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管理責任不到位

管理責任不到位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1-25 07:31:57

(本文首發于“劉潤”公衆号,和160萬讀者一起洞察商業本質,歡迎訂閱)

責、權、利,就是責任、權力、利益。

“錢少壓力大,幹活沒動力。”

這是責任大于利益,責任大于權力。這事做好了,對我沒利;這事也做不好,因為沒權。

“員工消極怠工,說一做一,絕不做二。”

“上級貪圖利益,處處争功,卻不擔責。”

“老闆幹員工的事,員工讨論國家大事。”

這是公司的管理系統,出現了問題:責權利的等邊三角形被打破了。

這叫“責權利不對等”。

而擺不平責權利,就做不好管理。

大到CEO,小到前台,任何一個工作崗位,都要擺正這三者之間的對等關系。

就像少林寺的《易筋經》和《洗髓經》是修煉絕世武功的基石,是最厲害的功法。

“責權利對等”,就是管理的獨門心法。

五個字聽起來簡單,理解容易,做到很難。

我們以前寫過很多如何做好責權利的文章,但它的難度和關鍵點是什麼?如何修煉?

我們今天來講講。


1

一切從“利”開始

“所有一切的錯,都是老闆的錯”,這句話對不對?

對。老闆,因為所有的利都在你這兒,所以責在你這兒。因為責在你這兒,所以權在你手上。

利-責-權,責權利的基本心法,是從“利”開始的。你因此要為公司承擔無限責任,同時也享受了一切的權力。

現在,我們把老闆理解為一個責權利最大的總包,一刀刀往下切,分包給每一個具體的職位。

每一個具體的職位上,最終也要責權利完全對等。

但凡有一個地方不對等,就是你管理的漏洞。

比如,老闆要“又多又好又賺錢”,研發部領到任務“研發出一個産品”,于是公司出現“責任真空”,自然出問題。

這是管理的底層。

再向上一層建設,是考核制度、薪酬激勵等等。

如果底層不對,三角形地基不牢,往上搭再多的功法,都難逃功虧一篑。

“責權利對等”這事,經濟學、管理學一直在研究,但是沒有完美解。

責權利對等,難在平衡,是管理者一輩子的修煉。

怎麼來修煉呢?

我給大家四組關鍵詞:

效率和效果,意願和能力,管理和治理,結果和過程。

我們一個一個來說。


2

高效率不一定等于有結果

第一組關鍵詞,效率和效果。

管理上有兩個詞,經常被混用。

一個叫efficiency,效率。一個叫effectiveness,效果。

效果是什麼?

比如,“多快好省”

我要種一顆蘋果樹,我希望這顆樹上結的蘋果越多越好,每一個蘋果,越大越好。

這是“多”和“好”,是效果

但是,我的蘋果樹,别人是三個月結果,我能不能一個半月結果?别人用了兩噸肥料,我能不能一噸搞定?

這叫“快”和“省”,是效率

多快好省,我們其實在研究“效果和效率”兩件不同的事。

區分這兩個詞,目的是在設計責任的時候,問問自己,你要追求的到底是什麼?

今年推進了60個項目,你到底是要研發效率提高10倍,還是最終多做成幾個項目,實現産品變現?

你要的是結果,提高成功率,還是提高效率?

成功絕不僅僅靠效率能辦到,因為高效率不一定等于有結果。效率≠效果。


3

激勵,永遠不能解決能力的問題

第二組,意願和能力。

意願是,一個人做一件事,有沒有動力,有沒有願望,有沒有積極的态度。

能力是,他會不會做,懂不懂怎麼做,能不能做好。

60個項目,想做8個,最後成了3個,到底是意願,還是能力出了問題?

如果是意願出問題,通過激勵、文化、願景、價值觀來解決。

但是,如果是能力出問題,怎麼解決呢?

靠培訓、工具、系統、經驗、叠代,等等。

我們要知道的是,每一個手段,對應解決的是不同的問題。

激勵,永遠不能解決能力的問題。

僅僅認為管理就是激勵,認為把激勵措施做到,大家就能如狼似虎,這是不夠的。

激勵,解決的是上上下下,目标相容的問題。

能力不夠,要靠資源補給,給授權。

授權,授權,但往往動作變形,很多人授的是“責”,而不是“權”。

“這事你負責了,你負責到底”,“錢和人,你要用的時候,來找我商量一下”。

商量一下,就意味着權還是在我這兒。

我們很容易把一個責任分出去,但是不給利益,不給權力。

隻有真的擁有決策的權力,才能真正去分配資源,調配人和錢。

責權利分配裡面,想清楚,什麼是意願問題,什麼是能力問題。

利,解決意願問題。權,解決能力問題。

意願和能力不能混為一談。

對症下藥。


4

“目中無人”,

你眼中是責權利對等的崗位

第三組,管理和治理。

帶團隊,是個人成長路上必經的一道坎。

這道坎是什麼?

