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一點,再快一點…..
在這裡
時間就是他們的對手
三分鐘
跑赢死神,挽救一條生命
在這裡
構建一個與死神賽跑的急救“生态圈”
院前、院内急救、急診手術、重症、急内外……
曆經26年,四川省醫學科學院·四川省人民醫院急救中心建立“定位西部,急診危重症救治為一體,急診、急救、應急救援與綜合性醫學中心為一體”的區域性急診新模式。
如今,四川省人民醫院急診科已發展成近300名醫護人員,設有急診急救部、急危重症監護病房(EICU)、急診内科病房、急診外科病房、急診觀察病房、急診醫學研究所的一體化急救中心。
院前急救、院内急救、重症監護、專科救治的四環救治功能,明确了“一體化救治”以及“急診、急救及應急救援”全方位發展戰略和方向。
8月10日—12日,由四川省預防醫學會與四川省醫學科學院•四川省人民醫院主辦的
“第二屆屆中國西部急危重症聯盟峰會”
第七屆急危重症監測支持技術新進展培訓班
第五屆臨床系統生物醫學與人工智能高級培訓班
将于成都正式拉開帷幕
本次大會為期3天,來自國内外數百名急診醫學和重症醫學以及人工智能技術專家将齊聚成都開展學術交流,全面提升急危重症學科的發展進程,提高區域協作水平,并深入探讨人工智能技術在急危重症學科中應用的前景。
國内外急危重症大咖雲集
共話急危重症學術新進展
在去年的首屆西部急危重症論壇後,獲得了全國乃至全球的急危重症領域的廣泛關注,提高了急救中心的影響力,同時也向全世界展現了急救中心,促進了急救中心自身的發展,也而提升了醫護人員的價值感和成就感。
四川省人民醫院急救中心主任兼急診醫學與災難醫學研究所所長曾俊教授介紹,首屆西部急危重症論壇邀請了國内外大咖進行高水平的授課,在急診、危急重症、創傷救治、應急救援以及科研能力等方面進行指導,讓西部地區的急診水平得到了極大的提升,促進了西部區域基層醫療機構應對突發事件及災難現場應急救援能力的提升。
第一屆西部急危重症聯盟論壇現場
經曆了首屆西部急危重症論壇後,第二屆中國西部急危重症聯盟峰會相較于去年規模更大,大會倡導“聯盟,共享,智能,專注”的主題,邀請到了來自急診醫學、危重病醫學、腸外與腸内營養等專業主任委員、相關領域的國際和全國著名專家,包括
四川省醫學科學院·四川省人民醫院院長鄧紹平教授
中華醫學會急診醫學分會候任主委呂傳柱教授
中華醫學會腸外腸
内營養分會主委石漢平教授
中華醫學會重症醫學分會副主委
康焰教授
中華醫學會急診醫學分會副主委張茂教授
中華醫學會重症醫學分會常委安友仲教授
四川省急救中心主任,中芬醫學人工智
能研究中心主任,急診醫學與災難醫學研究所所長曾俊教授
......
40餘位大咖專家将出席大會,共同獻上一場危急重症及人工智能的學術盛宴,接軌全世界最先進的科技研究技術。同時,很多基層醫院積極報名參加會議。
據四川省醫學科學院·四川省人民醫院急診醫學與災難醫學研究所副所長江華教授介紹,本次論壇還邀請到了中芬醫學人工智能研究中心芬方主任Itkonen Pentti 教授,分享醫學人工智能在芬蘭的發展情況,“人工智能技術在急診與危重症臨床中的應用的進展,了解國際前沿科技。如何利用人工智能助力實現健康中國2030,都是我們需要重點關注的方向”,江華教授表示。
創傷及中毒聯盟正式啟動
提升區域内急診技術水平
在災難來臨時如何更快的救助傷者,是所有災難急救的重點,既要争奪時間,有需要避免二次傷害,提高傷員救治的效率和成功率。
從1983年四川省人民醫院急診科成立,到1992年10月急診科升級成為綜合性的急救中心,經過5·12汶川特大地震、4·14玉樹地震、4·20蘆山地震、4·25尼泊爾地震、 8·8九寨溝地震等的曆練,再到現在急診進入人工智能新時代,急救中心這個與時間賽跑的隊伍逐漸成長、崛起,更開啟了四川省人民醫院急診醫學發展創新之路。
作為西部地區急診專業的領跑者,四川省人民醫院急救中心一直引領着區域急診專業的發展。
四川省人民醫院急救中心副主任、EICU主任周平教授介紹,本次大會的重頭戲之一,就是“四川省創傷中心聯盟”及“四川省中毒中心聯盟”正式啟動。
“作為發起人,四川省人民醫院急救中心将發揮帶頭作用與各地市州醫院聯盟,共同推進省内急診事業的發展”,四川省人民醫院急救中心副主任、急診外科主任孫明偉教授介紹,聯盟單位攜手合作、共同發展以提升省創傷救治能力以及中毒救治能力為目标,以創新急診服務模式為手段,加強區域急診急救體系建設,帶動四川省的急診專業發展。
主、分會場多學科學術交流
推出創新急診人工智能産品
據四川省醫學會重症醫學專委會常委周平教授介紹,聯盟峰會上根據不同課題開設了一個主會場以及三個分會場,分别從急診、重症、人工智能、營養支持等方面開展專題講座。
第二屆中國西部急危重症聯盟峰會大會内容:
1.急危重症監測支持技術新進展培訓班;
2.人工智能技術在急診與危重症臨床中的應用最新進展;
3.急危重症腸外腸内營養研究和實踐;
4.一體化創傷救治的模式創新與醫聯體發展;
5.臨床系統生物醫學與人工智能高級培訓班。
如何加快急救中心的自身建設,優化急救流程,規範學科管理,加強學術交流,是四川省人民醫院急救中心将持續進行的工作。
經過長期曆練,急救中心已經形成了一支全方位的戰鬥型隊伍,目前已經組建了創傷代謝多學科實驗室、急診醫學與災難醫學研究所,使四川省人民醫院急救中心“醫教研”工作得到了全面的發展。建立急診聯盟,其根本目标就是為了積極地推動四川省急診、急救能力的進一步提升。
目前,中芬醫學人工智能研究中心也取得了新的進展。“中心開發了緊急醫學救援智能管理系統和急腹症分診系統兩套系統,能夠提高災難救援的效率,有利于健全指揮體系,提高信息化管理水平,讓資源得到有效利用,提高急診救治的工作效率以及救治的成功率”,曾俊教授說。
據了解,本次大會上急救中心将會發布人工智能在緊急醫學救援、急腹症分診輔助診斷中的原創性研究,讓我們拭目以待。
本文記者、編輯:王英
圖片來源:123rf正版圖庫、資料圖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