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梅州綠色文明縣城有哪些

梅州綠色文明縣城有哪些

圖文 更新时间:2024-09-14 09:47:07

梅州綠色文明縣城有哪些(非凡十年廣東答卷)1

一批又一批民生項目接連落地,梅縣區城市提質擴容腳步不斷加快。南方日報記者 何森垚 攝

日月經天,江河行地。

翻開時間的卷軸,以十年為尺,能看到怎樣的梅縣區?

園區内,銅箔、裝備制造、智能家電等産業發展勢頭強勁,百億産業集群正加快構建;鄉野間,農村舊貌換新顔,三産融合腳步加快,美了鄉村富了鄉親;城區裡,一批批關乎群衆“吃、住、行、文、衛、教”的民生項目滾動實施,讓群衆對美好生活的期許成為了現實……“葉帥故裡·大美梅縣”正以嶄新的姿态蓄勢待發。

踏上新征程,發展仍是梅縣區回應時代之問的最有力回答。當前,梅縣區正按照中央、省、市部署,以“三新三城”為目标,搶抓機遇、接續奮鬥,以發展之“實”書寫蘇區之“興”,奮力打造“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廣東樣闆。

梅州綠色文明縣城有哪些(非凡十年廣東答卷)2

奮鬥歲月

“實”字為先 培育壯大“2 1”百億産業集群

今年6月,總投資81億元的嘉元時代年産10萬噸高性能電解銅箔項目在城東鎮上坑村動工建設;8月、9月,白渡嘉元科技園一期1.5萬噸、二期1.6萬噸高性能銅箔項目接連投産;此外,嘉元科技梅州坑工業園區5萬噸項目已完成場地平整,正有序推進建設。

上述總投資160多億元的項目全面投産後,僅廣東嘉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一家企業,銅箔年産能便可達20萬噸,産值可達200億元以上。以其為代表的銅箔産業的逆勢突圍,折射出梅縣區狠抓實體經濟,加快構建綠色現代産業體系的生動實踐。

在“雙碳”戰略背景下,立足生态發展區定位,梅縣區堅持“産業興區、項目為王、企業第一、服務至上”理念,一手抓增資擴産,一手抓招商引資,加快培育壯大銅箔、裝備制造、智能家電“2 1”百億産業集群。

梅州綠色文明縣城有哪些(非凡十年廣東答卷)3

陰極輥緩緩轉動,薄如蟬翼的銅箔剝離卷取。張森裕 攝

目前,全區銅箔在建産能11.6萬噸、拟建産能7萬噸,現有産能5.6萬噸/年,占全國總産能的8.1%,已跻身國内高端锂電銅箔生産第一梯隊;裝備制造方面,輪毂—車軸—半挂車整車生産的汽車産業鍊條逐步完善;智能家電産業發展同樣蹄疾步穩,欣桐科技、慶達科技項目建設連連跑出“梅州速度”。

項目是實體經濟發展的生命線,抓項目就是抓發展。

在推動“老字号”企業增資擴産、向“新”而行的同時,梅縣區着力實施延鍊補鍊強鍊工程,完善招商圖譜,圍繞主導産業上下遊企業開展精準招商。今年以來,梅縣區已引進招商引資項目9個,計劃總投資250.5億元;正在洽談項目16個,計劃總投資67.49億元。

大批項目看好梅縣、投資梅縣、紮根梅縣,大批企業逆勢持續增資擴産,這份底氣和信心來源于梅縣區“審批做‘減法’、服務做‘加法’”的優質營商環境。

“我們始終堅持資源跟着項目走,推動土地、資金等要素向‘打糧食’的項目集聚,先後出台《促進先進制造業及主導産業招商若幹措施》《産業集聚地招商引資管理辦法》《産業集聚地工業項目平整土地費用補貼辦法》。”梅縣區科工商務局相關負責人介紹。同時,對固定資産投資5億元以上或年納稅5000萬以上的先進制造業項目,該區還将以“一事一議”方式給予支持。

