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北京1月5日電(索炜)中國光大國際有限公司(下稱“光大國際”)2017年1月5日宣布,光大國際旗下所有投入運營的垃圾發電項目實現按小時均值披露煙氣在線監測指标值。至此,光大國際于2015年8月部署實施的環境信息披露“四步走”計劃全部實現。
自2017年1月1日起,光大國際在官方網站的環境管理頁面就各運營垃圾發電項目各項指标進行披露。披露内容涵蓋:每小時自動更新煙氣在線監測均值,每日17時披露前一日滲濾液出水指标檢測值、爐渣熱灼減率檢測值,每月更新飛灰穩定化結果與第三方檢測機構,每季度上載二噁英檢測結果,不定期更新環評批複文件。新投入商業運營的垃圾發電項目在通過“72 24”小時考核後半年内,正式對外披露上述環境管理信息。
圖為光大環保能源(南京)有限公司煙氣排放濃度小時均值數據公示
光大國際執行董事、行政總裁陳小平表示,按小時均值披露并非光大國際的終歸目标,還将在技術進步和管理等方面積極探索,尋找更好的辦法消除民衆顧慮,為行業信息公開起到示範和推進作用。
數據顯示,我國大中城市每年産生的生活垃圾達1.61億噸,垃圾圍城日益嚴重。作為一種占地更小,更為環保的垃圾處理方式,垃圾焚燒發電逐漸走近公衆和政府視野。然而,由于對生存環境的擔憂和行業信息披露不及時等原因,垃圾焚燒發電項目屢遭居民反對,甚至陷入停滞的狀态。
光大國際認為,積極披露環保信息,接受公衆和政府的監督是企業應當履行的社會責任,企業應該敢于“亮劍”。基于此,光大國際從2015年8月至今,在不到一年半的時間内相繼完成了從公開環評批複、到按月、按日、按小時公布各運營垃圾發電項目環境指标的監測值。同時自2016年6月1日起,将每月的第一個周末設為公衆開放日,公衆可通過電話或電郵實名登記預約參觀,參觀名額不限,報名的公衆公司全部接待,并深入到企業垃圾處理、發電、環保處理等全部環節。據了解,截至2016年年底的七個月内,光大國際共接待參觀考察1,684批次31,491人次。
圖為 光大國際執行董事、行政總裁陳小平
陳小平希望,讓負責任的企業受到尊重,讓不負責任的企業付出代價。
目前,光大國際建成投運的垃圾發電項目共26個,所有項目煙氣排放指标全面執行歐盟2010标準(Directive 2010/75/EU),二噁英排放近乎為零,滲濾液經處理後,達到GB/T 19923-2005《城市污水再生利用-工業用水水質》敞開式循環冷卻水系統補充水标準,全部回用。自2016年5月起,二噁英的檢測頻率将由每年不低于兩次提升為每年至少4次,高于國家每年一次的檢測要求。
中國環境科學學會秘書長任官平、中華環保聯合會秘書長張永紅對光大國際環境信息披露機制及集團的實幹與擔當給予高度贊賞與肯定,任官平呼籲社會更多的企業能夠自覺地守法,接受社會的監督,形成積極向上的綠色氛圍。張永紅稱,光大國際按照工作計劃發布按小時均值披露運營垃圾發電項目監測排放标準是信息公開的方式,是對公衆的負責,是對企業的負責,更是對同行業的引領。
事實上,光大國際做到積極披露數據并且指标全部達标的同時,更要求技術研發、工程建設、運行管理水平等的不斷提升。光大國際執行董事、副總經理蔡曙光介紹,為扭轉從前洋設備不能水土不服的局面,光大國際創新技術,自主研發設備,不僅能夠自用,還對外銷售,能夠抵消披露數據的成本增加,并适當盈利。
光大國際副總經理胡延國說:“雖然月、日、時每個時段隻是一字之差,但時間跨度大大縮短,要求更是呈幾何倍數的提高。公布環境指标,隻是萬裡長征的第一步,我們将嚴格按小時均值的要求,确保今後長周期的穩定運行,達标排放。”
截至目前,光大國際已落實垃圾焚燒發電項目60多個,惠及15個城市,近1.3億人口。
陳小平表示,垃圾焚燒未來市場空間很大,農民垃圾,特别是農村生物質稭稈、農林稭稈的處理是急需解決的課題。光大國際圍繞農村垃圾、農林生物稭稈的生物質發電,在一些縣域城市,四類城市積極推行城鄉一體化的城市垃圾與農林稭稈的一體化處置。
蔡曙光透露,光大國際正在與清華大學、浙江大學和國内的知名院校和研究機構、國際上的科研院所緊密的合作和聯系,2017年将在包括大氣治理、土壤治理、水環境和流域治理等領域做進一步的推動。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