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問大家一個問題:有沒有吃過正宗的過橋米線?
過橋米線的精華,就在于湯面上的一層雞油。雞油浮在水上,封住了水的熱量。
在沒有保溫盒沒有電驢的年代,聰明的小娘子就是用這種方式給備考的相公送外賣的。所以正宗的過橋米線,的确是一碗清湯上來,等你把米線配菜一樣樣加進去,等你慢悠悠吃到最後,湯也還是熱的。
當你吃完走出飯館,嘴裡定會留存一股香味,這也是拜雞油所賜。
勤勞的中國人善于将自然的饋贈轉化為美味的食物,這是《舌尖上的中國》講述的核心。
一、有的人會疑問:到底是好還是好?
不急,我們先來看看一隻土雞是怎麼囤了這麼多的油的。
一是食物:
土雞食物來源有兩類,一是純糧喂養,一是野外覓食。因此,食物充足時,土雞們就會把能量轉化為脂肪儲存起來。遇到惡劣天氣食物不足時,土雞依然能保持活力。
二是時間:
土雞的雞苗一般需要兩到三個月的成長期。從農戶喂養到成年,還需要1年多的時間。1年多的慢生慢長,讓土雞最大限度地囤積了油脂,皮下的雞油呈現為金黃色,肚子裡的雞油尤其厚。手巧的人會将雞油煉制成黃油,留着做蔥油餅。
對比之下,飼料雞一般最短40天最長90天就會被出售,定時定量喂養,不存在挨餓的可能性,固定的室内雞籠也不需要脂肪來保暖。最終,還處在成長期的飼料雞體内缺少脂肪,顔色淡黃或者發白。
二、土雞肚子裡的黃油,是正常生長的嗎?
不是每隻雞都有黃油的,雞有黃油是判斷雞養殖時間長短的依據,也是土雞的重要特征。
現在有些養雞場會用油黃钛喂雞,使20多天的雞也能有黃油,以飼料速成雞冒充土雞銷售。
正常養殖情況下(不使用油黃钛)最少得5個月以上才有黃油。
農村的土雞一般養殖半年以上甚至一兩年,這樣的土雞是一定有黃油的。土雞不隻是有黃油,養殖時間長,雞肉都含有雞油。
養殖時間長的農村土雞,雞肉裡含有雞油,炖雞湯時,雞油溶入湯裡,所以不用放任何油,雞湯都是色澤金黃,香氣四溢。
三、雞油多能說明哪些問題?
黃油是雞正常生長的,但是雞是不是正宗的土雞那不是以雞内的黃油來判定的。
當雞養殖的時間較長,吃的又充足,雞一般都會帶有肥油,因為雞養殖了到一定重量後就不會再長大,養的越久營養物質也多,裡面的肥油累積的越厚。黃油越多反而證明養殖的時間越長。
所以呢,土雞雞油多,一方面說明土雞夠地道,是養足時間的最強标志。
如果不想吃得太油膩,可以在炖雞前,先将雞肉焯水,取出一部分油脂。
四、雞油有哪些營養價值?
1.補充營養
雞油裡含有蛋白質、脂肪等身體所需的營養成分,能夠很好的補充身體營養。
在菜裡面加入一些雞油,可以起到開胃健脾、補益強身的作用,對于體虛、食欲不振、身體乏力有很好的緩解的作用,經常食用可以增強人體免疫力。
2.增鮮
雞油和植物油不一樣,含有比較濃郁的香味,将雞油取出來,熬出油脂,炒菜、吃面條的時候加入一些雞油,味道非常鮮美。
由于其屬于動物脂肪,與海鮮、蔬菜一起搭配非常美妙,可以很好的增鮮。
3.美顔功效
雞油裡面含有非常豐富的脂肪,産生的脂肪酸有很好的護膚的效果,但是要注意是不要多吃。
小貼士:
雞油雖鮮,但雞油内含有一定的膽固醇,大量食用可能會有 多餘的膽固醇存積體内,不利于身體健康。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