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M3358開發闆
閱讀提綱摘要
本PCB設計指南由德力威爾王術平根據《AM335X英文數據手冊2013版》之DDR3章節翻譯、編撰而成,包含AM3358處理器簡介、DDR3與MPU電路連接、PCB堆疊設計、DDR3與MPU布局、DDR3布線區、旁路電容參數與位置、DDR3信号分組、DDR3終端電阻、DDR3參考電壓布線、DDR3數據線走線拓撲與布線規則等實用内容,供廣大PCB設計者參考學習。
圖1 AM3358功能框圖
一、AM3358與DDR3硬件平台簡介1.1. AM3358微處理器型号:AM3358BZCZA100
主頻:1GHz
焊球數量:324pin
焊球直徑:0.5mm
主要特征(見圖1):
●ARM Cortex-A8架構,主頻1Ghz,32位RISC微處理
●支持LPDDR、DDR2、DDR3、DDR3L接口
●支持NAND Flash、NOR Flash、SRAM
●3D 圖形引擎
●LCD和觸摸屏控制器
●可編程RTC和工業通信子系統
●兩路USB 2.0,支持OTG
●10/100/1000M以太網
●2路CAN控制器、6路UART、2路MCASP音頻、2路SPI、3路I2C
●12Bit ADC
●3路32位增強型捕獲模塊
●3路增強型高精度PWM
1.2 DDR3動态存儲器型号:IS43TR16256A-15HBLI
容量:4Gbit(256M x 16)
速率: DDR3-1333Mbps
電壓:1.5V
溫度:-40℃~95℃
焊球數量:96 pin
焊球直徑:0.5mm
時鐘:DDR_CK and DDR_CKn工作的标準速率是303 MHz
數據位寬度:16bit
芯片個數:單片
二、AM3358和DDR3電路連接方式本産品采用單個DDR3和MPU連接,數據寬度為16Bit,外部沒有VTT終結器。連接示意如圖2所示:
圖2 MPU和DDR3連接關系
三、PCB堆疊設計3.1 PCB疊層DDR3布線部分至少需要4層闆,可以再增加層數,用來走其他的信号或者增強信号完整性和提高電磁兼容抗幹擾能力,優先考慮将信号布在第一層,第一層布不完時可以布在第四層,但第四層的走線不能跨越第三層電源分割面。PCB疊層如圖3所示:
圖3 PCB最少疊層方案
3.2 PCB疊層規則
圖4 PCB堆疊規範
如圖4所示:
圖5 DDR3布局規範
如圖5所示:
DDR3布線區域同層内不允許其他非DDR3信号走線,DDR3布線區域的參考平面一定要完整的DDR電源平面或地平面,非DDR3信号可以布在DDR3布線區域下面有完整參考平面隔離的層内,如圖6所示。
圖6 DDR3布線區
六、大容量低頻旁路電容的使用MPU、DDR3需要大體積、大容量的旁路電容。大體積旁路電容盡量靠近MPU和DDR3的電源引腳。但優先考慮小體積高頻旁路電容和DDR信号布線空間,然後再考慮大體低頻積旁路電容。
圖7 大容量旁路電容應用規範
如圖7所示:
DDR3的正常運行是離不開高頻旁路電容的,并且要盡量減小連接在DDR電源和地之間的高頻旁路電容的寄生電感。通常來說,至少做到以下幾點是比較好的:
1、安裝的高頻旁路電容盡可能的多一點;
2、盡量減少旁路電容到需要旁路的CPU或DDR芯片上的電源引腳之間的距離;
3、使用物理尺寸盡量小中容量盡量高的旁路電容;
4、旁路電容打過孔的孔徑盡量大,旁路電容焊盤到它的過孔之間的連線盡量要寬;
5、盡量不要多個旁路電容的焊盤共用一個焊盤。
下表是關于高速旁路電容使用注意事項(如圖8):
圖8 小容量旁路電容應用規範
如圖8所示:
10.旁路電容和電源引腳和地引腳可以共用一個過孔;
11.DDR3一對電源可以共用一個過孔,一對地引腳可以共用一個過孔。
八、DDR3信号分組8.1 DDR3的時鐘網絡分組
圖9 時鐘組定義
CK主時鐘組(差分對):DDR_CK& DDR_CKn;
DQS0數據同步時鐘組(差分對):DDR_DQS0& DDR_DQSn0;
DQS1數據同步時鐘組(差分對):DDR_DQS1& DDR_DQSn1;
8.2 DDR3地址/數據信号網絡分組
圖10 信号組定義
CA地址控制組(單端線):DDR_BA[2:0]、DDR_A[15:0]、DDR_CSn0、DDR_CASn、DDR_RACSn、
