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常有朋友跟我說,你的孩子們好幸福,你陪ta們玩了這麼多好玩的遊戲,還做了好多有意義的事情,我也很希望可以這樣,可是每天光上班和應付必要的家務瑣事就很累了,真的感覺力不從心。
我特别理解職場媽媽的這種無力感,工作不輕松,家裡又有大小事情要操持,又時常覺得陪孩子玩的不夠多,有點内疚。
每個人的一天都隻有24小時,能做的事情自然是有限的,所以我總會說,完全不用焦慮,不用執着于我的孩子是不是做了這個或者那個,對孩子的陪伴關鍵是用心,而且給孩子做早教也不是隻有做遊戲這一種途徑的,像學齡前的認知,語言和社交情感發展都跟我們與孩子之間的積極交流密不可分,我覺得挺有必要專門寫一寫怎麼和孩子聊天兒這個話題的。
沒有那麼多時間陪孩子做遊戲,但是說話的時間一定還是有的吧?那不如就從這裡入手吧。
把我們家和孩子的日常交流總結成幾個值得分享的點的話有這樣3個方面:
1、認真傾聽
2、 怎麼讓孩子多說點兒話?
3、怎麼主動開啟一個話題?
今天的文章裡有大量的我和孩子們的日常對話,來圍觀一下吧 :)
1
完美的交流
從認真傾聽開始
傾聽是一種重要的能力,而且不是任何人都具備的一種能力,比如有的人可以通過音頻來學習知識,有的人不管聽什麼總是聽了個開頭就走神了,這就是不同人的傾聽能力有差别。
不過我認為任何能力都可以通過有意識的刻意練習培養起來,練習的次數和強度上去了,就會慢慢的形成習慣,我覺得有傾聽的習慣是一件讓親子關系很受益的事情,因為孩子渴望關注,渴望我們好好聽ta說話,不管ta說的話是不是符合成年人的認知和邏輯。
我這些年帶着孩子們接觸過各式各樣的人,從學校的老師到其他孩子的家長,從超市的收營員到家裡的維修師傅再到街頭表演的藝人,我覺得西方人整體上在傾聽和關注孩子這一方面做的很好。
比如我牽着孩子碰到了某個熟人時 - 這跟抱着孩子不一樣,這種情況下孩子的個頭小往往容易被忽略,對方不會隻顧着跟我說話,一般都會彎下身來正式的跟孩子打招呼,和孩子有一些交流。
我講兩件關于傾聽的小事吧。
去年冬天我們在一家室内水上樂園度假,頭一天晚上就在園内的一家餐館吃自助餐,那天弟弟玩了一天也不累,吃完晚飯的點了還興奮的很,我們吃好了往外走時,弟弟迎面碰到了一位端着盤子的女服務生,他就湊上去跟人家搭讪,至于搭讪的方式就是沒頭沒腦的講起了蝙蝠俠。
那位年輕的服務生就蹲下來認真的看着他,聽他說了足有一分鐘的時間,最後弟弟說道:你知道嗎,蝙蝠俠有時候好有時候壞的。
看到弟弟講完了,服務生就說道:是這樣啊,我猜蝙蝠俠就跟你一樣吧?(I see. I guess you are the same right?)意思是“有時候好有時候壞這就像小朋友一樣呀”。
我和S先生在一旁聽了馬上笑出了聲,沒想到小姑娘年紀輕輕,說話卻充滿了幽默和智慧,這個回答說是神來一筆也是可以的。
後來我想起這一幕還覺得哪怕是我自己也不一定能耐着性子聽弟弟神神叨叨蝙蝠俠那麼久呢,那位服務生除了機智,真的是很專注投入的在聽一個3歲男孩說話。
好的交流是從認真傾聽開始的,我對此很有體會。
有很長一段時間Mia都喜歡跟我談論她班上的同學,每天接她放學回家在車上,或者吃晚餐的時候,她就會說起誰誰誰今天怎麼樣了,我每次都會認真聽,時間長了我對她常說起的那些同學都有了幾分了解。
比如她經常和R一起玩,但是從她的講述中我知道R的性格是頗有幾分的霸道的,有一回我留意到她有好些日子都沒有提到過R了,覺得有點奇怪,于是就問道:那你今天和R做什麼呢?
