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先看一組甲骨文、金文、篆體
甲骨文“蟲”
金文“蟲”
篆體“蟲”
的圖形。你看它們像什麼?一個頭,是然後長長的彎曲的身體,是不是像一條蛇?這個字在當時念huǐ,意思是“毒蛇”。北方的夥伴應該聽過一個詞,叫“長蟲”,就是蛇的意思。蟲後來指一般的蟲類,讀音為chóng,就是現在“蟲”字的意思了。
它
它,蛇的象形字。
我們看下甲骨文
甲骨文“它”
的“它”,一個頭,一個長而彎曲的身體,是不是像一條蛇?這個圖形在當時就讀shé。
再看下金文
金文“它”
的“它”,是不是像一個蛇頭和一個彎曲的蛇身?
最後看下篆體
篆體“它”
的“它”,是不是像一個蛇頭和吐信的舌頭。
我們聯想一下當時的環境,古代的植物生長很茂盛,地表是成片的植物。當人們出去狩獵的時候,發現草叢在動,聽見咝咝的聲音,是什麼情況?是不是有蟲子?那當時對人類威脅最大的蟲類是什麼?是蛇。所以當有動靜的時候,就會互相提醒:有蛇(它),小心。但是吧,很多時候發現最後不是蛇在動,是别的什麼東西鬧出來的動靜,所以對于這種懷疑之物,就稱作“它”了。随着時間發展,“它”演變成了第三人稱的代名詞,指非人的事物。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