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領讀論語第十篇

領讀論語第十篇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2-23 22:28:12

領讀論語第十篇?【原文】6·28 子見南子(1),子路不說(2)夫子矢之曰(3):“予所否者,天厭之天厭之(4)”,下面我們就來聊聊關于領讀論語第十篇?接下來我們就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領讀論語第十篇(一起通讀論語第80課)1

領讀論語第十篇

【原文】

6·28 子見南子(1),子路不說(2)。夫子矢之曰(3):“予所否者,天厭之!天厭之(4)!”

【注釋】

  (1)南子:衛國靈公的夫人,當時把持着衛國政權。據說很漂亮,但名聲不好,和前面說到的美男子宋朝就有一腿。所以子路覺得孔子不該見這種人,搞得孔子指天發誓。我們前面說子路敢給老師甩臉子,就是指這事。

  (2)說:同“悅”。

  (3)矢:同“誓”,此處講發誓。

  (4)所:“所……者”,相當于“假如……的話”。否:不對,不是,指做了不妥當的事,非禮之舉。

【譯文】

  孔子見了南子,子路不高興。孔子發誓說:“我如果有非禮之舉,讓上天厭棄我吧!讓上天厭棄我吧!”

【原文】

6·29 子曰:“中庸之為德也(1),其至矣乎!民鮮久矣。”

【注釋】

  (1)中庸:中,無過無不及。庸,平常。中庸是一種不偏不倚、折衷調和的思想,宋儒又進一步發揮。朱熹專門從《禮記》中抽出《中庸》這一章,和《論語》《孟子》《大學》合稱四書。

【譯文】

  孔子說:“中庸作為一種道德,該是最高的了吧!人們缺少這種道德已經很久了。”

【原文】

6·30 子貢曰:“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濟衆(1),何如?可謂仁乎?”子曰:“何事于仁?必也聖乎!堯舜其猶病諸(2)!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能近取譬(3),可謂仁之方也已。”

【注釋】

  (1)施:舊讀shì,動詞。衆:指衆人。

  (2)堯舜:病諸:病,難。諸,“之于”的合音。

  (3)能近取譬:能夠就自身打比方。即推己及人的意思。

【譯文】

  子貢說:“假若有人能給老百姓很多好處,普遍周濟大衆,怎麼樣?可以算是仁人了嗎?”孔子說:“豈止是仁人,簡直是聖人了!就連堯、舜都可能為此犯難。至于仁人,就是自己想要立身,也要幫助别人立身;要想自己過得通達,也要幫助人家通達。凡事能就近以自己作比,而推己及人,可以說就是實行仁的方法了。”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