堅持“實”字為先,用心謀項目、用情招項目、用功推項目,以項目促投資、以項目調結構、以項目增後勁,梅縣區正朝着“打造全市高質量發展新引擎”的目标堅實邁進。

梅州綠色文明縣城有哪些(非凡十年廣東答卷)4

梅縣區産業集聚地主陣地白渡沙坪工業園區建設熱潮湧動。梅縣區融媒中心供圖

“興”字為要 加快構建現代農業産業體系

秋意漸濃,“柚”見豐收。

在梅縣區白渡鎮賦梅村雷公岌,沿着柚樹夾道的小徑登上山頭,千畝柚林盡收眼底。柚園主人宋錦付、宋昭平父子正分工合作,忙着摘果裝車。“如今短視頻平台帶貨日益火爆,年輕人就要敢闖敢試,讓好柚子賣出更好的價錢。”今年是宋昭平回鄉種柚的第九個年頭,與父母共同管理着1600多株柚樹,“外出務工不是唯一出路,鄉村同樣大有可為。”

産業振興,是鄉村全面振興的基礎和關鍵。

作為農業大區,梅縣區生态資源豐富、農業基礎紮實。立足于此,如何将資源優勢轉化為發展優勢?

梅縣區給出了自己的答案:堅持産出思維,在特色化、标準化、規模化、品牌化上下功夫,實施“兩園一軸四片區”發展規劃,做優畜牧水産、蔬菜、煙葉等傳統産業,做強梅縣金柚、梅縣綠茶等優勢産業,全面創建國家農業現代化示範區,推動農業接二連三,促進質量興農、綠色富農、品牌強農。

梅州綠色文明縣城有哪些(非凡十年廣東答卷)5

裝袋、封口、裝箱……“柚山”下村民忙碌不停。南方日報記者 何森垚 攝

認準就幹,久久為功。

梅縣區成功創建國家現代農業産業園,“梅縣金柚”品牌價值113億元、位居全省第一,茶葉産業園入選省級現代農業産業園建設名單,獲評全國農村一二三産業融合發展先導區、國家水産健康養殖和生态養殖示範區、省級休閑農業與鄉村旅遊重點縣、省級家庭農場示範縣……一塊塊“金字招牌”落戶,成效可見一斑。

數據顯示,2021年全區農林牧漁業産值93.25億元、比增8.1%;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4萬元,高于全省、全市平均水平。盡管如此,農産品精深加工能力不強、農業龍頭企業連農帶農輻射能力不足等問題仍然突出。

問題導向,靶向攻堅。農産品精深加工方面,梅縣區已有初步突破,今年,國内首條柚苷生産線在梅縣區國家現代農業産業園城東園區建成投産,年産值可達2.5億元,帶動5000戶以上農戶增收緻富。

堅持“興”字為要,從“一紙規劃”繪藍圖到“多點開花”抓實幹,梅縣區在脫貧攻堅目标如期實現的基礎上,力度不減、幹勁不松地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以産業振興為全面振興發展打下堅實支撐。

“民”字為本 将群衆美好期許變為現實

“坑坑窪窪的爛路變成了嶄新的柏油路,雜草叢生的荒地變成了小公園。”家住古塘村茶仔園的趙麗華欣喜地發現,這座小城正悄然發生變化。

茶仔園外,越來越多梅縣人與趙麗華一樣,見證并感受着這座城市的“變”與“新”。

梅縣區文體中心、粵東醫院、梅縣外國語學校、紅星美凱龍梅州商城、天虹購物中心等拔地而起;劍英大道延長線、進城大道、公園南路等主幹道建成通車,困擾市民出行20多年的人民南路斷頭路全線貫通;一批市政道路、背街小巷、農貿市場、老舊小區、公共廁所等得到改造提升……

