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樓一夢,嬌嗔怨癡,遊戲筆墨。讀來終歎世态炎涼,情深不壽。
當代著名學者俞平佰在其《紅樓夢辨》中說:“我想《紅樓夢》作者所要說的,無非始于榮華,終于憔悴,感慨身世,追緬古歡,绮夢既闌,窮愁畢世,寶玉如是,雪芹亦如是。”曹霑以春秋筆法,微言大義,不着一字,盡得風流,寫盡世間悲歡,看盡人間繁華,終歸于一。可歎停機德,堪憐詠絮才,在悲着風月之時,看花謝花開,落絮輕沾。兒女情長,終敵不過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一世繁華,終也是樹倒猢狲散,落得白茫茫大地真幹淨。
讀及、談及之餘,眼前總會浮現出幾人面孔,或虛或實,亦真亦假。心情亦随人物而悲喜。《紅樓夢》打動了一代又一代人的原因,不僅僅在于其情節動人,内容豐滿,更有其獨特的結構,微妙筆法,這一切即其藝術魅力的來源,深感于此,漫筆閑談,聊以慰趣。
【心有玲珑夢魂長,小楫輕舟話斜陽】
讀了全書,寶黛是必談的。寶玉傻中有癡,帶魚冷中有癡。“閑靜似嬌花照水,行動似弱柳扶風”,黛玉癡情,才情俱上佳。奈何緣淺壽天。“天下無能第一,古今不肖無雙”賈寶玉似傻如狂,嬉笑怒罵乃真性情,可錯生了時候。寶黛“木石前盟”令人神往,浪漫美好,今世知己之遇,又令人唏噓感慨。不難看出,寶黛的愛情是于心靈共通。第三十二回“林妹妹不說這樣的話,若說這話,我也同他生分了。”寶玉在聽湘雲談及“經濟”時這樣說。兩人在立功名、求榮華方面具有天生一緻的排斥,但因此才不得以長久。而如此單純的感情卻正是彌足珍貴。作者塑造這兩人,精妙絕倫,一颦一笑,舉手投足,俱為風流之态,一言一語,一動一靜,亦栩栩如生。那日正當三月中浣,早飯後,寶玉攜了一套《會真記》,走到沁芳閘橋那邊桃花底下一塊石頭上坐着展開《會真記》,從頭細看,正看到“落紅成陣”,隻見一陣風過,樹上桃花吹下一大鬥來,落得滿身滿書滿地皆是花片。寶玉要抖将下來,恐怕腳步踐踏了,隻得兜了那花瓣,來到池邊,抖在池内。那花瓣浮在水面,飄飄蕩蕩,竟流出沁芳閘去了。回來隻見地上還有許多花瓣,寶玉正踟蹰間,隻聽背後有人說道:“你在這裡做什麼?”寶玉一回頭,卻是林黛玉來了,肩上擔着花鋤,花鋤上挂着紗囊,手内拿着花帚。寶玉笑道:“好,好,來把這個花掃起來,撂在那水裡去罷,我才撂了好些在那裡呢。”黛玉道:“撂在水裡不好,你看這裡的水不幹淨,隻一流出去,有人家的地方,什麼沒有?仍舊把花糟蹋了。那犄角上我有一個花冢,如今把他掃了,裝在這絹袋裡,埋在那裡,日久随土化了,豈不幹淨。”這出戲精彩極了。寶玉是真性情,得憐殘香,不愧為通靈寶玉,黛玉又暗合其“質本潔來還潔去,強于污淖陷渠溝”之說,這黛玉之話,不單單可解為在說這花,也意在暗合自己,甯願在這花冢之中“一抔淨土掩風流”,在這園子裡自己本潔,難保以後如何。這番話真實深刻地反映了黛玉性格裡柔中帶剛的一面,是日後其“甯為玉碎不為瓦全”的行為寫照。可惜這隻能是一出悲劇,水流花謝兩無情而已。
提及寶钗,可真謂一賢良淑德的大家閨秀,與黛玉的孤傲不同,她是大家眼中标準的封建淑女。性情好,人見人愛,是衆人眼中識大體、懂禮節的理想妻子。所以衆人才會在後來舍多愁善感的林妹妹可取溫柔賢淑的寶姐姐。寶钗、黛玉兩人,平心而論,我是向着黛玉的。黛玉那尖酸的天真勁兒,卻是寶钗少有的。寶钗穩重、沉着。從她持秉薛家處理大嫂金桂撒潑一事可見一斑。但我仍在是想,若非出生于類似薛家這類需循規蹈矩的大家門戶裡,寶钗性格中天真爛漫的一面是否能顯現,不再工于世俗人情,做回一個似玉般無暇的心靈至純之人?可歎的是,遁入空門的妙玉也難解世俗紅塵牽累,一個肩負着家族希望的寶钗就更不能做得到了。她一人,上有蠻橫的哥哥呆霸王,下有家務瑣事一堆,出塵不染已是難事,要論放下,則是不可能的。