DDR_WEn、DDR_CKE、DDR_ODT,以CK時鐘組對齊;
DQ0字節組(單端線):DDR_D[7:0]、DDR_DQM0,以DQS0時鐘組對齊;
DQ1字節組(單端線):DDR_D[15:8]、DDR_DQM1,以DQS1時鐘組對齊。
九、DDR3信号終端電阻應用本例中DDR3芯片内含有針對DQS[x]和DQ [x]的ODT(片内終結器),而CK和ADDR_CTRL既沒有内部的ODT,也沒有外接VTT終結器,但這并不影響信号完整性,可以這樣應用。
十、DDR3的 參考電壓DDR_VREF布線DDR_VREF走線寬度通常為20mil(0.508mm),如果布線空間有限可适當減小寬度。在MPU和DDR的每個DDR_VREF電源引腳附近,就近要放置一個0.1uF的高頻旁路電容。
十一、DDR3的 CK和ADDR_CTL拓撲和布線規則11.1 CK和ADDR_CTL拓撲
圖11 CK組合CA組布線拓撲
所選DDR3型号的CK和CA信号如需并聯端接電阻,就按上圖所示拓撲布線;所選DDR3型号的CK和CA信号若無需并聯端接電阻,忽略AT走線,忽略并聯端接的電阻、電容器。本項目所選DDR3型号為後者。
11.2 CK和ADDR_CTL走線
圖12 CK組合CA組布線方法
所選DDR3型号的CK和CA信号如需并聯端接電阻,就按上圖所示布線;所選DDR3型号的CK和CA信号若無需并聯端接電阻,忽略AT走線,忽略并聯端接的電阻、電容器。本項目所選DDR3型号為後者。
十二、DDR3的DATA線走線拓撲與走線規則12.1 DATA線拓撲
圖13 DATA線拓撲
數據對齊時鐘DQS[x]是點到點的差分信号線,所有數據線DQ[x]是點到點的單端信号線。
12.2 DATA線布線方法
圖14 DATA線布線方法
數據對齊時鐘DQS[x]是點到點的差分布線,所有數據線DQ[x]是點到點的單端布線。
十三、DDR3布線長度規則13.1 CK和ADDR_CTL布線長度規則CK組内差分線要匹配等長;
ADDR_CTL(CA)組内的各個信号線要以CK組為對齊基準,匹配等長;
CK和ADDR_CTL(CA)走線的最大長度可以采用下圖的曼哈頓距離來确定:
圖15 曼哈頓距離計算最長走線
一旦MPU和DDR3的位置固定下來後,采用上圖中曼哈頓距離确定的布線長度就是最長布線長度了;CK和ADDR_CTL(CA)以此線作為基準長度,盡量減少長度偏移;
多個DDR3時,接入DDR3的短的樹樁線和外接VTT終端的短的樹樁線,不包含在長度計算内。
最長布線長度計算公式:CALM=CACLMY CACLMX 300mils;此處額外的300mils作用是給布線空間留有充足的餘量,這裡CACLMY=A1,CACLMX=A2 A3,所以CALM=A1 A2 A3 300mil=2500mil 660mil 300mil=3460mil。
CK和ADDR_CTL(CA)布線長度詳細規則如圖16所示:
1、(A1 A2)長度≤2500mil,允許偏差長度≤25mil;
2、A3長度≤660mil,允許偏差長度≤25mil;
3、單端線AS長度≤100mil,允許偏差長度≤25mil;
4、差分線AS 和AS-長度≤70mil,允許偏差長度≤5mil;
5、單端線端接電阻走線AT長度≤500mil,允許偏差長度≤100mil;
6、差分線端接電阻走線AT長度≤500mil,允許偏差長度≤5mil;
7、CK組合CA組典型的長度為CALM -50mil;
8、CK線和其他DDR3走線間距≥4W原則(線中心到線中心);
9、CA線和其他DDR3走線間距≥4W原則(線中心到線中心);
10、CK差分對内部間距要滿足阻抗匹配的;
11、CK線到其他非DDR3信号線之間的距離≥4 W原則(線中心到線中心);
12、Rcp端接電阻為特征阻抗Zo -1Ω,Rcp端接電阻為特征阻抗Zo -1Ω,Rtt端接電阻為特征阻抗Zo -5Ω,單端特征阻抗Zo為50~75歐姆,差分特征阻抗Zo為單端特征阻抗的2倍。
圖16 CK組和CA組布線長度規則
圖中(n)備注:
(1)CK表示時鐘信号網絡組,ADDR_CTRL表示地址、控制信号網絡組;
(2)盡量使用最少數量的過孔;
