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讨好型人格雙語

讨好型人格雙語

生活 更新时间:2024-12-17 09:56:21

最近網絡上流行着一個新詞——“文字讨好症”。

顧名思義,所謂的“文字讨好症”,就是人們在網絡上聊天的時候,會字斟句酌地修改部分詞彙,增加語氣助詞,讓文字看起來不那麼生硬。

例如,線下同意别人的說法是“嗯”,線上一定得是“嗯嗯”“嗯呢”;線下打招呼是“你好”,線上就得加個表情包說“你好啊”“你好哇”,總會有一種故作可愛的感覺。

關于“文字讨好症”這個說法,起源于一名叫楊蒙恩的脫口秀演員的微博動态,他在9月7日發微博表示“你們有沒有’微信文字讨好症’,比如說我會把’來了’改成’來啦’,好給閱讀者一種我歡快積極蹦蹦跳跳地回答他的錯覺”。

讨好型人格雙語(文字讨好症括号文學)1

微博截圖

而在他的評論區,排第一的回答是“沒有呀”。

可能會有人反駁說,回答的人也是一名脫口秀演員,有明星效應buff。

那好,我們往下看,排名第二的是“好的×好嘞 好哒”,排名第三的是“甚至還會加上

讨好型人格雙語(文字讨好症括号文學)2

來表現我的陽光!”

讨好型人格雙語(文字讨好症括号文學)3

有人針對這種現象解釋稱,文字原本确實是嚴肅的正式的,但是當下網絡文字更多的場景是用來聊天了,使用“啦”、“呢”、“哇”這些語氣助詞,也隻是想讓人覺得對面是在有感情的說話,而不是在冷冰冰的傳遞信息。

其實轉念一想,這也算是聊天時為了脫離文字的正式感做的一些應對吧,就像口語和書面語有差距一樣。

以前的文字很正式,是因為人與人之間的交流溝通更多的是口語。随着網絡的發展,越來越多的人利用網絡的便捷進行即時交流,這就不可避免地會用到文字,但文字是沒有語氣和情緒的,想讓閱讀者通過文字感知到我們的情緒,避免一些不必要的誤解,就不得不加上語氣助詞或者表情符号。

有些話,面對面的表達,可以通過表情、語氣及肢體動作輔助,一旦換了文字,即使一字不差,也會給人一種不近人情、公事公辦的感覺。

這也是相較于“文字讨好症”這個詞,更多人更願意稱之為社交禮儀的原因吧。讨好一詞,總會給人一種交流的雙方是不平等的感覺,而社交禮儀,隻是在必要的時候,通過一些小的舉動,讓蒼白無力的文字變得生動起來,令對方和自己都感覺舒服一些,又何樂而不為呢?

要真的有“文字讨好症”的話,更應該說的是“括号文學”。

百度搜索“括号文學”,你會知道這是一種把重點放在括号裡的說話藝術,最初指的,是把想炫耀的内容放在正文後面的括号中,以此來表達表面上不在乎,實際上在炫耀關鍵信息的目的。例如,網友留言稱自己成績馬馬虎虎(畢業于全國TOP5高校),英語成績一般(勉強過了雅思),這和清華學子常常說自己畢業于五道口職業技術學校的感覺是一樣的。

而現在,括号文學不僅僅用于炫耀,還被網友玩出了新的花樣。

在嗎?(我知道你在)

不在(有事說事)

睡不着(快點陪我說說話)

哦(沒啥好說的)

……

諸如上面的這些,在生活中已是随處可見了。

讨好型人格雙語(文字讨好症括号文學)4

網絡圖片

越來越多的人用括号文學的方式來玩梗和緩解尴尬,也有更多的人把括号文學當做救命稻草,在括号裡寫滿解釋說明的文字,如同話中有話一般,将弦外之音簡單直接的寫在括号裡,一目了然。

不可否認,用括号這樣一種玩梗的形式來表達自己真實的意願,避免别人誤解自己的意思,這比起“文字讨好症”來,更像讨好。

但是眼見的一定為真嗎?

人們總是希望自己在為人處世上面給人留點面子,但又擔心說得太過含蓄無法表達自己的真實意願,擔心别人誤解自己。這其實是一種很正常的表現,隻是因為搭上了網絡文學的快車,在很多人沒有準備好的時候強制接受,才導緻了反感。

“文字讨好症”和“括号文學”,無一不是。

在日新月異的現代社會,不僅人與人的交流從線下普遍轉到網上,新型社交禮儀也需要在一點一滴的積累中發展壯大起來了。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