Mia聽了有點不開心的說:我沒有和R玩,因為她不禮貌。我心想果然有狀況,便接着問:是這樣嗎?她怎麼不禮貌了?Mia就說了好幾件事情,我們就借着這個機會聊了好多,當然也講到了以後碰到這樣的情況可以怎麼做。
你看,這一番重要又有意義的談話都是從傾聽開始的,因為我一直以來的認真聆聽讓我能捕捉到孩子聊天中的細節和隐藏信息。
2
怎麼讓孩子多說點兒話?
不知道你有沒有過這樣的感覺,你想跟孩子多說點兒話,可是ta的話匣子卻不容易打開,通常一兩個回合後對話就很難進行下去了,甚至幹脆一句“我不知道”讓你不曉得如何接下去好。
我覺的要讓孩子多說話,我們不妨先留意一下自己說話的習慣和方式,有時候是不是并沒有給孩子說話的機會,或者沒有營造一個鼓勵孩子繼續說下去的氛圍?比如自己說的太多了,自然沒有孩子說的份兒了,或者和孩子說話時缺少一些開放性的提問和引導?
一段對話交流中,如果想讓孩子來“主說”,那我們扮演的角色隻是去适當的推動對話,不能喧賓奪主,最常見的“推動方法”有:
1. 簡單的重複孩子剛剛說過的話,可以根據情況加上驚訝,疑問或者其他的語氣。
比如孩子們跟我說:媽媽,今天有library bus (巴士圖書館)到我們學校來了!
我會說:今天library bus去你們學校了,真的嗎?/不可能吧?/我不相信。
然後孩子們就極有可能接着講一些跟library bus有關的事情,比如巴士長什麼樣子,大家在巴士上做了什麼等等,這樣才能讓我相信巴士真的到了ta們學校裡呀。
根據我的經驗,這是一個非常簡單又有效的激發孩子就一個話題展開來說的方法,不信你今天就試試?
2. 就孩子的講述順勢提出一個細節問題
接着library bus的例子講,比如Mia可能會說巴士上有好多的書,我們要排隊上去,然後每個人都可以選一本來讀。
那麼我會說:你選了一本什麼書呢?
如果Mia說了某一本書,我就可以接着問一問關于那本書的内容,這又可以聊上幾個回合了。
隻要有心,不管孩子講的是一件什麼樣的事情,你總可以找到一些值得提問的細節地方,一般來說“你做了什麼(what)?”和“你是怎麼做的(how)?”都是很常見的細節提問。
3. 把孩子提出的問題抛回給孩子
3,5歲的孩子正是十萬個為什麼的階段,一般隻要孩子提問,不管我知不知道答案,我都會習慣性的先說一句類似的話:對啊,怎會這樣呢?你覺得為什麼?
今年剛開春兒的時候姐弟倆各自種了一盆草莓,這個月初就陸續有草莓果實冒出頭來了,我們把兩盆草莓放在了側門外面,因為那裡有很充足的陽光,可是那裡也是各種小動物經常出沒的地方。
有好幾次姐弟倆看到青草莓變紅了一點點,心裡美滋滋的,想等草莓完全熟了再摘下來,可是往往第二天去看就發現草莓不見了,或者被咬掉了一半。
姐姐就很沮喪的說:我不要我的草莓總被動物吃掉!這裡她的問題其實是,我們要怎麼辦?
當時我心裡已經有了主意,我打算把草莓改放到後面的陽台上去,這樣小動物沒法進去,陽台在西面,雖然上午沒有陽光,但是現在夏天日照時間長,下午的陽光還是很充足的。
不過我沒有先說出我的想法,而是問姐弟倆:是啊,我也不喜歡動物吃掉草莓,有什麼辦法可以讓它們吃不到呢?
姐姐就說:我們要一個門(gate)。然後她又馬上表示,可這樣動物還是可以跳進去。
弟弟接着說:要一個屋頂那麼高的門。
姐姐可能受到弟弟的啟發,說道:哦,我知道了,我們要一個門,還要一個屋頂,這樣它們就進不來了。
......
倆人來來回回說了好幾個點子,我就提醒ta們:你們想的這些辦法都可以,隻是你們都在想要把現在放草莓的地方怎麼辦,我們能不能給草莓換一個地方呢?
