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幾何模型求點坐标

幾何模型求點坐标

圖文 更新时间:2024-08-31 20:17:28

存在阈是一個同時涵蓋存在度代償度于一體的度量概念。如果存在度的遞減可以根據自然衍存物的穩定性遞失現象獲得确證,如果代償度的遞增可以根據自然衍存物的結構遞繁和屬性遞豐等對應現象獲得确證,則有關存在阈守恒的理論根據自動成立:(參閱十六、十九章)

前者以潛隐的“内性”或“本性”規定了存在的基準

後者以開放的“外性”或“屬性”實現了基準的存在。(1)

如果沒有存在的基準,則後衍者屬性無須作為自為的手段而豐化;

如果沒有基準的存在,則原存者本性無須作為自在的自然而立本。

這個既體現着立本又體現着豐化的“存在基準”就是“存在阈”。(2)

顯然,這其間暗含着“本”和“末”的位置關系,也暗含着存在效價對代償效價的定量尺度。換言之,所謂代償效價的“度”的規定或代償演化的“矢量”規定即借由存在阈而得以顯現。因此,自然存在對存在阈(Ts)的設定必然蘊蓄着兩項前提:

A.動向上看,存在效價必趨衰變而代償效價相應遞補,亦即存在效價一般表現為自變遞減量,代償效價一般表現為因變遞增量,代償效價(Cd)是存在效價(Ed)的單向反比線性函數

B.動量上看,代償效價(Cd )的增量不可能大于存在效價(Ed)的減量,亦即存在阈(Ts )作為一項常量以上兩項具有函數關系的變量之和,由此形成宇宙萬物得以存在的基本強度或基準阈值;

即:Cd=F(Ed)

Ed+Cd=Ts

據此可以做出一個簡明的物演坐标示意圖(亦可稱其為“自然坐标”或“物質坐标”):

幾何模型求點坐标(物演坐标示意圖)1

t ──時間或前時間的衍運維,亦即演動向度之指示;

Ts ──存在阈,亦即演動量度之指示;

Ed ──存在效價或存在度;

Cd ──代償效價或代償度;(3)

在這裡,“物質”的概念有了别樣的意蘊,即與前宇宙的“能量”概念一體銜接;“自然”的概念從此也才真正回歸于平滑狀态的“自然而然”之原意。【馬赫的其他觀點姑且不論,他主張用函數關系的概念取代因果關系的概念确有一定的道理,其道理在于函數關系有利于超脫“觀念時空”(即康德正确地稱之為“先天直觀形式”的那種時空)的狹隘制約。但函數關系的運用必須深入到物的内在動勢中去,否則它完全可能像一般的因果陳述一樣照例隻是經由感知或邏輯割裂了的物的表象聯系。】(4)

【附注:需要特别強調的是,本文僅僅屬于哲學表述。依據羅素的說法,哲學所追求的是提供一套統一體系的知識,用以批判既有的成見、偏見和信仰的基礎,哪怕它尚不具備确定性或精确性,此乃哲學與科學的重要區别。(見《哲學問題》第十五章〈英〉羅素著)換言之,當哲學面對某一系統性問題及早給出求索和解答時,該問題的呈現狀态尚不足以提供所有相關細節或具體參數等信息量,是為哲學洞見的前瞻性所在,例如古希臘時代的“原子論”與當代原子物理學和粒子物理學的關系。(5)

因此,我在本章節中所拟出的絕非物理學意義上的精确坐标系,而是一個尚無法代入任何參數的坐标示意圖,它粗略到這樣的程度,以至于連存在效價衰減的線性運動形态都無法确定。我之所以采取直線圖例,是借其簡明性和概要性而為之。它很有可能是如下的抛物線形加速動勢,甚至是某種更複雜的非線性演運狀态也說不定,盡管我所闡述的那個“從能量存态爆發為質量存态的自然總體衰變趨勢”不容置疑。諸如此類的問題,包括其參數設定方式等等,我們顯然隻能期待後人了。

幾何模型求點坐标(物演坐标示意圖)2

再者,我在本卷第九章中曾經專文說明,既然以“奇點”為代表的屬性發生起點乃是存在度的最大值,那麼,嚴格說來,在直角坐标圖上,該系統就應當伸展于第四象限(詳解請複讀第九章),即為:

