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古人怎麼表達打道回府

古人怎麼表達打道回府

生活 更新时间:2024-12-12 08:44:04

“臭味相投”這個現在有貶義色彩的成語,語出于《呂氏春秋》中《臭味相投》這篇文章。如果您看過原文,發現文章的描述其實是比較中性的,隻是描述了一個事實,與“人以類聚、物以群分”這樣的成語類似。原文如下:人有大臭者,其親戚、兄弟、妻妾、知識,無能與居者,自苦而居海上。海上有人說起臭者,晝夜随之而弗能去。

古人怎麼表達打道回府(臭味相投與送匾奇談)1

嗜臭是很多人的一種癖好。比如很多人喜歡吃的臭豆腐,據說聞起來臭吃起來香。

該文很短。意思說的很清楚。沒有任何評論和見解。可能這個人身上有狐臭,當時估計也沒有很好的方法進行治療,臭味從他身上散發出來,令人作嘔。就連他的父母、兄弟、妻妾、朋友等也對他避之不及,大家想想誰願意和一個身上散發惡臭味道的人在一起玩耍呢?這個人啊,當然自己也是非常苦惱的,可是無奈啊,沒辦法啊,最後打包了一些行李,索性搬到遠離人群的海邊去居住了。茫茫大海,潮起潮落,過了一些日子,居然有一個喜歡臭味的人聽說了,前來與他一起生活,無論白天還是夜晚,跟着他一起捕魚、聊天、吃飯,兩個人還成為很好的朋友。

古人怎麼表達打道回府(臭味相投與送匾奇談)2

臭鳜魚也是一些美食愛好者的美味。不過也有很多人适應不了。

在《左傳·襄公八年》中關于“臭味相投"的用詞就提升到了一定高度了:“今譬(pi)于草木,寡君在君,君之臭味也。”這裡的臭味是指氣味而已,并不是說味道臭。春秋魯襄公時,晉國準備出兵攻打鄭國。晉國的範宣子作為魯國客卿,在參與魯國襄公的宴會上,作了一首隐喻的詩,暗示魯國出兵幫助晉國。此時魯國的官員季武子說了上面的話,他是以草木比喻晉國和魯國好比同一棵樹,晉國是花和果實,而魯國就是花和果實散發出的氣味,暗示兩國關系緊密,魯國出兵幫助晉國理所當然。古人說話真是拐彎抹角啊,說一件事,還要有腦筋急轉彎的思維才能聽懂。

明代馮夢龍《醒世恒言·薛錄事魚服争先》也用了“臭味相投”:“這二位官人為官也都清正,因此臭味相投。”其實。這裡的臭味,指的是香氣,味道而已,也不是臭的意思。

原來的臭味相投中的臭字是讀作xiu的,演變到當代,把本來味道的意思淡化了,大多從字面上來理解為臭味,貶義的意味就很深了。當代人感覺氣味相投、趣味相投的用詞似乎就中性了一些,如果使用臭味相投,肯定就帶有貶義的态度了。

古人怎麼表達打道回府(臭味相投與送匾奇談)3

清末吳研人的《俏皮話》裡很多故事都是冷幽默。

另一篇故事呢,出自《俏皮話》。題目是《送匾奇談》,文言這裡就不贅述了,隻說白話,意思呢和“臭味相投”有異曲同工之妙,不過似乎更加有趣,讀來不禁捧腹,令人莞爾。古人的冷幽默還真是爐火純青。其實呢,如果讀者有心,會發現在當代很多相聲裡都借鑒了這個包袱的精髓。

故事是這樣的。有一位懸壺鄉裡的庸醫,在醫術上是渣渣的不堪啊,凡是有病去就醫的,一經他手就被治死。可是呢,不知道庸醫如此手段的人,仍然去他那裡求醫問藥,如此一來,送掉性命的人自然越來越多。不過這一日,突然診所外面響起吹吹打打的鼓樂之聲,有人送來一塊匾來感激他的醫術,和現在咱們感謝送錦旗一個意思。庸醫自從行醫以來,大部分遇到的都是追究責任的患者家屬,這一次,懵頭懵腦的得到感謝的匾額,雖然心裡幾分狐疑,還是榮幸的把匾挂了起來。周圍一些知道庸醫底細的鄉鄰紛紛懷疑和驚訝,竊竊私語的議論此事。總是有好事的人,非要弄明白是哪個腦袋被驢踢的家夥送的匾。很快,消息就打聽出來了,原來送給庸醫感激匾額的是一家棺材鋪。好事者與棺材鋪老闆閑聊,“是醫生治好了你的病嗎?怎麼送給他匾呢?”這個棺材鋪老闆回答道:“沒有,我們這裡沒人生病。我們是感謝醫生啊,原來我們店的生意一向冷清,自從這位醫生來此行醫之後,生意火爆很多啊,所以送一塊匾去感謝人家,咱不能忘了人家的好處啊。”

哈哈,庸醫治死了人,居然成全了棺材鋪,庸醫算不算失之東隅,收之桑榆呢?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