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翻譯文言文練習題

翻譯文言文練習題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2-24 12:02:47

翻譯文言文練習題(文言文翻譯專項訓練)1

高考文言文翻譯專項訓練

1.将文言文閱讀材料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

陳子車死于衛,其妻與其家大夫謀以殉葬,定而後陳子亢至,以告曰:“夫子疾,莫養于下,請以殉葬。”子亢曰:“以殉葬,非禮也;雖然,則彼疾當養者,孰若妻與宰?得已,則吾欲已;不得已,則吾欲以二子者之為之也。”于是弗果用。 (《禮記•檀弓下第四》)

【注】陳子亢:陳子車的弟弟,孔子的弟子。

夫子疾,莫養于下,請以殉葬。

譯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雖然,則彼疾當養者,孰若妻與宰?

譯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将文言文閱讀材料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

宋人或得玉,獻諸子罕。子罕弗受。獻玉者曰:“以示玉人,玉人以為寶也,故敢獻之。”子罕曰:“我以不貪為寶,爾以玉為寶,若以與我,皆喪寶也。不若人有其寶。”(《左傳•襄公十五年》)

宋人或得玉,獻諸子罕。

譯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以不貪為寶,爾以玉為寶,若以與我,皆喪寶也。

譯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将文言文閱讀材料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

季文子相宣、成,無衣帛之妾,無食粟之馬。仲孫它谏曰:“子為魯上卿,相二君矣,妾不衣帛,馬不食粟,人其以子為愛,且不華國乎!”文子曰:“吾亦願之。然吾觀國人,其父兄之食粗而衣惡者猶多矣,吾是以不敢。人之父兄食粗衣惡,而我美妾與馬,無乃非相人者乎!且吾聞以德榮為國華,不聞以妾與馬。”文子以告孟獻子,獻子囚之七日。自是,子服之妾衣不過七升之布,馬饩不過稂莠。

子為魯上卿,相二君矣,妾不衣帛,馬不食粟,人其以子為愛,且不華國乎!

譯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人之父兄食粗衣惡,而我美妾與馬,無乃非相人者乎!

譯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将文言文閱讀材料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

陽子之宋,宿于逆旅,逆旅人有妾二人,其一人美,其一人惡。惡者貴而美者賤。陽子問其故,逆旅小子對曰:“其美者自美,吾不知其美也;其惡者自惡,吾不知其惡也。”陽子曰:“弟子記之:行賢而去自賢之行,安往而不愛哉?” (《莊子•外篇•山木第二十》)

其美者自美,吾不知其美也;其惡者自惡,吾不知其惡也。

譯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行賢而去自賢之行,安往而不愛哉?

譯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将文言文閱讀材料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

魏惠王謂蔔皮曰:“子聞寡人之聲聞亦何如焉?”對曰:“臣聞王之慈惠也。”王欣然喜曰:“然則功且安至?” 對曰:“王之功至于亡。”王曰:“慈惠,行善也。行之而亡,何也?”蔔皮對曰:“夫慈者不忍,而惠者好與也。不忍則不誅有過,好予則不待有功而賞。有過不罪,無功受賞,雖亡,不亦可乎?” (《韓非子•内儲說上七術第三十》)

然則功且安至?

譯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有過不罪,無功受賞,雖亡,不亦可乎?

譯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将文言文閱讀材料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

晉君與範獻子遊于河,大夫皆在。君曰:“孰知栾氏之子?”大夫莫對。舟人清涓舍楫而答曰:“君奚問栾氏之子為?”君曰:“自吾亡栾氏也,其老者未死,而少者壯矣,吾是以問之。” 清涓曰:“君善修晉國之政,内得大夫而外不失百姓,雖栾氏之子,其若君何?若君不修晉國之政,内不得大夫而外失百姓,則舟中之人,皆栾氏之子也。”君曰:“善哉言!” (《屍子•貴言》)

君奚問栾氏之子為?

譯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雖栾氏之子,其若君何?