幾何模型求點坐标(物演坐标示意圖)3

或者,如果仍需将其表達為抛物線形運動狀态,則它在坐标第四象限的圖示如下:

幾何模型求點坐标(物演坐标示意圖)4

以上諸此圖例,同樣适用于本書第二卷第七十章和第三卷第一百二十五章的圖示擴展涵義,屆時不再複述。

最後我重申,這些繁亂的坐标示意圖僅僅是為了闡明存在度、代償度與存在阈之間的内在動态關系,它們的精确概念并不能在此類圖例中完全顯現,故此提請讀者務必着重于前後的文字釋義才是要領。】(6)

幾何模型求點坐标(物演坐标示意圖)5

注釋:

(1)根據十六章“存在阈”的概念可知:存在從一開始就難以自持地存在着,即使其原始存在度處在無限趨近于1的最高狀态也罷。因此,這個最高點或最高值其實也是後來一切存續必須維系的最低阈限或存在基準,是為“存在阈”。也就是說,始基存在作為潛隐的本性存在即存在度最高的存在尚且無法維系自身,故其存在度自然成為存在阈的最低标準,成了存在的基準。而代償度以此基準實現為存在。也就是說,物演分化進程中的每一步,後衍存在遞弱後的存在度決定了代償度的代償基準,而代償的有效性必須達到該有效的基準才能存在。也就是說,但凡能實現為存在的相對存在,都是因為代償的有效性彌補了其遞失的存在度達到了存在阈。故,橫向代償有效性的實現就是縱向的存在度遞弱或穩定性遞失本身,二者是一回事,因此也才能保證存在阈恒定不變。

換句話說,求存求的就是自身的穩定與圓滿,所以,在演繹上,存在阈是始基存在得以存在的最低值(始基存在因此無法維系自身或自身不是絕對的圓滿、穩定和平衡,需要彌補),也是後衍存在得以存在的最高值(遞弱以後的後衍存在縱向上更不圓滿、穩定性和平衡度更低,故續存實現的狀态,對後衍存在而言已經是其能達到的最高标準了)。所以,存在阈既是存在的最高标準,也是存在的最低标準,就隻能是普适常量了。而且,現象上自然衍存物穩定性遞失而結構遞繁、屬性遞豐,就是對這個演繹結果的事實證明或低端邏輯證明。當然,自然衍存物的穩定性遞失、自然衍存物的結構遞繁和屬性遞豐都是歸納的結果,即自然衍存物穩定性遞失的同時總是屬性遞豐,然後歸納出存在阈守恒,這是歸納證明。于是,事實歸納的結果證明了演繹推導的結果。故,結果進一步得到确證,實現了自洽、他洽和續洽。

(2)沒有存在度定下的基準或要求,屬性的豐化沒有指标;沒有達到基準的代償性存在,本原存在的本性之“本”無以彰顯。故,存在度決定代償度,代償度表達存在度。用《道德經》的話說就是:形而上者謂之道,形而下謂之器 ,道以器顯 ,器以道妙 ,二者本一體。“形而上者的道”可以理解為“無”(即“存在度”),“形而下的器”可以理解為“有”(即“代償度”),故“有生于無”、“有無相生”。作為“道”、“形而上存在”之隐性本質的存在度和作為“器”、“形而下存在”之顯性現象的代償度共同構成“存在阈”,實現為存在本身。(第八十八章講“本質和現象”更透徹地說清了本質和現象是一回事,本質不過是現象的邏輯整頓結果。這個可以後續進一步理解)。所以,存在度和代償度是一回事,是本質和現象的關系。

(3)也就是說,存在度是本,代償度是末。因為代償度尚未發生時,存在度已先行存在,故隻可能是存在度決定代償度。二者在“動向”上成反比關系,在“動量”上共同構成存在阈,以此畫出了物演坐标示意圖。該圖需要注意的是:1、此圖展示的存在是超時空的有限衍存區間,即有向度的一維演運(包括了物存内涵)區間,表達的是存在性的一元展開;2、此圖是示意圖,無法精準表達存在度和代償度的數學關系;3、此圖第一次把物質演化運動矢量化,有方向有動量,說明了一切屬性發生的原點和豐化過程,為解決精神存在、社會存在的發生學原理奠定基礎,從而解決了既往哲學的一系列問題。如遞弱的物演方向決定了萬物的發生和歸宿及其本質意義。

