、乳蕈、柿蕈、柿栗之類做粥,謂之‘臘八粥’”。至今我國江南、東北、西北廣大地區人民仍保留着吃臘八粥的習俗,廣東地區已不多見。所用材料各有不同,多用糯米、紅豆、棗子、栗子、花生、白果、蓮子、百合等煮成甜粥。也有加入桂圓、龍眼肉、蜜餞等同煮的。冬季吃一碗熱氣騰騰的臘八粥,既可口有營養,确實能增福增壽。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民俗资讯推荐

热门民俗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