交付結果,不再通過自己來完成,而是通過其他人。

你能眼睜睜看着别人在你眼皮子底下,把事情做砸,然後通過做砸的方式讓團隊成員獲得成長。

然後,随着隊伍越來越大,你還要學會從管理走向治理

管理是,我要不要和員工做一對一的對談。我怎麼能手把手指導你?你這件事情為什麼總做不好?有什麼煩心事,我們聊聊?

這在組織人少時管用。

治理是,我怎樣設計組織結構,設計制度讓你把事情做好,怎樣匹配責權利關系。

如果要管一個國家,隻能用治理。去設計國家的結構、劃分部門。

治理可以理解為硬件問題,管理是軟件問題。

從一個組織的管理者成長為治理者,他的眼中從一個個的人,變成全是組織,全是結構。

所謂“目中無人”。

你的目中,看的不是人,看到的都是一個個責權利對等的職位。

如何判斷有沒有做到治理呢?

有一個小辦法。

當CEO往公司一坐,你發現你的每個員工都比你着急。

着急,是因為他明确拿了“責”,你又給了足夠的“利”。

這時你應該狂喜,說明你的治理結構搭的很好。

如果不是,那說明你要通過管理手段來解決問題。但管理,畢竟覆蓋的人群小,且效果短暫。

這是管理和治理,有巨大的差别。


5

開口就向員工要結果,

是不成熟的表現

第四組要平衡的是,結果和過程。

初創公司,常常更容易去管理結果。

“别跟我談你多辛苦,就告訴我結果做到了嗎?”

管理者很喜歡開口就向員工要結果。

但公司做到一定規模,這樣是行不通的。

作為一個管理者,治理者,你之所以能夠領導一個團隊,是因為你把如何做成這件事想明白了,而不是把“如何做成”打成一個包,壓給員工。

說,“我也不知道如何做成,反正你幫我把它做出來。不然要你幹嘛?”

小公司才這麼幹,大公司一定不能這麼幹。

大公司,一定要看過程。

什麼意思?

你的目标是做出“又多又好又賺錢”的新産品,你自己知不知道怎麼做?

如果你真的知道,就把它拆成流程、拆成過程。

比如有15個步驟,每個步驟設定1個階段性目标。每個步驟能拆解,成功經驗才能複制。

管理過程,對人才的要求會降低,成功的概率會提高。

如果你自己做不到,但你相信有人能做到。這時,你就得把“又多又好又賺錢”這個結果,打包給一個項目經理去負責,結果的收益同時也給到他。

這就是所謂的合夥人了。把立項變為合夥的方式,項目經理自己掏一部分錢,成功之後也能相應分得更高的收益。

還是60個項目,分給10個項目經理,由于自掏腰包了,他們會積極否決掉一部分不可能成功的項目,集中精力更努力去做成剩下的,成功概率大大提升。

所以,到底要在結果上,還是在過程上做管理,是一家公司成熟度的重要表現。

一開始還不夠成熟時,先用結果來管理,但責權利一定要對等下去。

當你開始慢慢成熟,一定要走向過程管理,把最後怎麼能做成的這個過程,流程化,應用于未來批量化的生産。

走向成熟,一定要學會管過程,流程化。


最後的話

從遊擊隊到正規軍,公司想長大,要懂得用一套真正的管理辦法,去管理公司。

而這套真正的管理辦法,最底層的邏輯就是“責權利對等”

我的公司從一開始的4個人,成長到現在13人,看起來“很小”,其實“很複雜”。

我可能“管理”不過來了。我們要“治理”。必須定義好責權利的關系,依靠一套規則、邏輯、制度自我運轉。

你要什麼權,就擔什麼責,拿什麼利。

關于責權利法則,我們隻有一條公理:

創造最大價值的人,獲得最大的收益。

因為一個公司好的管理制度,是不讓弱者占強者的便宜。是責權利對等。

擺平責權利很難,這是管理者一生的修煉。

關于如何平衡,如何修煉,今天和你分享了四件事:

效率和效果,意願和能力,管理和治理,結果和過程。

好好體會,做決策的時候,多問問自己:

“我這件事,是為了效率還是為了效果?我這打法,是管理還是治理的打法?

這件事,我是該管過程,還是結果?出問題,是意願問題,還是能力問題?”

“亂拳打死老師傅”,也無法保證每次都打中。

問清楚,解決的手段才會有針對性,有章法。

祝,管理有章法。修煉順利。

管理責任不到位(擺不平責權利何談管理)1

如果你覺得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記得關注“劉潤”公衆号。

類似的幹貨、精華文章,我們每天都在更新。

過往我們已經發布了1500篇關于商業、管理、職場、個人成長的原創文章。

在這裡,我們用深入淺出的語言,為你整理、講述職場管理技巧,為你分析、洞察商業規律。

同時,對往期精彩文章,我們也用思維導圖的方式做了梳理,總共800萬字,1500篇文章。

關注“劉潤”公号、在微信公号後台回複關鍵詞“幹貨”,就可以一鍵免費領取。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