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皇五帝為什麼被困火雲洞?姑且不論傳國玉玺是否是用和氏璧琢制的,秦始皇統一中國後,确實曾令玉工雕琢過一枚皇帝玉玺,稱之為“天子玺”據史書記載,此玺用陝西藍田白玉雕琢而成,螭虎鈕,一說龍魚鳳鳥鈕玉玺上刻文是丞相李斯以大篆書寫的“受命于天,既壽永昌”八字,今天小編就來聊一聊關于三皇五帝為什麼被困火雲洞?接下來我們就一起去研究一下吧!
姑且不論傳國玉玺是否是用和氏璧琢制的,秦始皇統一中國後,确實曾令玉工雕琢過一枚皇帝玉玺,稱之為“天子玺”。據史書記載,此玺用陝西藍田白玉雕琢而成,螭虎鈕,一說龍魚鳳鳥鈕玉玺上刻文是丞相李斯以大篆書寫的“受命于天,既壽永昌”八字。
傳國玺自問世後,就開始了富有傳奇色彩的經曆。傳說公元前219年,秦始皇南巡行至洞庭湖時,風浪驟起,所乘之舟行将覆沒。始皇抛傳國玉玺于湖中,祀神鎮浪,方得平安過湖。8年後,當他出行至華陰平舒道時,有人持玉玺站在道中,對始皇侍從說:“請将此玺還給祖龍(秦始皇代稱)。”言畢不見蹤影。傳國玉玺複歸于秦。
秦末戰亂,劉邦率兵先入鹹陽。秦亡國之君子嬰将“天子玺”獻給劉邦。劉邦建漢登基,佩此傳國玉玺,号稱“漢傳國玺”。此後玉玺珍藏在長樂宮,成為皇權象征。西漢末王莽篡權,皇帝劉嬰年僅兩歲,玉玺由孝元太後掌管。王莽命安陽侯王舜逼太後交出玉玺,遭太後怒斥,太後怒中擲玉玺于地時,玉玺被摔掉一角,後以金補之,從此留下瑕痕。
初,漢高祖入鹹陽至霸上,秦王子嬰降于轵道,奉上始皇玺。及高祖誅項籍,即天子位,因禦服其玺,世世傳受,号曰漢傳國玺,以孺子未立,玺臧長樂宮。及莽即位,請玺,太後不肯授莽。莽使安陽侯舜谕指。舜素謹敕,太後雅愛信之。舜既見,太後知其為莽求玺,怒罵之曰:“而屬父子宗族蒙漢家力,富貴累世,既無以報,受人孤寄,乘便利時,奪取其國,不複顧恩義。人如此者,狗豬不食其餘,天下豈有而兄弟邪!且若自以金匮符命為新皇帝,變更正朔服制,亦當自更作玺,傳之萬世,何用此亡國不詳玺為,而欲求之?!我漢家老寡婦,旦暮且死,欲與此玺俱葬,終不可得!”太後因涕泣而言,旁側長禦以下皆垂涕。舜亦悲不能自止,良久乃仰謂太後:“臣等已無可言者。莽必欲得傳國玺,太後甯能終不與邪!”太後聞舜語切,恐莽欲脅之,乃出漢傳國玺,投之地以授舜,曰:“我老已死,如而兄弟,今族滅也!”舜既得傳國玺,奏之,莽大說,乃為太後置酒未央宮漸台,大縱衆樂。——《漢書·元後傳》。
文中并未提及崩了一角,後世《資治通鑒》等史書中也未見有崩角鑲金的記載,疑為後世演義。
王莽敗後,玉玺幾經轉手,最終落到漢光武帝劉秀手裡,并傳于東漢諸帝。東漢末,十常侍作亂,少帝倉皇出逃,來不及帶走玉玺,返宮後發現玉玺失蹤。旋“十八路諸侯讨董卓”,孫堅部下在洛陽城南甄宮井中打撈出一宮女屍體,從她頸下錦囊中發現“傳國玉玺”,孫堅視為吉祥之兆,于是做起了當皇帝的美夢。不料孫堅軍中有人将此事告知袁紹,袁術聞之,立即扣押孫堅之妻,逼孫堅交出玉玺。後來袁術兄弟敗死,“傳國玉玺”複歸漢獻帝。
三國鼎立時,玉玺屬魏,三國一統,玉玺歸晉。西晉末年,北方陷入朝代更叠頻繁、動蕩不安的時代。“傳國玉玺”被不停地争來奪去。晉懷帝永嘉五年(公元311年),玉玺歸前趙劉聰。東晉鹹和四年(公元329年),後趙石勒滅前趙,得玉玺;後趙大将冉闵殺石鑒自立,複奪玉玺。此階段還出現了幾方“私刻”的玉玺,包括東晉朝廷自刻印、西燕慕容永刻玺、姚秦玉玺等。到南朝梁武帝時,降将侯景反叛,劫得傳國玉玺。不久侯景敗死,玉玺被投入栖霞寺井中,經寺僧将玺撈出收存,後獻給陳武帝。
隋唐時,“傳國玉玺”仍為統治者至寶。五代朱溫篡唐後,玉玺又遭厄運,後唐廢帝李從珂被契丹擊敗,持玉玺登樓自焚,玉玺至此下落不明。
大家覺得如何呢?歡迎留言評論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