幾何模型求點坐标(物演坐标示意圖)6

(4)本段指出在物演坐标示意圖上,“物質”的概念有了别樣的意蘊,即與前宇宙的“能量”概念一體銜接,指奇點能量态存在作為始基存在和後衍存在一體銜接,甚至就算邏輯極點前移,對能量有了新的說明,即始基存在不是奇點存在了,因為始基存在的存在度隻是趨近于1而非1,故還有餘地可能續洽,因為“趨近于1”說明始基存在不是完全無屬性,至少還有存在屬性,但當下已是邏輯極點。

而“自然”的概念在物演坐标示意圖上就是那條衍存偏位線,所以說真正回歸于平滑狀态的“自然而然”之原意。因為我們感知中的自然存在都是經過先驗的感知方式武斷處理過的,處理的過程就是把所有原本連續的自然存在通過武斷的分層、分段、定義,才能最經濟、有效地建構我們依存需要的宇宙觀模型,從最早的直觀環境尋位到理性的邏輯模型建構都是如此。這是“簡約原理”下代償有效性實現的必需和必然。

換句話說,物演坐标示意圖其實就是對三十章存在性展開的最簡單的函數表達,這是直接用函數關系表達存在性的具體内涵。從奇點的能量态存在到衍存偏位線代表的質量态存在,一體銜接為物質或自然存在(因其連續,書中稱之為“自然而然”的自然)。這是物存内涵的變化過程,也是橫軸一維衍運的結果。

也就是說,因為物演坐标示意圖是超時空的,是時、空、物一體化的,其函數是物質演化的動向及動量表達,深入物質演化的内在動勢,故超越了既往局部時空關系下的表層因果即休谟所否定的局部時空關系或歸納法下的因果關系。康德通過證明時空隻是主體的“先天直觀形式”重建知識論,但這仍然不究竟,不能說明這個“先天直觀形式”(即“知”)因何産生?有何意義?“自在之物”(即“在”)被孤零零地與“知”割裂。而物演坐标示意圖或遞弱代償的存在論模型第一次建立了“知”(代償度)與“在”(存在度)的一元關系,說明了“知”是“在”的感應屬性,主體和客體也由橫向的二元對立在物質衍存的縱向序列中得到統一,從根本上說清了整個存在的所以然,而非感知與邏輯割裂下的表象聯系。須知,目前分化後的哲學、沒有邏輯反思的科學及脫離完整存在的一切研究能得到的都是感知或邏輯割裂下的表象聯系。

(5)物演坐标示意圖之所以隻能是示意圖還在于遞弱代償理論目前隻能是哲學理論的緣故,因為信息量的有限,無法精準描述,而哲學與科學的一個重要區别就是是否有足夠的信息達成精準表述,所以哲學的特點除了“追求終極”、“邏輯反思”,還有“科學前瞻”,即哲學導出的新問題、新理論在後續信息量擴張以後有望精準表述而成為新的科學。

(6)基于其他的合理性,作者把物演坐标示意圖的衍存偏位線從直線改為抛物線,從第一象限移到第四象限,但無論通過怎樣的圖示表達都不改其示意圖性質,所以對遞弱代償理論的理解不能通過圖示,而必須基于文字。物演坐标示意圖能表達的隻是“從能量存态爆發為質量存态的自然總體衰變趨勢”而已。

幾何模型求點坐标(物演坐标示意圖)7

注:基于前述所有章節對存在性及構成存在性的存在度、代償度、存在阈的層層推出和初步解讀,對存在做了整體和局部的解讀,逐步勾勒出完整而清晰的存在論模型,遂在本章進一步推出物演坐标示意圖,試圖為遞弱代償的存在論模型建立數學模型,但因為信息量不足,仍然隻能是示意圖。

附:本章重要概念:

一、存在阈

(概念注釋):萬物存在的基本阈值。它是一個普适常量,由反比相關的存在度與代償度之和構成。

(第十六章):存在從一開始就難以自持地存在着,即使其原始存在度處在無限趨近于1的最高狀态也罷。因此,這個最高點或最高值其實也是後來一切存續必須維系的最低阈限或存在基準,是為“存在阈”。

(第三十四章)存在阈是一個同時涵蓋存在度代償度于一體的度量概念。

(文中配圖來自網絡)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