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即将到來的S22賽季王者榮耀會進行許多簡化,其中較為關鍵的一點便是:玩家終于能輕易分清對抗路與發育路了。
其實對抗路與發育路這一概念在王者榮耀中出現的并不算早,在S17賽季之前,王者峽谷幾乎是中心對稱的形狀,雙方的上下路除了視角不同以及主宰和暴君随機分布外,再無太大區别。因此長久以來,榮耀玩家都是以上中下路來區分峽谷的各條路線的。
不過随着S17賽季的更新,峽谷迎來了劇變,藍方的上路改名為對抗路,下路則改名為發育路。斯時玩家亦可根據主宰與暴君的位置将對抗路稱為大龍路,發育路稱為小龍路。
當時對抗路的一大特點便是遠程兵擊殺後可提供一定的生命恢複,似乎是為了強化玩家的線上續航而設定的,略顯雞肋。因此在之後的版本更新中将血包兵改成了經驗兵。
而發育路則要相對舒服多了,擊殺遠程兵後可獲得更高的額外金币獎勵。有利于玩家在前期便将雪球給滾起來。
同時對抗路與發育路的地形也略有不同。對抗路的防禦塔更遠離兵線,而河道草叢則更接近于兵線。因此鎮守對抗路的英雄在面對敵方打野、中單的支援時很難做到提前發現,并龜縮于塔下,所以實戰中很容易被遊走gank。
而發育路的防禦塔則進行了前移操作,同時河道草叢的位置也進行了調整,使得發育路玩家的視野極其寬闊。更短的線 更多的錢 更開闊的視野=更迅速的發育。
看上去對抗路和發育路區别頗多,似乎很容易區分。然而實際上對于新老而言,如何區分對抗路與發育路仍舊是一項難題。比如像姐夫這種從上古版本便開始玩遊戲的老玩家,已經在數年的時間内養成了射手走下、戰士走上的習慣,選個宮本武藏不自覺的就想往上路走,至于新手則更難以判斷對抗路和發育路的的區别了,不仔細觀察根本分不清對抗路和發育路,隻能在隊友出門後走向一條空着的路而已。
好在這一問題終于是在S22賽季更新中得到了徹底解決,如下圖所示,當玩家選擇好英雄并進入遊戲後,會在泉水門口看到兩個明顯的标志,其中雙刀交錯的便是對抗路标志,而彎弓搭箭的自然是發育路标志。
并且當玩家進入遊戲後還将有藍色/紅色的粒子特效提示玩家應該走哪條路線。如下圖所示,當狄仁傑身處藍方時,下路便是發育路,因此會有藍色粒子特效路徑标明去路;而當狄仁傑身處紅方時,上路是發育路,則會有紅色粒子特效标明路徑。
當然按照老方法也可進行判斷。S22賽季小地圖的圖标進行了優化,如今玩家可以更加輕易判斷主宰與暴君的位置了——站着的是主宰,靠近對抗路;趴着的是暴君,靠近發育路。生動形象。再不濟,玩家到達線上後,也能通過觀察有沒有傳送門空地來判斷自己是否身處對抗路與發育路吧。
若實在是神經比較大,直到兩分鐘暴君、主宰刷新才意識到自己走錯路了,還能通過傳送門來直接折躍至發育路。
這波為了讓玩家區分對抗路和發育路所進行了優化,可真是稱得上煞費苦心了~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