(3)當要在DDR3電源層作為參考平面打過孔換層時,需要添加返回電流旁路電容;
(4)鏡像放置;一個放置在頂層、一個放置在底層,呈鏡像重合狀。
(5)非鏡像放置:所有的DDR3在同一層;
(6)盡量減小走線長度;
(7)隻針對ADDR_CTRL網絡組,建議減小長度偏移,但不是必須的;
(8)隻針對CK網絡組;
(9)CACLM是最長的曼哈頓距離;
(10)當走線長度超過1250mils時,允許适當減小線中心到線中心的距離;
(11)不同DDR3的信号線;
(12)CK是差分阻抗歐姆,差分阻抗是單端阻抗的2倍;
(13)外接的VTT終結器是絕對不允許放置在源端(CPU驅動端)。
13.2 DQS[x]和DQ[x]布線長度規則不建議,也不必将所有的數據線匹配等長,但将每1字節的數據匹配等長是必須的。可用曼哈頓距離确定最長走線長度。
圖17 曼哈頓距離确定DQ組布線最長長度
圖18 DQ組布線長度匹配規則
如圖18所示:
1、DQS和DQ線有内部ODT功能,不允許外接終端匹配電阻;
2、DQ0數據組标稱長度≤DQLM0(數據0組的曼哈頓距離),允許偏差長度≤25mil;
3、DQ1數據組标稱長度≤DQLM1(數據1組的曼哈頓距離),允許偏差長度≤25mil;
4、DQS0數據對齊時鐘和DQ0數據組一樣長,允許偏差長度≤25mil;
5、DQS1數據對齊時鐘和DQ1數據組一樣長,允許偏差長度≤25mil;
6、DQ0組(含DQS0)與DQ1組(含DQS1)不用等長,以各自的字節對齊即可;
7、DQ[x]組内走線間距≥3W原則(線中心到線中心);
8、DQ[x]和其他DDR3走線間距≥4W原則(線中心到線中心);
9、DQS[x]組内間距應滿足差分阻抗;
10、DQS[x]和其他DDR3走線間距≥4W原則(線中心到線中心);當走線長度超過1250mils時,間距允許降到最小的4W原則;
11、TI官方文檔規定了CK時鐘線和ADDR_CTRL線匹配等長,DQS[x]與DQ[x]匹配等長,但是并沒有規定CK和DQS[x]匹配等長。但依據德力威爾王術平的設計經驗,建議控制DQS(含DQ)布線長度小于CK布線長度,DQS(含DQ)線盡量最短。
十四、AM3358之DDR3布線規範總結1.走線最長≤63.5mm
2.地址/控制組以時鐘組對齊,長度誤差為2.54mm;數據組一定要比時鐘組走線長度要短,盡量最短;
3.時鐘組組内長度誤差0.127mm
4.地址組組内長度誤差0.635mm
5.數據組内DQS對之間誤差0.127mm
6.數據組内DQ組内誤差0.635mm
7.數據組内DQS與DQ之間誤差0.635mm
8.數據組DQS0與DQS1兩對之間誤差不限,但盡量短;
9.所有線與CLK對齊(Address>CLK>Data)
10.數據0組以DQS0&DQSN0對齊
11.數據1組以DQS1&DQSN1對齊
12.DQS0與DQS1組與CLK組對齊
13.所有地址組與CLK組對齊
14.CPU電源、地焊盤打孔引線≤1.778mm
15.CPU退耦電容打孔距離CPU焊盤≤10mm
16.退耦電容一個焊盤上打孔≥2個
17.CPU電源焊盤打孔≥1個
18.DDR3電源、地引腳焊盤打孔引線≤1.54mm
19.DDR3退耦電容打孔與DDR3電源引腳距離≤3.81mm
20.DDR3退耦電容一個焊盤打孔≥2個
21.DDR3電源、地引腳打孔≥1個
22.DDR3_VREF基準電源線寬度:0.508mm/3W
23.CLK、Address、Data組外間距4W,組内間距3W
24.DDR3的數據引腳靠近CPU一端
25.CPU和DDR3布局的間距:水平25.4mm 垂直38.1mm 之内
26.走線長度=曼哈頓距離 7.62mm
德力威爾電子工程師培訓中心PCB培訓實例
更多PCB培訓、PCB設計培訓、電路闆培訓以及學習PCB設計的技術資料,請參考德力威爾王術平的其他技術博文或者登陸德力威爾電子工程師培訓中心官方網站下載。
作者簡介:德力威爾王術平,嵌入式軟硬件全能設計工程師,應用電子技術獨立研究員,應用電子技術授課講師,德力威爾電子工程師培訓學校創始人。
本文由德力威爾王術平原創,歡迎點贊、收藏及轉發;嚴禁搬運、抄襲及轉載;全網維權。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