譯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将文言文閱讀材料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

楚莊王謀事而當,群臣莫能逮,朝退而有憂色。申公巫臣進曰:“君朝而有憂色,何也?”楚王曰:“吾聞之,諸侯自擇師者王,自擇友者霸,足己而群臣莫之若者亡。今以不谷之不肖而議于朝,且群臣莫能逮,吾國其幾于亡矣,是以有憂色也。” (劉向《新序•雜事第一》)

【注】不谷:古代君王自稱的謙詞。

諸侯自擇師者王,自擇友者霸,足己而群臣莫之若者亡。

譯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吾國其幾于亡矣,是以有憂色也。

譯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将文言文閱讀材料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

賈誼,洛陽人也。年十八,以能誦詩書屬文稱于郡中。河南守吳公聞其秀材,召置門下,甚幸愛。文帝初立,聞河南守吳公治平為天下第一,故與李斯同邑,而嘗學事焉,征以為廷尉。廷尉乃言誼年少,頗通諸子之書。文帝召以為博士。 (《漢書•賈誼傳》)

以能誦詩書屬文稱于郡中。

譯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河南守吳公聞其秀材,召置門下,甚幸愛。

譯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将文言文閱讀材料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

智者千慮,必有一失。聖人所不知,未必不為愚人之所知也;愚人之所能,未必非聖人之所能也。理無專在,而學無止境也,然則問可少耶?《周禮》,外朝以詢萬民,國之政事尚問及庶人。是故貴可以問賤,賢可以問不肖,而老可以問幼,唯道之所成而已矣。孔文子不恥下問,夫子賢之。古人以問為美德,而并不見其有可恥也,後之君子反争以問為恥,然則古人所深恥者,後世且行之而不以為恥多矣,悲夫!

孔文子不恥下問,夫子賢之。

譯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然則古人所深恥者,後世且行之而不以為恥多矣,悲夫!

譯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将文言文閱讀材料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

莊子之齊,見餓人而哀之,餓者從而求食。莊子曰:“吾已不食七日矣!”餓者籲曰:“吾見過我者多矣,莫我哀也;哀我者,惟夫子。向使夫子不不食,能其哀我乎?”

吾見過我者多矣,莫我哀也。

譯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向使夫子不不食,能其哀我乎?

譯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閱讀下面一段文言文,翻譯畫線的句子。

(宋濂)嘗與客飲,帝密使人偵視。翌日,問濂昨飲酒否,坐客為誰,馔何物。濂具以實對。笑曰:“誠然,卿不朕欺。”間召問郡臣臧否,濂惟舉其善者,曰:“善者與臣友,臣知之;其不善者,不能知也。”主事茹太素上書萬餘言。帝怒,問廷臣。或指其書曰“此不敬,此诽謗非法。”問濂,對曰:“彼盡忠于陛下耳,陛下方開言路,惡可深罪?”既而帝覽其書,有足采者。悉召廷臣诘責,因呼濂字曰:“微景濂,幾誤罪言者。” (《明史•宋濂傳》)

(1)誠然,卿不朕欺

譯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陛下方開言路,惡可深罪

譯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微景濂,幾誤罪言者

譯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 把下面兩段文言文中劃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

孔子曰:“夫富而能富人者,欲貧而不可得也。貴而能貴人者,欲賤而不可得也。達而能達人者,欲窮而不可得也。” (《說苑•雜言》)

孔子曰:“君子有三思,而不可不思也。少而不學,長無能也。老而不教,死無思也。有而不施,窮無與也。是故君子少思長則學,老思死則教,有思窮則施。(《荀子•法行》)

(1)達而能達人者,欲窮而不可得也。

譯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有而不施,窮無與也。

譯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是故君子少思長則學,老思死則教,有思窮則施。

譯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翻譯:把下面一段文言文閱讀材料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

趙人患鼠,乞貓于中山。中山之人予之貓,善捕鼠及雞。月餘,鼠盡而其雞亦盡。其子患之,告其父曰:“盍去諸?”其父曰:“是非若所知也。吾之患在鼠,不在乎無雞。夫有鼠,則竊吾食,毀吾衣,穿吾垣牆,毀傷吾器用,吾将饑寒焉。不病于無雞乎?無雞者,弗食雞則已耳,去饑寒猶遠,若之何去之貓也?”