回望過去十年,從“規劃圖”到“施工圖”再到“實景圖”,一批又一批民生項目接連落地,城市提質擴容腳步不斷加快,讓群衆對美好生活的期許成為了現實。

梅州綠色文明縣城有哪些(非凡十年廣東答卷)6

去年,來自粵東醫院的專家在位于松口鎮的梅縣區第二人民醫院内,為70多歲的沈阿婆進行了右側内、外踝骨折切開複位内固定術,解決了困擾其多年的頑疾。當天,專家們又為80多歲的張大爺進行第一腰椎椎體壓縮性骨折經皮椎體成形術。

無須長途跋涉,無須漫長等待,農村群衆在“家門口”就能享受“三甲”醫院優質醫療資源,得益于梅縣區醫聯體建設的不斷深入。

僅過去五年,梅縣區就新建、擴建13個鎮級衛生院、309家村級衛生站。此外,粵東醫院晉級“三甲”、入選省高水平醫院建設名單,中醫院、婦保院則晉級“二甲”。

民之所盼,政之所向。在教育方面,梅縣區同樣是不遺餘力。近五年投入7.24億元,新建、擴建中小學、幼兒園16所,新增學位17570個,基本消除義務教育階段56人以上“大班額”問題。

堅持“民”字為本,梅縣區将堅持盡力而為、量力而行、久久為功,每年滾動實施一批民生項目,不斷滿足人民群衆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

赓續奮鬥

以“六個聚力”打造“三新三城”

時間是最忠實的記錄者,也是最客觀的見證者。每一段壯美的航程,都會在曆史長河中镌刻深深的印迹。

黨的十八大以來,梅縣區委、區政府全面落實中央、省、市部署,帶領全區上下真抓實幹、銳意進取,推動老區蘇區全面振興發展。回望過去十年,看到的是踏石留印的痕迹,春華秋實的收獲,産業的興起、生态的向好、基礎的夯實、民生的改善,無一不賦予梅縣群衆滿滿的獲得感。

邁向新征程,梅縣區将以“三新三城”為目标,着力構築全市高質量發展新引擎、粵北生态發展區對外開放新高地、全省城鄉融合發展新樣闆,加快建設産業新城、文旅名城、幸福之城,打造生态惠民富民、宜居宜業宜遊的“葉帥故裡·大美梅縣”。

藍圖既定,行則必達。

未來,梅縣區将以“六個聚力”為具體實踐路徑,久久為功抓落實。

——聚力發展實體經濟,打造高質量發展新引擎。圍繞“11115”産業集群,梅縣區堅持一手抓傳統産業轉型升級,一手抓新興産業培育發展,加快構建銅箔、裝備制造、智能家電等綠色現代産業體系。

——聚力構建開放體系,打造粵北生态發展區對外開放新高地。梅縣區将充分發揮梅州綜合保稅區、梅州國際無水港、國家跨境電商綜合試驗區疊加優勢,積極參與打造新發展格局戰略支點,實現“三進一出”。

——聚力推進鄉村全面振興,打造山區農業現代化樣闆區。梅縣區将全面加強黨對“三農”工作的領導,堅持區、鎮、村三級書記抓鄉村振興,推動農業農村現代化,實現産業興、鄉村美、農民富,創建廣東鄉村振興新典型。

——聚力發展全域旅遊,打造文化旅遊名城。梅縣區将堅持文化引領、文旅融合,打造紅色文化、客家文化交相輝映的特色文化旅遊名城,擦亮“紅色蘇區”“文化之鄉”品牌。

——聚力推動城鄉提質擴容,打造全省城鄉融合發展新樣闆。堅持以人為核心,梅縣區将全力推動城市有序擴容、城區全面提質、守好綠水青山,構建城鄉融合發展新格局,創建國家新型城鎮化建設示範區。

——聚力增進民生福祉,打造共建共享幸福之城。梅縣區将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加快構建高質量公共服務體系,讓人民群衆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實、更有保障、更可持續。