在衆多丫鬟裡,我最中肯的便是平兒與紫鵑。寶玉房中大丫頭襲人溫柔但使人膩煩,貌似單純卻工于心計;晴雯則尖酸頗似黛玉,可恨命不太好,早早就做了園子裡的一株芙蓉花神;其餘衆丫頭,俱是愚鈍或有些傻氣,便有些俗了。唯鳳姐丫頭平兒,溫和平易近人而體貼,心地善良,更有紫鵑心靈慧敏,細緻入微。這俱是與主子有真情而令人萬分感動的。平兒柔中帶剛,令人佩服,紫鵑柔中有細,秀外慧中。皆令我十分感慨。
而其他主要人物,諸如王熙鳳、賈母、湘雲等人,在雪芹筆下都是外貌性格特征明顯。一二百号人物,作者穿插安排,有條不紊,情節安排恰到好處,真可謂神來之筆。
【亭台影影樓閣連,怪石磊磊奇松間】
對于《紅樓》一文賈府興衰與寶黛愛情悲劇的雙線索書寫,則是讓人歎為觀止。且其中對細節的刻畫,精雕細琢,場景描寫美輪美奂,人物心理豐富多彩,則是其藝術特色的最高成就。
冷子興演說榮國府,則是借他人之口,講出這個紛繁複雜的大家庭的大緻身份地位與構架。這樣寫來,讓讀的人知根知底;寶玉夢遊太虛幻境所見之金陵十三钗的判詞,即書中各主人公的命運,即為全書人物定下了情節走向與歸宿。一個章節,就可以用極為巧妙的方式交代書中人物及大緻情節,簡直妙哉!
而論細節,我最喜歡的便是衆姑娘們割腥啖膻,笑談詩文,起社作詩,在大觀園中的快樂生活。作者極力描繪出了大觀園内各處勝景,與主人相配的情調及風格也可見其用心至深。在這個美景難勝收的園子裡,作者塑造的這一群嬌嗔溫柔的女子們性格各異且形象豐滿。沒有經世之憂,無社稷之輩,除了些兒女情長的小心思,再無些他。講詩、作詩,這樣的無憂無慮的生活簡直就是夢寐以求。
最讓人驚歎的便是作者精妙的筆觸。可以說得嘔啞村妪卑陋之言,且生動而樸素,毫無做作,又可說得兒女閨中逗樂嬉笑之語,如臨其境。且又說得官場世務之言,将人心險惡、阿谀奉承之小人作态刻畫得淋漓盡緻。這是需要如何的見識與閱曆,才能将人心剖析得如此全面。魯迅先生于《中國小說史略》中也說:“全書說寫,雖不外悲喜之情,聚散之迹,而人物事故,則擺脫舊套,與在先之人情,小說不同……蓋叙述皆存真聞見悉所親曆,正因寫實,轉成新鮮……”
有人評《紅樓》:一半寫故事,一半寫曆史。書中展現的社會背景正如賈府,看似隆昌鼎盛、富貴繁華,内裡卻生了多少污穢,正忽剌剌似大廈,昏慘慘似燈将盡。寫的是貴族的生活。驕奢靡費,而且揮霍無度,其實說的是平民的話:“金滿箱、銀滿箱,展眼乞丐人皆謗……因嫌紗帽小,緻使鎖枷杠,昨憐破襖寒,今嫌紫蟒長,亂烘烘你方唱罷我登場,反認他鄉是故鄉,甚荒唐,到頭來都是為他人作嫁衣裳。”如此深刻又淺顯的道理,一語中旳。将“甄士隐”,借“賈雨村”言,道出了全書的最終目的。
《紅樓》結尾說着:“說到辛酸處,荒唐愈可悲,由來同一悲,休笑世人癡。”在感歎與惋惜的同時,應了那“滿紙荒唐言,一把辛酸淚,都雲作者癡,誰解其中味?”都雲不解其中味,難解。應有幾人可懂?
魯迅先生曾經說:“單是命意,就因讀者的眼光而有種種:經學家看見易,道學家看見淫,才子看見纏綿,革命家看見排滿,謊言家看見宮闱秘事...”可見其博大精深。這便是為何《紅樓》已成書百載,仍被推上中國古典小說巅峰的原因了。
我看《紅樓》,單單是從一個淺自而毫無幾分閱曆的空空頭腦而看,既不能完全了解作者所要表達的,也不能深掘文字背後的涵義,但單是這樣,也足以讓我被其中豐富多彩的内容而震撼。
感慨紅樓一夢,以佳人不壽。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