(1)盍去諸?

譯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是非若所知也。

譯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不病于無雞乎?

譯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無雞者,弗食雞則已耳,去饑寒猶遠,若之何去之貓也?

譯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閱讀下面文段,翻譯畫線的句子。

越石父賢,在缧绁中。晏子出,遭之途,解左骖贖之,載歸,弗謝。入閨久之,越石父請絕,晏子 然,攝衣冠謝曰:“嬰雖不仁,免子于厄,何子求絕之速也?”石父曰:“不然。吾聞君子诎于不知己,而信于知己者。方吾在缧绁中,彼不知我也。夫子既已感寤而贖我,是知己:“知己而無禮,固不如在缧绁之中。”晏子于是延入為上客。

晏子出,遭之途,解左骖贖之,載歸,弗謝。

譯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知己而無禮,固不如在缧绁之中。

譯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閱讀下面文言語段,将畫線語句翻譯成現代漢語。

齊宣王問曰:“湯放桀,武王伐纣,有諸?”孟子對曰:“于傳有之。”曰:“臣弑其君可乎?”曰:“賊仁者謂之賊,賊義者謂之殘。殘賊之人,謂之一夫。聞誅一夫纣矣,未聞弑君也。”(《孟子•梁惠王下》第八章)

(1)湯放桀,武王伐纣,有諸?

譯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聞誅一夫纣矣,未聞弑君也。

譯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閱讀下面一段文言文,将文中畫橫線的句子譯成現代漢語

士不以利移,不為患改,孝敬忠信之事立,雖死而不悔。智而用私,不如愚而用公,故曰巧僞不如拙誠。學問不倦,所以治己也;教誨不厭,所以治人也。所以貴虛無(注)者,得以應變而合時也。(《說苑》) (注)虛無:虛心、謙虛的意思。

士不以利移,不為患改

譯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故曰巧僞不如拙誠

譯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學問不倦,所以治己也

譯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所以貴虛無者,得以應變而合時也

譯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高考文言文翻譯專項訓練

參考答案:

1.夫子患病,沒有人在地下伺候他,請讓我們用活人(為他)殉葬。(提示:本題重點考查“莫”“請”的翻譯、介賓短語後置和省略句式)

盡管如此,但他患病應當去伺候的人,哪一個比得上他的妻子和家臣呢?(提示:本題重點考查"雖然"的古今異義和固定結構“孰若”的翻譯)

2.宋國有人得到(一塊)寶玉,把它獻給子罕。(提示:本題重點考查不定指代詞“或”和兼詞“諸”的翻譯)

我把不貪的品格當作珍寶,你把寶玉當作珍寶,如果(你)把寶玉獻給我,(我們)(就)都失去了珍寶。(提示:本題重點考查固定結構“以……為”的翻譯和省略句式)

3.你是魯國的上卿,輔佐過兩代君王,你的妾不穿絲綢,馬不吃糧食,人家可能會認為你吝啬,而且也不給國家帶來光彩。(提示:本題重點考查實詞“相”“愛”的翻譯和“衣”“華”的詞類活用)

别人的父兄吃得粗穿得差,而我卻給妾和馬那麼好的待遇,恐怕(這)不是國相該做的事吧!(提示:本題重點考查“美”的詞類活用和固定結構“無乃……乎”的翻譯)

4.那位相貌美的人自以為美,(但)我不覺得她美;那位相貌醜的人自以為醜,(但)我不覺得她醜。(提示:本題重點考查實詞的一詞多義和“美”“醜”的意動用法)

品行賢良但(又能)去掉自以為賢明的行為,(這樣的人)到哪裡不受人敬愛呢?(提示:本題重點考查“賢”的意動用法、賓語前置句式和被動句式)

5.既然這樣,那麼功業将會達到什麼境界?(提示:本題重點考查虛詞“且”、固定結構“然則”的翻譯和賓語前置句式)

