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都知道,河南有很多回族,老馮我認識的河南人裡,就有好幾個回族。
河南的鄭州、開封、洛陽等地,都有規模較大的清真寺。
河南省有100萬的回族人口,雖然隻占全省人口的1%,但是,絕對數量可是挺可觀的。
那麼,河南省這麼多的回族,他們是從哪裡來的呢?
河南回族
答案是這樣的:
當年我大唐帝國,威名遠播,物産豐富,商貿發達,那個時候,有很多阿拉伯商人,來到開封、鄭州、洛陽等地,經商,居住,這種盛況,一直持續到宋朝。
而且,宋代更甚,因為宋朝是我國曆史上對商人較為友好的朝代,當時我們宋朝的政府,對阿拉伯商人,采取的是歡迎、鼓勵的政策,所以在宋朝的時候,來到開封、洛陽、鄭州經商的阿拉伯商人,比唐朝還要多。
不過,以上這些唐、宋兩代來到河南省經商的阿拉伯生意人,他們一般老了之後,都會回老家,所以,在河南當地留下來的後代,并不是最多的。
在河南留下基因最多的阿拉伯人,其實是在元朝。
是的,蒙古人統治中原的朝代,元朝。
在元朝的時候,中原大地,突然出現了大量的阿拉伯人。
怎麼回事呢?
答案是:
簽軍
簽軍,又稱“探馬赤軍”,是當年蒙古人征服阿拉伯世界之後,把阿拉伯人組織起來、編為效忠蒙古人的部隊,這些為蒙古人賣命的阿拉伯人,叫做“探馬赤軍”,也叫“簽軍”。
蒙古人為什麼要裹挾這些被征服的阿拉伯人、為自己打仗賣命呢?
答案其實很簡單:因為單靠蒙古人自己,人手不夠,根本無法征服天下,當時蒙古人就是靠“簽軍”這種“滾雪球戰術”,不斷壯大自己的軍事力量,所以才越打越強,征服了半個地球。
那麼,大量的阿拉伯簽軍,跟随蒙古人,來到中原,駐屯在中原各地,尤其是河南地區,他們在這裡,結婚生子,生老病死,再也沒有回到他們的阿拉伯老家了,這些人成為我們今天河南省回族同胞的重要來源。
好,那麼既然我們河南的回族同胞,他們的遠祖,是阿拉伯人,為什麼他們今天的長相,已經不太像阿拉伯人了呢?
其實你要仔細看,有的回族同胞,還是能看出來的,例如下面這個:
這人叫穆冬梅,河南孟縣人,回族,是個公務員,她的五官,仍有阿拉伯人的樣子
不過,确實也有很多河南回族,單憑長相,已經不像阿拉伯人了,例如下面這個:
那麼,為什麼呢?
其實,當年來到中原的阿拉伯人,在曆史的長河裡,他們不斷和信仰伊斯蘭教的某些蒙古人後代、西夏人後代、契丹人後代等民族通婚混血,所以,他們今天的模樣,自然已經不太像阿拉伯人了。這就是我們河南省回族同胞的曆史淵源。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