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鎮國公和一等伯哪個大

鎮國公和一等伯哪個大

圖文 更新时间:2024-12-22 15:58:08

清代的封爵制度是曆朝曆代中,最為森嚴和細緻的。總體來看,清代的爵位分為兩類,一為宗室爵位,二為異姓爵位。其中,公爵又是最容易讓人混淆的,很多人搞不清楚鎮國公、輔國公與一等公到底誰的地位更高。

鎮國公和一等伯哪個大(宗室鎮國公與異姓一等公)1

宗室爵位中一定要明白入八分和不入八分的概念

崇德以前,宗室尚無正式的封爵制度,努爾哈赤的子侄們地位尊貴的則稱為“貝勒”。皇太極改元崇德後,才開始定九等爵位。順治六年,在奉國将軍之下又增奉恩将軍,改為十等封爵。

這裡需要注意一點,在很多史料中,經常見到将世子(親王嫡子)、長子(郡王嫡子)也歸入宗室封爵之中。其實嚴格意義上來說,世子和長子隻是一種臨時性的封爵,世子未必會成為親王,長子也未必成為郡王,但一般都将他們列入宗室爵位。

乾隆十三年正式形成定制,宗室爵位共分為十四等,即:和碩親王、世子、多羅郡王、長子、多羅貝勒、固山貝子、奉恩鎮國公、奉恩輔國公、不入八分鎮國公、不入八分輔國公、鎮國将軍、輔國将軍、奉國将軍、奉恩将軍。

又、鎮國将軍、奉國将軍、奉恩将軍又各分三等,再往下則是閑散宗室,一律用四品頂戴。

鎮國公和一等伯哪個大(宗室鎮國公與異姓一等公)2

“入八分”與“不入八分”如何區分呢?根據《清朝續文獻通考》的記載:

“天命年間立八和碩貝勒議政,各置官屬,朝會燕飨各異其禮,錫赉均及,是為八分。後定:封爵貝子以上皆入八分,鎮國公、輔國公有入八分者,有不入八分者,入八分公與王、貝勒、貝子一體分左右兩翼列班,不入八分公與鎮國将軍以下各随旗行走。”

通俗地說就是:努爾哈赤生前鑒于以前各朝因宗室骨肉相殘而導緻國家敗亡的教訓,将子侄分為八家,即每一旗為一家,八旗宗室貴族按“八家均分”的原則分享政治、經濟特權,所以才有了入八分和不入八分之别。

如果了解八旗制度,大緻都知道親王、郡王、貝勒、貝子這四個高等級的爵位,都在各旗中領有牛錄,入八分的鎮國公、輔國公同樣也領有牛錄,而不入八分公則沒有。總體而言,入八分和不入八分實際上就是一個權力的概念。

鎮國公和一等伯哪個大(宗室鎮國公與異姓一等公)3

清前期,入八分鎮國公、輔國公的地位還是很高的,他們享有議政之大權。但到了康熙以後,随着皇權的不斷加強,宗室王公的地位已經大不如前。尤其是乾隆以後,宗室王公不得入主中樞,地位尊貴但手無實權,别說是鎮國公、輔國公,就是親王、郡王也不過是在一些正式場合才出來露露臉而已。

異姓爵位中一等公大多是有實權的

異姓爵位中,公爵主要分為兩種,一種為軍功爵,一種為榮譽爵。榮譽爵主要包括皇後之父承恩公,以及孔子後裔的衍聖公。大多數公爵還是指軍功爵。

異姓爵位和宗室爵位一樣,也有一個不斷完善的過程,乾隆十六年形成定制,确立了九級二十七等世爵世職制,具體的分類這裡不細表。

鎮國公和一等伯哪個大(宗室鎮國公與異姓一等公)4

清代的異姓爵位大多封給旗人,尤其是滿洲的世家貴族,漢人封公、侯、伯等高級爵位者很少。一般情況下,一等公皇帝也是不輕易授給大臣的,據不完全統計,每個皇帝在位期間,獲封一等公的隻有寥寥數人。這些人都是憑借戰功又或是皇帝寵幸而封一等公的,他們在朝中位高權重,不是大學士、軍機大臣,就是總督地方的封疆大吏。

需要注意的是,異姓公爵往往會與“世襲罔替”相聯系,大多數公爵都享有世襲罔替的特權。不過世襲罔替并非是我們理解中的世世代代承襲,而是有固定承襲次數的。

按例,一等公的承襲次數為26次,二等公為25次,三等公為24次,以下的侯、伯等爵依次遞降1次。因為襲爵次數多,所以籠統地稱其為世襲罔替。

鎮國公和一等伯哪個大(宗室鎮國公與異姓一等公)5

通過以上的介紹,大緻就能得出開篇提出的鎮國公與一等公誰的地位高?

如果僅僅是從地位的角度出發,那麼顯而易見,一等公肯定是比不上入八分的鎮國公的,因為他們領有牛錄,在八旗體系中屬于“主子”,異姓不論爵位再高,也是“奴才”。至于不入八分的鎮國公,地位則與一等公等同。

但要是從權力這個角度而言,鎮國公又比不上一等公,他們在朝中一般不擔任實職,而一等公大多是皇帝親信身居要職,在政治上有更多的話語權。況且一等公基本上都是世襲罔替,而鎮國公則是降級襲爵。

鎮國公和一等伯哪個大(宗室鎮國公與異姓一等公)6

當然了如果從俸祿的标準來看,鎮國公和一等公又處在同一個檔次,歲入都是700兩,品級都屬超品。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