有過錯(卻)不治罪,無功勞(卻)受到獎賞,即使滅亡,不(也)是應該的嗎?(提示:本題重點考查實詞“罪”、虛詞“雖”和固定結構“不亦……乎”的翻譯)

6.您為什麼要問栾氏之子呢?(提示:本題重點考查固定結構“奚……為”的翻譯)即使是栾氏之子,他(又能)對您怎麼樣呢?(提示:本題重點考查虛詞“雖”和固定結構“若……何”的翻譯)

7.諸侯能自己選擇老師的,就能稱王;能自己選擇朋友的,就能稱霸;自滿

自足而群臣比不上他的,就會亡國。(提示:本題重點考查 “王”“霸”的詞類活用和賓語前置句式)

我們國家大概接近滅亡了吧,我因此現出了憂愁的神色。(提示:本題重點考查虛詞“其”“幾”和固定結構“是以”的翻譯)

8.憑擅長賦詩寫文章在郡裡聞名。(提示:本題重點考查實詞“屬”的翻譯和狀語後置句式)

河南太守吳公聽說他才學優秀,就召他到自己的官署,非常地寵愛。(提示:本題重點考查通假字“材”的翻譯和省略句式)

9.孔文子不把向不如自己的人請教當作羞恥,(所以)孔子認為他賢明。(提示:本題重點考查“恥”“下”“賢”的詞類活用)

既然這樣,那麼古人深感羞恥的事,後世的人卻做它而且不以為恥的就多了,可悲啊!(提示:本題重點考查固定結構“然則“的翻譯和“恥“的意動用法)

10.我看見經過我這裡的人多着呢,(可是)沒有人哀憐我。(提示:本題重點考查賓語前置句式)

假使您不是沒有吃飯,難道還能哀憐我嗎?(提示:本題重點考查詞語“向使”“其”的翻譯)

11、(1)确實如此,你不欺騙我。(注意“誠然”的解釋和“不朕欺”的語序,各1分(2)陛下剛剛廣開言路,怎麼能過分給他加罪?(譯出大意,1分。譯對“方”和“深罪”,各1分)(3)如果沒有景濂,我幾乎錯怪進言的人。(譯出大意,1分。譯對“微”和“幾”,各1分)

1 2(1)自己通達又能讓别人通達的人,想窘困也是不可能的。(2)富有時不施舍,窮困時就沒人援助。所以君子在年輕時想到長大後要有一技之長就會去學習,在年長時想到自己将死就會去教育下一代,自己衣食無憂想到他人處境艱難就會施舍給别人。

13、(1)為什麼不扔掉(趕走)這隻貓呢(采分點“盍”、“諸”兩個兼詞)

(2)這不是你所了解的(采分點判斷句式和“是非”、“若”)

(3)我不擔心沒有雞嗎(采分點“病”是活用)

(4)沒有雞,不吃雞也就罷了,距離饑寒還很遠,像這樣,為什麼要扔掉(趕走)這隻貓呢,(采分點“則己耳”的語氣,“去”、“猶”和“若”、“之”、“何”)

8、晏子外出,在路上遇見他,就解下左邊的馬把他贖下來,用車載着他回家,越石父沒有道謝。(3分,重點:“遭之途”,“左骖”,“弗謝”的主語)

了解我卻不以禮相待,還不如被拘禁。(2分,重點:“而”,“缧绁”。“固”是本來的意思,可靈活處置。比如譯為“本來”、“原來”、“實在”、“真”、“還”等均可。“己”可譯為“這個人”。)

14、(1)商湯王流放夏桀王,周武王讨伐商纣王,有這樣的事嗎?(放:流放,諸:“之乎”的合音,各1分(2)我隻聽說過周武王誅殺毀滅仁愛、正義的殷纣,沒有聽說他殺過君主。(給分點為“一夫”、“弑”和省略成分“周武王”,各1分)

15、士人不會因為私利而轉移志向,不會因為禍患而改變節操。(或“士人不會因為私利或禍患而改變他的志節 所以說奸詐虛僞不如笨拙誠實。 求學問道毫不倦怠,是用來修養自己的。 (士人)崇尚謙虛的原因,是這樣能夠順應變化而又符合時宜。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