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天遇到的問題:古體詩真的比律詩好作嗎?
古體詩是與近體詩相對而言的詩體,主要指唐代以前那些不拘句數、不求對仗,也不大講平仄,用韻較為自由的詩。
近體詩又稱律詩,有格,有律,講究頗多。許多人學不來,又喜歡寫,于是就按五言、七言的形式寫。因為不講對仗,不顧平仄,感覺很容易,寫完之後,就自稱寫的是古體詩。
古體詩真的比律詩好寫嗎?
前言
這個問題有兩個答案,從入門級的角度來看,可以說古體詩比律詩好作。 入門以後會發現,古體詩和律詩一樣,做好都很難。
一、為什麼說入門時,古體詩比律詩簡單?
剛開始了解詩詞的人,大多對于格律一頭霧水。好不容易搞明白了,但是對仗、平仄、粘連、押韻四個方面環環相扣,搞不好顧此失彼,太難了。
反過來,古體詩隻要押韻就可以了,而且押韻可以用鄰韻通押,特别是很多人喜歡用普通話來押韻,這就更簡單了。
因此說,在剛剛入門的時候,低級階段會認為古體詩太簡單了。即使是古人的作品中,我們也可以看到很多簡單的作品。
例如駱賓王的:鵝鵝鵝,曲項向天歌;李白的: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簡單明了,不需要動腦子也能寫出。
甚至杜甫的這種:杜陵有布衣,淩晨過骊山。簡直就是平時聊天的語言。
二、唐朝前後的古體詩
題主在問題中說到:古體詩是與近體詩相對而言的詩體,主要指唐代以前那些不拘句數、不求對仗,也不大講平仄,用韻較為自由的詩。
這一段題主沒有說清楚,古體詩不僅僅在唐朝以前才有,剛才舉例的都是唐朝詩人的古體詩。
一般來說,所以非格律詩的舊體詩,都是古體詩。甚至大部分的詞,也可以歸為古體詩的範疇(詞中,也有格律詩)。
例如詩經、離騷、古詩十九首、漢樂府詩等等,都是古體詩。齊梁時期,永明體詩人開始講究四聲八病,格律詩誕生(南北朝有不少标準的格律詩),但是依然有很多詩人喜歡寫古體詩。
即使是格律詩完全成熟的唐朝,也有大量的古體詩名作,例如初盛唐的陳子昂、李白、中唐的李賀,都以古體詩見長。格律詩的大家,如杜甫的望嶽、白居易的長恨歌、琵琶行等都是古體的名篇。
三、入門後,古體詩和律詩一樣,寫好不易
格律是舊體詩最基本的基礎知識。不懂格律的詩友,不能說入門。很多朋友從古體詩入門,然後開始練習格律詩、填詞。這是一條學習的路徑。對很多現代人來說,在這條路徑上,先是掌握規則加以練習,然後再考慮提高詩歌的質量。
李白也好、陳子昂也好,雖然他們以古體詩見長,但是他們依然有大量的格律詩。在格律誕生以後,詩人善于作格律詩是基本技能。
例如李白的絕句大部分是格律詩:《遊洞庭五首 其一》
洞庭西望楚江分,水盡南天不見雲。日落長沙秋色遠,不知何處吊湘君。
李白還有大量的五律,如贈崔秋浦三首 其一
吾愛崔秋浦,宛然陶令風。門前五楊柳,井上二梧桐。
山鳥下廳事,檐花落酒中。懷君未忍去,惆怅意無窮。
其二(唐·李白)
崔令學陶令,北窗常晝眠。抱琴時弄月,取意任無弦。
見客但傾酒,為官不愛錢。東臯春事起,種黍早歸田①。
古體詩不僅僅是不講究格律這麼簡單。格律詩誕生以後,詩人有意創作不受拘束的古體詩。一般表現為,少用律句,用仄韻,換韻,用鄰韻,奇數句也經常押韻,長短句等。
例如李白的《蜀道難》:
噫籲嚱,危乎高哉!蜀道之難,難于上青天!蠶叢及魚凫,開國何茫然!爾來四萬八千歲,不與秦塞通人煙。西當太白有鳥道,可以橫絕峨眉巅。地崩山摧壯士死,然後天梯石棧相鈎連。
在這首詩中,即使有七言句和五言句,也盡量避免用律句,利用長短句的組合,在形式上自由發揮。
完全的齊言古體詩,也同樣注意少用律句,但是也不可避免的,會受到格律的影響,出現一些律句(下面劃線部分),如杜甫的《自京赴奉先縣詠懷五百字》:
杜陵有布衣,老大意轉拙。許身一何愚,竊比稷與契。
居然成濩落,白首甘契闊。蓋棺事則已,此志常觊豁。
窮年憂黎元,歎息腸内熱。取笑同學翁,浩歌彌激烈。
除了形式上的區别,古體詩句法與格律詩不同,古體詩更顯散文的句法,例如上面這首詩中的律句:杜陵有布衣,如同家常大白話;蓋棺事則已, “已、也、乎”這類虛字基本不用在律詩中。
古體詩句中,許身一何愚,一何、何其、忽如、無乃,這類也是古體詩常見的副詞。
古體詩和律詩所用詞語的不同,可以令讀者感受到不同的風格。
結束語
上面從用詞與語法的不同,簡單地提到,優秀的古體詩并不是簡單的不使用格律而已。
一個連基本格律都不同的人,對于古體詩的細節更不可能注意到,因此說寫好古體詩并不比格律詩容易。
當然,詩為心聲,所有的形式都是服務工具而已。有了工具未必就能寫出好作品。很多人并沒有高深知識,也不懂規則,未必寫不出好詩。
不過,喜歡作詩的朋友,還是多學一些相關的知識更好。
雖然說,佳句本天成,妙手偶得之,但是守株待兔的人永遠成不了獵人,
@老街味道
詩詞創作中,内容的化用與形式的化用,有什麼不同?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