姐姐問:那換到哪裡呢?
我說:你不是在學校學了植物生長需要陽光嗎,那麼哪裡既有陽光,小動物又不能進去呢?
最後在我的提示下姐弟倆也想到了把草莓搬到廚房後面的陽台上去。
搬到陽台上後終于可以吃到自己種的草莓了
如果我馬上就把我的答案告訴了姐弟倆,那我們就不會有這番讨論了,孩子們就失去了一個可以思考和解決實際問題的機會。
還有很多時候,面對孩子的問題,我們也沒有答案,這個時候就讓孩子了解一點:不知道不要緊,正好可以一起讨論,然後再查詢資料去驗證。
4. 提開放性的問題
上面說到的“怎麼能讓小動物吃不到草莓?”就是一個開放性問題,事實上所有詢問觀點,想法,建議的問題都屬于這個範疇。
當我們進入開放性的讨論環節時,我有16個字的劃重點:不去評判,認真傾聽,及時回應,熱情參與。
上周四我照例從學校接上孩子們去上遊泳課,那天路上有點堵車,我們火急火燎的趕到遊泳館,我都沒顧得上看泳池裡的情況就把姐弟倆先拉去換好了泳衣,可是從更衣室裡出來卻看到遊泳館内冷冷清清的,泳池裡也沒有人,我就跑去前台問怎麼回事。
結果工作人員跟我說,很抱歉,剛剛遊泳池裡發生了一點意外,我們不得不零時取消了下面的課程,家長和孩子們都回去了。
我一聽很失望,也有點氣惱,就問道怎麼取消了課程也不打電話通知一下?她說實在太突然,來不及通知了。我就問到底發生了什麼事呢?
她說的比較含蓄:Oh,a baby just went to the bathroom,意思是,有小寶寶在池子裡上了個廁所,站在一旁的姐弟倆可能沒聽明白是怎麼個情況,後來在開車回家的路上,ta們就問我,媽媽,為什麼我們今天不能遊泳啊?
我說,因為有個小寶寶的紙尿褲沒系好,ta把臭臭拉到遊泳池裡了,所以大家暫時不能去水裡面了。
姐弟倆一聽就樂了,兩個人來回的說,什麼?小寶寶拉臭臭到水裡面了!好crazy!哈哈哈哈!
我一看倆人對這個話題這麼“感興趣”,就問ta們,那遊泳館的人該怎麼把遊泳池裡弄幹淨呢?不然下次我們還是不能上課呢。(開放性問題)
弟弟說:就是,這可怎麼辦呀?
姐姐說:ta們要戴上手套下去把臭臭拿走。
弟弟在旁邊表示好惡心。
我說:是要把臭臭拿走,可是遊泳池裡面的水還是很髒啊。
弟弟這下說道:要把水都放走。因為倆人洗澡的時候就喜歡去放空浴池裡的水,這個ta們比較有經驗,很快就想到了。
姐姐接着說:對,然後再放上新的水。
我還補充了一點,可能在放上新的水之前,還要把遊泳池裡消毒一遍才行。最後我們都同意如果小寶寶的紙尿褲沒穿好可能會帶來不小的麻煩呢!
那個傍晚我們雖然沒上成遊泳課,但是車上的一番聊天讨論卻将之前的失望和不快一掃而光了。
5. 遊戲力
我是一個推崇适當的運用遊戲力來解決一些育兒難題的媽媽。
上一周姐弟倆剛剛參加了科技館的夏令營,是5個半天的夏令營,我中午接了倆人一般會先在市裡吃個午飯再回家,等餐的時候我會問問ta們今天在夏令營都做了些什麼。
去科技館參加夏令營
有幾次ta們不願意說,就用一句“我不知道”,“我忘記了呀”敷衍我,我就說:忘記了呀?那好吧,那我有魔法可以讓你們記起來。
于是我就裝模作樣的把手掌輕輕的放到倆人的頭頂(像武俠小說裡的人傳功夫一樣),口中念了一句自己也聽不懂的咒語,然後對ta們說:我已經給了你們魔法,你們想起什麼來了嗎?
