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二胡,很多人第一個想到的就是阿炳的《二泉映月》,不少人對二胡曲有一種刻闆印象,認為二胡曲都是特别悲涼的,正是源于瞎子阿炳與二胡的故事。實際上,這隻是一種誤解。
二胡是中國傳統樂器中的一種拉弦樂器,它源于唐朝,前身是唐宋時期的奚琴、嵇琴和胡琴,發展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曆史。有人認為它是我國最具代表性的民族樂器。
二胡有許多曲風各異的優秀音樂作品,或歡快,或悲涼,或激昂,或柔美,或活潑,或惆怅,此刻,我們不妨駐足凝聽,細細品味幾首二胡曲,一起欣賞二胡曲的美妙,一起感受音樂的魅力。
阿炳《二泉映月》
《二泉映月》這首二胡曲由阿炳信手拉來,扣人心弦的音符從琴弦間流淌而出,就像是一個老人在平靜地訴說往事,時而低沉,時而激揚,低沉處不免有憂傷悲涼之感,激揚時又透露出一種看破世事的豁達與對命運的樂觀。
一曲下來,雖不免有凄清之感,然而越到後面,越有“飄飄乎如遺世獨立”的超然豁達之感,曾為道士的阿炳,将一份超然物外的心境融入了曲中,這是阿炳對人生、對命運的一種樂觀。
劉天華《良宵》
二胡的表現力和表現感染力都很強,除了能表現悲涼壓抑的内容,還能表達積極歡快的意境。劉天華的《良宵》就是一首輕松歡快的曲子。
除夕良夜,友人歡聚,其樂融融。在這種歡樂的氣氛下,又怎能少了一首曲子助興?劉天華拿出二胡,輕輕的拉奏琴弦,一曲既出,清新明快的旋律猶如冬天的暖陽,照進了屋中每一位友人的心中;又如春風拂面,吹走舊年一切不如意。友人受琴聲感染,更是把酒言歡,歡聲笑語不絕于縷。
《良宵》整首曲子格調明朗,緊緊圍繞着“歡樂”這一主題而作,曲風溫馨、輕柔、而又活潑熱鬧,能将人帶入歡樂喜慶的意境中,是二胡曲中的精品之作。
劉天華《空山鳥語》二胡可以模拟各種聲音,鳥鳴、馬嘶、風嘯等,具有很強的表現力。《空山鳥語》就是這樣的佳作。
詩佛王維曾寫過“空山不見人,但聞人語響”的佳句,将深林中的靜谧渲染得恰如其分。劉天華的《空山鳥語》靈感即來源于此,取“空山不見人,但聞鳥語響”之意境。
《空山鳥語》開頭散漫、舒緩,正如深林的空寂,大自然的靜穆;而後節奏逐漸加快,就像一顆石子投入湖中,漾起了陣陣漣漪,又像風穿林而過,樹葉被喚醒,鳥兒被喚醒,整個深林被喚醒,于是深林活起來了。
随着曲子節奏推進,明快、活潑、熱鬧的旋律就仿佛有群鳥站立枝頭,盡情展露它們優美的歌喉,一時鳥聲四起,争相飛鳴,恍惚間我們似乎能聽見悠揚宛轉的鳥鳴在林間回響,仿佛能看見群鳥在林間嬉戲飛翔的熱鬧景象。曲子節奏漸緩,像風慢慢停歇下來,伴随着一聲悠揚的鳥鳴,曲子戛然而止,深林又恢複了如常的幽靜。所謂“鳥鳴山更幽”,不外如此。
聆聽《空山鳥語》這首二胡曲,其明亮清新旋律可把我們帶入一個空寂而又熱鬧的鳥語花香的世界,可以讓我們在這浮躁的世界裡,靜下心來,感受音樂的美妙,感受大自然的美好。
劉天華《光明行》
“黑夜給了我一雙黑色的眼睛,我卻用它來尋找光明”。這是詩人顧城的低語,也是《光明行》這首曲子的基調。
劉天華老師所作的這首《光明行》,用堅定有力的旋律,明快舒展的節奏,譜寫了一曲生氣勃勃的進行曲。在當時舊社會的環境中,氣氛是壓抑的,前途是渺茫的,黑暗還籠罩在神州大地上。可我們聽聽《光明行》,分明充滿着樂觀與自信,曲中無處不是傳達出這樣的一種信念:黑暗隻是暫時的,隻要追求進步的腳步不停歇,隻要尋找光明的努力不停止,光明必會來臨。
《光明行》猶如破曉的雄雞,用旋律唱白天下,它給人帶來的是前進的希望,以及前行的力量。明知路途苦,偏向光明行,這是值得一代代人國人傳承精神寶藏。
黃懷海《賽馬》二胡的琴聲,悲時可如杜鵑啼血,烈時能似萬馬奔騰。黃懷海老師的《賽馬》就是一首描繪萬馬奔騰場景的二胡曲。
該曲旋律奔放,音樂一開始,就讓我們仿佛置身于賽馬盛況的壯觀場面中:駿馬四蹄如煙縱橫馳騁,群馬奔騰嘶鳴不絕于耳,彩旗獵獵随風飄揚,人頭攢動熱烈歡騰。中間迂回環繞,恰似賽馬競争的激烈;最後以馬蹄聲呼應開頭,正如最後奪冠的喜悅。
聆聽《賽馬》一曲,其粗犷、陽剛、奔放、歡騰的旋律實在讓人熱血沸騰!
在衆多的二胡音樂作品中,優秀的還有很多,它們或許風格各異,但都是民族音樂的精品。希望我們都能認真聽聽這些音樂作品,給它們一個展現自己的機會,也給自己一個了解民族音樂、感受民族音樂的機會。
(圖源網絡,侵删)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