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民俗

 > 中秋節的由來和傳統習俗

中秋節的由來和傳統習俗

民俗 更新时间:2024-06-16 08:35:18

中秋節的來曆和風俗,不隻是寓意團圓美滿,還有多少故事

文/@成長新視點

中秋節,也稱仲秋節、團圓節、八月節、拜月節等,是中華民族僅次于春節的第二大傳統節日,也流行于朝鮮、日本和越南等鄰國。

中秋節的由來和傳統習俗(中秋節的來曆和風俗)1

中秋節的來曆,與古代對月亮的崇拜,及“嫦娥奔月”和“吳剛伐桂”等神話傳說有着密切的關系。所以,中秋節的傳統風俗多與月亮和桂花有關,主要有祭月、拜月、賞月、吃月餅、喝桂花酒和吃桂花鴨等。

一、中秋節的來曆。

中秋節和其它傳統節日一樣,曆史悠久,為逐漸發展形成。古代帝王有春天祭日,秋天祭月的禮制,早在《周禮》中已有“中秋”一詞出現。祭月日期,為農曆8月15日。

中秋節的由來和傳統習俗(中秋節的來曆和風俗)2

中國古時曆法的農曆8月15日,是秋季中的八月中旬,故稱“中秋”。同時,在一年四季中,每季分為“孟、仲、季”三部分,所以,秋季第二個月也叫“仲秋”。

後來,随着文化興盛和文明進步,貴族和文人也跟着仿效皇家,在中秋時節,對着月亮觀賞祭拜,寄托情懷。這種風俗,逐漸在民間廣泛傳播,深入人心,形成了一個傳統的活動。

中秋節的由來和傳統習俗(中秋節的來曆和風俗)3

直到唐朝初年,祭月、拜月的風俗更為人們重視,成為固定節日。《唐書·太宗記》中有“八月十五中秋節”的記載。

随着時代進步,中秋節逐漸得到朝廷和民間的共同追捧,在宋朝已經盛行,至明清時與即與元旦齊名,成為中國主要節日之一。

中秋節的由來和傳統習俗(中秋節的來曆和風俗)4

在中國民間,中秋節的來曆,也伴随着嫦娥奔月、吳剛伐桂和玉兔搗藥等神話故事的廣泛流傳,更增添了節日的神秘色彩和文化底蘊。

二、中秋節的風俗。

1.祭月。據史書記載,早在周朝,古代帝王就有春分祭日、夏至祭地、秋分祭月和冬至祭天的習俗。祭祀的場所,稱為日壇、地壇、月壇和天壇,分設在東南西北四個方向。北京的月壇,就是明清皇家的祭月之地。

中秋節的由來和傳統習俗(中秋節的來曆和風俗)5

随着社會的發展,這種祭月活動,從宮廷及上層貴族逐漸影響到民間,形成了風俗。《禮記》載:“天子春朝日,秋夕月。朝日之朝,夕月之夕。”這個夕月之夕,就是說的夜晚祭祀月亮。

2.賞月。賞月風俗,來源于祭月。民間中秋賞月活動,約始自三國魏晉時期,但影響有限。直到唐代,國家的文化、社會和經濟得到了空前的繁榮發展,傳統文化的發展也收到重大推動,中秋賞月、玩月盛行開來,詠月的詩句名篇疊出,多為歌頌盛世風華。

中秋節的由來和傳統習俗(中秋節的來曆和風俗)6

到了宋代,逐漸形成了以賞月活動為中心的中秋民俗節日,正式定為中秋節,一直流傳至今。但與唐朝比,多傷感之情。

3.拜月。明清時,因時代變遷,人們追求功利性明顯加強,與唐宋時期文人“賞月”的抒情感懷不同,追求富貴、祈求進步、希望成長等情感和願望,成為了中秋節民俗的主流意識。因此,“民間拜月”演變成了人們渴望團聚、和諧幸福的一種形式。

中秋節的由來和傳統習俗(中秋節的來曆和風俗)7

4.吃月餅。月餅,最初是祭祀月神之用。月餅一詞,最早出現在南宋吳自牧的《夢梁錄》中。那時,它隻是像糕點一樣的餅形食品。後來,人們逐漸把中秋賞月與品嘗月餅結合在一起,寓意家人團圓和社會和諧的象征。

最初,月餅為皇家工藝,後傳至民間,清袁枚在《隋園食單》中有月餅的詳細做法。随着時間的推移,社會上有了專門制作月餅的作坊,月餅制作越來越精細,花樣繁多,餡料考究,外觀精美,如“嫦娥奔月”、“銀河夜月”和“三潭印月”等。

中秋節的由來和傳統習俗(中秋節的來曆和風俗)8

這種以月圓寄語人間團圓,以餅圓盼人長壽,用月餅寄托思鄉之情,祈盼豐收、幸福,成為了天下人的共同心願,并被用作禮品送親贈友,聯絡感情,文化内涵不斷豐富。

5.喝桂花酒。入秋轉涼,桂花盛放,不僅味道香,可以欣賞,還可以食用,多用來釀造桂花酒、泡桂花茶、制作桂花糕點等。八月中旬後,桂花開始凋零。人們會收集起來,釀成桂花酒。儲藏一年的桂花酒,味道醇香柔和、餘香長久。次年中秋,會拿出來品嘗、待客、饋贈。

中秋節的由來和傳統習俗(中秋節的來曆和風俗)9

6.吃桂花鴨。在江南一帶,民間除吃月餅、吃桂花糕及喝桂花酒之外,很多人更愛吃桂花鴨。秋季,肥美的鴨子,是“補秋膘”的上等佳品,配上新鮮的桂花,秘制而成的“桂花鴨”,肥而不膩,味美可口,香氣醉人。“桂花鴨”,依然成為了一種時令、時尚的佳品。

中秋節的由來和傳統習俗(中秋節的來曆和風俗)10

一些地方,還有觀潮、燒燈塔、燒香鬥、猜燈謎、玩花燈、點桔燈、舞火龍、月光馬兒、打中秋炮、挂通草燈、偷菜求郎、竊瓜祈子、玩兔兒爺和舞流星香球等特殊風俗。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民俗资讯推荐

热门民俗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