這下倆人來興緻了,上趕着跟我說ta們做了些啥,說完了一件還讓我繼續給魔法才說下面一件。
不怪我愛用遊戲力啊,因為真的很好用又很有趣。當然,有的時候孩子就是不想說也沒必要勉強。
3
怎麼主動開啟一個話題?
孩子其實是很喜歡聽大人說話的,我們平常主動去和孩子聊天有兩種情況,一是不帶任何目的閑聊,二是有的放矢的問些問題。
S先生就是一個喜歡和孩子們閑聊的人,有一陣子Mia經常跟我說些有意思的事情,比如,媽媽,我知道你和爸爸以前是好朋友,有一次你回中國了,你和爸爸就互相打電話,你從中國回來的時候,爸爸還去機場接你了!
我聽到心裡還疑惑了一下,又一想,好像是有這麼回事,就問她:你是怎麼知道的呀?她說,是爸爸告訴我的。
原來爸爸每晚睡前都會和她聊會兒天,話題也多跟家庭成員有關,這讓我發現孩子很喜歡聽爸媽小時候和自己小時候的事情,每次隻要一講到這些ta們就要追着問好多問題,而且你說過一次ta們就記得牢牢的,以後還會時常提醒你:媽媽,你記得嗎,你(我)小時候如何如何了。
有一回我們看見一個咬着奶嘴的小寶寶,我就跟姐弟倆說:Mia,你小時候特别喜歡奶嘴,總是含着奶嘴吮吸的津津有味,所以那時候我們家有好多奶嘴;Ian,你小時候正好相反,你一點都不喜歡奶嘴,每次我把奶嘴塞給你你都會吐出來,我後來就把家裡的奶嘴全都扔了。
倆人聽了這個事情覺得特别好玩,又纏着我講了好多ta們小時候的事情。
我會想,為什麼孩子們這麼喜歡聽自己小時候和父母小時候的事情呢?也許因為父母的小時候ta們不曾參與,但是又很好奇爸爸媽媽還是孩子時是不是跟我們一樣?對于自己小時候,ta們也沒有太多的記憶,但是去認識和了解自己應該是人類固有的天性吧?
閑聊是一件特别增進親子感情的事情,因為它沒有目的,沒有說教,沒有任何壓力,隻有純粹花時間在一起的快樂。如果你暫時不知道從何下手閑聊的話,就從聊聊自己或者聊聊孩子們小時候開始吧!
不過,有時候我們也會帶着啟發孩子思考或者讓孩子了解某方面知識的目的主動去跟孩子聊天,尤其是我在這方面做的比較多。
選到一個好的聊天話題很重要,這要求我對孩子們各方面的發展都很了解,也要對ta們的興趣,愛好,和最近做過的事情心中有數。
比如前幾天我給Mia讀睡前故事,房間裡有點熱,我看Mia都有點出汗了,就拿起手中的書給她扇一扇,我想起我們剛剛看過小鎮上的熱氣球升空,當時就了解了一些跟“空氣”有關的知識,所以我就問她:Mia,你知道為什麼我拿起書一扇就會有風嗎?
小鎮上的節日熱氣球表演
Mia想了一會兒後說:我不知道,為什麼會這樣呢?
我說:因為書的移動讓周圍的空氣也跟着流動起來,空氣一流動就成了風。
她接着問:那我的手和腳動的話也會有風嗎?
我說:你試試看就知道了啊!
她就試了試,果然能感覺到微弱的風拂過,這還不算完,她的目光在房間裡掃了一圈,又問我:那我開門的時候也會風嗎?
我說:是的,開門的時候也會有風,不過你輕輕的開門時可能感覺不到。
她又想了一會兒接着問:那外面的風是怎麼回事呢?
我愣了一秒鐘才明白過來,原來她是指外面又沒有人在扇風,那怎麼來的風呢?
這真是個好問題,看來真的不能低估了孩子的洞察力。
這也讓我更加确信了通過聊天主動帶孩子去探索一些話題的意義所在,而且你常常會發現自己的知識儲備也不夠,要跟孩子一起去學習。
比如對自然界風形成的原因,我雖然大體上了解,但是我不确定我是不是可以在不借助任何圖片或者道具的情況下跟5歲的孩子解釋清楚,所以後來我們就找到了相關的科普書一起來讀。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