一線案例

因地制宜内外兼修 客韻鄉村各美其美

水面如飄帶,山形似卧牛,水天一色的蘆陵村,宛若一幅山水畫;白牆黛瓦,花木掩映,景随步移,步入古塘村,像是闖進了桃花源;百花映古宅,童謠繪牆面,古色新韻的蓮塘村,好似一首田園詩……今日之梅縣,數百村莊正在蝶變升級,一村一景,一村一韻,各美其美,美美與共,腳下便是詩和遠方。

優化農村人居環境,全力建設美麗鄉村,是提升農村群衆獲得感的重要舉措,更是鄉村振興的題中之義。

梅州綠色文明縣城有哪些(非凡十年廣東答卷)7

鄉村煥新顔,村民幸福“加碼”。南方日報記者 何森垚 攝

回溯梅縣區美麗鄉村建設的曆程,強基礎整治、補民生短闆“兩條腿”走路的方法論貫穿始終。一方面深入實施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動,在“拆、改、建、管”上下功夫,開展“三清三拆三整治”回頭看行動;與此同時,全面完善村莊保潔和農村廁所、生活垃圾、污水處理等長效管護機制。

久久為功事乃成。截至目前,全區1386個自然村已達到幹淨整潔标準,完成無害化衛生戶廁改造278戶,農村生活垃圾處理率達到100%,建成鎮級污水處理設施22座,村級污水處理設施201座。

“以前怎麼也想不到家鄉會變得這麼美,更想不到自己會回鄉發展。”2015年,在外務工的90後羅柏迪回到了家鄉梅南鎮水美村,與父親張羅起紅軍客棧,種起生态綠茶。嘗到“頭啖湯”後,近期他又聯合旅遊公司開起了共享廚房窯雞體驗館,生活越過越紅火。

在做好“規定動作”的基礎上,梅縣區持續推進“1 N”生态宜居美麗鄉村示範創建,立足村莊各自特色,以農耕文化為魂、紅色故事為魄、美麗田園為韻、生态農業為基、客家民俗村落為形、創新創意為徑,打造三宜陰那、富美蘆陵、廚鄉玉水、陌上故廬僑鄉、宋湘故居創樂等示範村67個,并引導鎮村因地制宜推動三産融合發展,将“美麗資源”轉化成“美麗經濟”。

今年,梅縣區全面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有了全新“舞台”,“葉帥故裡·大美梅縣”丙雁鄉村振興示範帶建設全面啟動。據悉,該示範帶涵蓋丙村鎮溪聯村、紅光村,以及雁洋鎮文社村、對坑村、松坪村、雁下村、雁中村、雁上村、大坪村、塘心村、南福村、陰那村、長教村、圩鎮,全長23公裡。

從示範村到示範帶,一字之差,内涵大不相同。

“示範帶建設不僅能最大化公共基礎設施建設的溢出效應,同時也能充分整合當地資源,助力鄉村全面振興。”梅縣區農業農村局相關負責人表示,如果說以前的示範點建設是在造星星,那麼現在的鄉村振興示範帶就是在打造星月同輝的美麗鄉村新圖景。

藍圖已繪就,實幹開新局。梅縣區正以一往無前的奮鬥姿态,朝着全力打造廣東鄉村振興新典範的目标大步向前。

數讀

●梅縣區地區生産總值從2012年的132.21億元,增長到2021年的237.71億元,年均增長6.0%

●人均地區生産總值從2012年的24659元,增長到2021年的42677元,年均增長5.6%

●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從2012年的14789元,增長到2021年的32467元,年均增長8.2%

●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從2012年的35.08億元,增長到2021年的59.41億元,年均增長5.4%

●農業生産總值從2012年的59.66億元,增長至2021年的93.25億元,年均增長4.6%

【來源】南方日報

【南方日報記者】黃韬炜

【通訊員】馮森達 王雅 曾勇

【作者】 黃韬炜

【來源】 南方報業傳媒集團南方 客戶端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